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 章 元末农民起义9(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在淮西这片打出了名声,就吸引了许多人来投靠,诸如第一谋士李善长、福将胡大海、一门两国公的冯国用冯胜兄弟,还有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邓愈,都是这个时候来的。

除此之外,家族也在扩大。早年带着侄儿回娘家的大嫂,和二姐留下的唯一一个外甥都跑到了滁州来,媳妇马秀英还收养了一个养子沐英,没多久自己也诊断出了身孕,真是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这一年,朱元璋才26岁。

啊!我也26,却还要靠观众老爷的打赏才能还花呗,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赏!

朱元璋霸气一挥手,给他带来如此好消息,赏多少都行!

[但是,就在这喜庆祥和的气氛里,朱元璋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终日乾乾。]

[濠州城里的内斗终于有了结果,郭子兴惨败被赶了出来,只能领着家眷和为数不多的嫡系部队来投靠朱元璋。

这时候就能看出我们八八的格局,他不仅接纳了郭子兴一家,还把领导权大方的让了出来,是个绝对的体面人。

可郭子兴吧,也不知道是心里没逼数,还是被身边人忽悠傻了,居然真的开始指手画脚滁州城里的事情。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还罢免了朱元璋,把八八给关起来了。

就离谱。

但我们八八依旧要当个体面人,他没有闹起来,而是淡然接受了处分,借此想看看队伍整合的如何。没让他失望,郭子兴果然带不动,朱元璋当做心腹的那些人果然不搭理郭子兴。

而且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犯坏,指使狱卒不给朱元璋送饭,想活活饿死这个他心中的假想敌。但患难见真情,还得是我们贤良的马皇后,给八八送了奶香味大烧饼,还去贿赂郭子兴的继室吹枕头风,才把朱元璋放出来。]

他还记得当初在滁州的时候,自己媳妇把刚出锅的烧饼藏在胸口,来探望自己,就怕自己饿坏了。因为烧饼太热,还把胸口烫出了一块疤痕,自己每次见到都忍不住心疼,也深深记得这份待他的心意。

等等,奶香味……朱元璋眼睛里有一丝恼怒。

这个天幕,过于促狭!

[不过这种憋屈日子也没过太久,转年郭子兴就因为小心眼,把自己抑郁死了。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观看了一下天下大势,决定先苟一波,于是投靠了当下势力最大,已经登基称帝的小明王。

结果小明王那边又背刺了他一刀。

估计是想有借口给朱元璋这个团队掺沙子吧,韩宋朝廷那边封郭子兴的儿子和小舅子为一二把手,实际领导朱元璋只得了个三把手。

但也不用太郁闷,因为没过几个月,这一二把手在攻打南京的时候战死沙场,阵亡了。

我就说,八八是真的有点子天命在身上的哈哈哈。]

长安酒楼里,王生道:“这朱元璋也真是心狠手辣,自己的岳父也能下手。”

“何以见得?”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岳父就算真的是抑郁而亡㊣()㊣[()]『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这病因肯定也少不了他推波助澜。”

[这里我解释一下,如果光看结果,这段是很容易阴谋论的:怎么谁挡在朱元璋头上谁就死啊?

其实真的凑巧。

就拿打南京来说,当时朱元璋想要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于是订制了详细的取南京计划。

计划很顺利,他们连破数城,直扑南京城下。结果攻城的队伍里有一部之前的元廷降兵,临阵反水,才杀了郭天叙他们俩。

而朱元璋当时的情况也很危机,属于孤军被降兵包围了。要不是有一个亲兵穿了朱元璋的铠甲使了一记金蝉脱壳,估计朱元璋当场就被噶了。如果是他提前做好的局,不至于把自己放在如此险境里吧?]

朱元璋心里明白,这次他确实是故意放纵元廷降兵,来除掉郭天叙的,并没有出现什么金蝉脱壳的戏码,难道后世记录出现偏差了?

他又仔细想了一遍,才明白过来。是了,自己当时是因为看了第一个视频,心下有了想法才去着意探查了一番这些降兵,本来是想要看看怎么能更好让他们归顺的。

这才知道了他们居然想要通风报信的消息,然后将计就计的。

若是没有查探到,可能真的如天幕所说,到时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样想来,他真是庆幸啊!

[对了,这个亲兵就是后来永乐年间,威震西北的西宁侯宋晟的哥哥。]

哦?他问向一侧一个姓宋的亲兵:“你还有个弟弟?”

“是!不过还小呢……”

很好,他又发掘了一个将才。

[要说朱元璋当时身边的亲兵,真的个顶个能打,后来放出去都成了能镇守一方的大将。

比如后来镇守西南的镇远侯顾成,他家世代以操舟为生,熟识水性。他本人则是力气大,尤其臂力过人,麒麟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朱元璋渡船搁浅了,陷在泥沙里怎么也拔不出来,情况危机之下,顾成连人带船一起扛起来背走了。

我寻思力能扛鼎的项羽也就这程度吧。

再比如花云,据记载他面黑如铁,可以跟赵匡胤包拯比一比的那种。有一次朱元璋打仗时冲的太猛了,结果回头一看身后只有花云跟了上来,其他人还在二里地外呢!这时候来了几千敌军,花云一看,立刻拔剑策马,一口气来了几次冲锋,阵斩数十人,给那几千人吓得四散而逃。

两个人追几千人,跟放羊一样。]

“果然是能跟陛下比肩的君王,我记得陛下战王世充的时候,也是几百骑追着一万多人跑。”王生表示认可。

宇文却因出身,对李世民更盲目崇拜,他轻哼:“我看未必,陛下鲜有败绩,更不会丢城弃地,这朱元璋不可能做到。”脸上还带着一种,自家陛下天下第一的自豪之情。

[攻取南京后,朱元璋改名应天府,又吸引了一波英才来投奔。其中一个叫朱升的大儒,给朱

() 元璋提出了一个发展建议,即流传后世的九字真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简而言之:猥琐发育。

?八扇屏风的作品《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朱元璋从善如流,一面稳定当地的地主绅士阶级,一面给百姓分地开荒并展开屯田事宜。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时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我看来,朱元璋这段平稳发展期有三点做的极好。]

秦始皇支棱起耳朵,想听一下后辈的经验。

[其一是内政修的好。他重用李善长、朱升等人治理百姓,用康茂才等投降的地主大户来管理屯田,让百姓都能有口饭吃,安然而井井有条的进行生产生活,百姓在其治下甚至感觉不到是在战乱年代,因此根据地的百姓是真心拥戴他。]

[其二是军队管理的好。他手下将领多,派系多,士兵构成也颇为复杂。但他能尽量平衡并弥合,尤其是管束军纪,不骚乱,不扰民,严格执行训练。这在古代是很难得的事情,有这种特质的军队无一不是强军。]

[其三是他本人的进修。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文化水平是小学私塾,后来在皇觉寺看藏书自学了几年,底蕴完全不够。到了应天府,他开始博采众长,召集大儒文士来教授辅导,几年间就慢慢蜕变了,思想与处事也更成熟。]

朱元璋现在就一个想法:我这么棒的么?

他这些日子正是想这些规划,但是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定好,因为这应天府,并不是他一声令下就能一丝不苟就去执行的,所以他思量的很多。

比如按照他的本心来说,什么地主什么官绅,都该一起杀了了事,他就没见过好地主,即使是给了他块地让他埋葬父母的那个地主哥哥,他自己家里也有不少佃户,那些佃户过得也很辛苦。

可他不是毛头小子了,不能这么做。

就像隔壁的张士诚,是出了名的吃大户。那些大户虽然可恶,却也需要用他们,像他那样全得罪光了,这诚王就做的很艰难,不像诸侯,倒像是山大王。

可他也不能辜负百姓,和大户们沆瀣一气。

这中间的度就很难平衡。

既然现在天幕帮他整理好了,那拿来吧你!

[不过很快他就不能这样苟着了,因为天下形式在风云突变。]

[一个就是小明王的韩宋朝廷。

刘福通虽然专权跋扈,跟个摄政王似的,但他确实在认真搞反元事业。这几年间基本不停的在北伐,和元廷打的有来有回,最远的一次甚至路过大都,直奔山海关,打到辽东去了。

可惜元廷这边也有猛人。

高邮保卫战后,元廷中央军基本名存实亡了,所以小铁锅下令各地自己组建团练兵。这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部团练兵将领,名叫李察罕。

李察罕是个蒙古人,汉姓姓李,真正的蒙古名字叫察罕帖木儿。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没错!察罕帖木儿就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她爹汝阳王察罕特穆尔的原型。

这个李察罕确实很有能耐,和刘福通鏖

() 战数年,把中原、关中、山东、河北这几个北方地区都快打烂了。最终还是李察罕更胜一筹,把韩宋政权压缩到了淮河以南的安丰。他则是为元廷守住了北方的江山大片区域。

但他自己也没有好下场。因为许多被迫投降的韩宋红巾军将领,并不是真心归顺他。而他本人又很飞扬跋扈,瞧不起这些手下败将,毫无尊重可言。所以在他围攻山东益都的时候,被投降的两位将领给刺杀了……

李察罕死后,他的外甥兼养子扩廓帖木儿接手了他的势力和遗产,继续为元廷保驾护航。这位扩廓帖木儿,就是朱元璋数次想劝降、称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

总之,目前就是刘福通和李察罕两败俱伤。

不过这不代表北方就安静下来了,因为好几部团练兵都慢慢蜕变成了军阀,现在北方起义军暂时解决,他们自己之间又开始内斗了,甚至于还牵扯到了元廷内部的储位之争。

乱成一锅粥了。]

确实,两仪殿的君王已经听的有点迷糊了,怎么感觉这元末比隋末还乱?

只能说,他们低估自己了,唐末有四十八藩镇,那可比这热闹的多。

朱元璋却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储位之争。北方军阀混战他自然了解,但是涉及元廷内部辛密他却没接触过。

看来,是要好好打算一下了。

[而第二个,就是陈友谅所在的政权。

这个政权的建立者叫徐寿辉,也是个和刘福通一样的老牌反元领袖了。但他这个政权的名字,却很有争议。

徐寿辉打下地盘后,心里想:我这个部队应该叫个什么霸气侧漏的名字呢?

思来想去,他觉得:我是反元扛把子,大元帝国得灭在我手里,所以我部队的名字得压过大元才行。

怎么压过呢?就给大元这两个字头上各加一点东西,叫“天完”!

这就叫盖了帽了我的老baby。

你们别笑,根据明清的官方史料记载,徐寿辉所建立的政权,就叫“天完”。这个解释,也是非常一本正经的。]

什么东西?

应天府的众人一脸懵逼,他们就是当事人啊,没听说过徐寿辉改名叫天完国啊?

想想就离谱好吧,就算徐寿辉失心疯了,他手底难道没有文臣?

两仪殿的君臣顾及着这是在堂上不能过分,只能偷偷憋笑,但酒楼包间就无所顾忌了。

王生和宇文两个人难得没吵嘴,而是笑作一团。

“可以离谱,但是不能这么离谱。”

“我不信是真的,别是这后生自己杜撰的吧。”

[不过,根据一些犄角旮旯的其他史料佐证,以及近年来出土的相关文物来看,“天完”似乎是明朝官方的抹黑,实际上徐寿辉政权应该也是宋才对。

至于抹黑的原因……有机会问问朱八八同学吧,咱是不知道。]

朱元璋感觉周围有些隐晦的目光,想直视他又不敢。

不过他哪里知道自己以后是怎么想的!很有可能是将来那些修史的官员媚上讨好,跟他有什么关系……

不对,就算媚上自己就同意了?不能吧,他要污蔑也是污蔑张士诚那个鳖孙才对。

这件事他一定要记得,省的几百年后还被人质疑他小心眼。

他是个体面人!

[徐宋政权一直是盘踞在荆襄一带的,也就是长江上游。本来徐寿辉作为创始人,应该是他们集团内部的一把手,实权人物。但天有不测风云,之前李察罕横扫中原的时候,不仅是刘福通损失巨大,徐寿辉也被扫到了台风尾,嫡系部队死了一半。

这之后,集团的二把手渐渐上位,仗着自己拥趸众多,成天想和一把手别苗头,想自己控制集团。

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三把手陈友谅同学,趁着他俩斗得你死我活差点同归于尽之际,干掉了二把手,架空了一把手,成了徐宋集团的真正当家人。

后来更是在时机成熟后,直接把徐寿辉给噶了,自称汉王,接手了集团。]

陈友谅现在还只是徐寿辉手下的一个将领,名声不显,所以朱元璋格外注意他的信息。

听完后他觉得,这确实是个对手,有野心有手腕。

[而陈友谅在领兵作战这方面也确实很厉害,地盘拓展到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全境,并安徽、浙江、福建部分地区,是南方最大的霸主,尤其他的水军更是碾压其他各路诸侯。

他在陆路或许打不过朱元璋,但就凭着一手强大的水军,沿着长江而下一路往东,两年间竟然吞掉朱元璋十几座城池,最后甚至打到了应天府附近。

朱元璋表示:不能再苟了,再苟家都要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