阅读历史 |

第 21 章 元末农民起义10(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说他统一南方后才建极称王也不准确,因为“吴”这个封号最开始是来自于韩宋朝廷。

在朱元璋通过使诈,在江东桥大败陈友谅之后,小明王那边就紧急封他为吴国公。三年后他在鄱阳湖噶了陈友谅,都不用韩宋那边再出诏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就纷纷上疏,拥立他晋吴王。

那为什么我说他在彻底打败张士诚后才建极呢?

因为小明王韩林儿死了。]

酒楼中,王生嗤笑一声:“呵,我就说个朱元璋不简单,天幕上的小娘子还为他分辨,说什么我阴谋论。看看,这小明王死的也太是时候了。”

身为勋贵家庭出身的武人,宇文还是很佩服朱元璋的,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挽尊道:“当年项羽杀了楚怀王,可是给刘邦留下了攻击他的口实,因此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这朱元璋能鼎定天下,想必不会留下污点。”

王生本来想嘲笑他幼稚,能当皇帝和有没有污点有什么关系?咱们陛下当还玄武门弑兄迫父呢……

不过想想身边这人对陛下的盲目崇拜,就咽了下去,实在怕他拳头硬。

[自从朱元璋投靠到韩宋朝廷,他的治下一应用的都是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即使小明王被朱元璋解救,安置在滁州后,韩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朱元璋这边也依旧没变。

毕竟我们八八是个体面人嘛。

但他和张士诚决战时候,小明王恰好死了。

朱元璋终于不用再奉行那九字真言做韬光养晦状了。

八八:我不装了,摊牌了。

他直接放弃“龙凤”这个年号,改称“吴元年”。

所以说,这时候开始,朱元璋才完全独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飞龙在天。]

[吴元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然后立刻开始北伐。

北伐时,吴王朱元璋发布了一篇正儿八经的讨元檄文--《谕中原檄》,散播于山东、河北、中原、关中等所有未收复的北方地区,我给大家画一下重点。

开篇先说了核心思想: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

北方地区已经被鞑虏统治了三四百年,或许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都认命了,觉得自己生为北方汉人,活该要过这种被人奴役的生活。

或许也有一些刚强之人心怀愤懑,可大势所趋之下,他们也无能为力。]

李世民眉头紧皱,三四百年?居然三四百年!后世如何会变成这样?那元廷国祚不也不到百年么?难道前面那什么辽和金,就如同鲜卑的北魏一般,后世又成了南北朝?

简直岂有此理!

[这让我想起了小鬼子侵华的时候,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借古喻今,创作了一出京剧《明末遗恨》。其实有一处情节是崇祯帝见大厦倾颓,国事已不可为,决心一死殉国。

但在殉国前,又怕起义军打来后,重演靖康旧事,让他的亲眷受“牵羊

礼()”之类的侮辱,于是挥剑想杀后妃与子女。他最宠爱的公主哭着问他:儿何罪之有?!

戏台上的崇祯帝道:儿身为中国人,就是一项大罪!

言罢,“咚≦()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的一声锣鼓敲响,落在人的心里如千金铁砣一般,坠的生疼。

于是,台上台下会哭成一片。

因为谁都知道说的不是崇祯与公主。]

二凤很伤心,怎么还越来越差了呢?

哐当一声,朱元璋手里的茶杯掉了,摔了个粉碎。

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这样,半个时辰前听到自己未来会问鼎天下,还没高兴多久,现在就听到了什么《明末遗恨》,这谁受得了?

信息量太大了,连他这个平时不是很容易失态的人,都一时怔住,摔了茶杯。

咱就是说,咱这个大明,总不会是个连元廷都不过的短命王朝吧?

还有,这小鬼子是谁?难道还能比成吉思汗厉害?

凭什么把咱中国人欺负成这样!

[而朱元璋在檄文开篇说的这十六个字,就是要告诉那些北方汉人,不要自甘堕落,不要屈服于命运!原本,我们汉人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是不是有点耳熟?

六百年后,在相似甚至更危机的情势下,孙中山先生也化用了这句话,提出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更危机?李二凤好心焦,他好想去后世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