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7 章(1 / 2)

加入书签

【“这里大致讲一下南宋的皇帝,前面说过,赵构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让皇帝之位回到赵匡胤一脉上,他选择赵匡胤的后代为继承人。

而宋孝宗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最贤明的皇帝,史家誉之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也就是说他是所有所有南朝皇帝中最厉害的那个,这个评价无疑是非常高的,当然,如果客观公正来说,最字可能有争议,但最厉害的南朝皇帝之一还是没问题的。”】

孙群刘裕等人都有些不服气,这南宋烂成那副样子,出现个厉害点的皇帝就夸的没边,过分了哈。

还是天幕说话公道。

宋孝宗却情绪低落,崖山之战……若是他再坚持一点,宋朝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君臣跳海殉国,十万军民跟随。

既有这样的勇气,连死亡都不畏惧,不如再继续与那蒙古对战呢?十万人,哪怕是一个杀一个蒙古人,也足以回本啊。

可是,他又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连他自己都放弃北伐了,不是吗?

【“宋孝宗本人也曾经是支持北伐的,但是在北伐失败,又有太上皇赵构的拖后腿,最后才放弃北伐,尽管如此,对内依然是励精图治,创下了“乾淳之治”。

而且宋孝宗和很多皇帝不一样,没有那么死抓着权势不放手,晚年觉得自己老了,就退位给太子,给太子留下一个国库充盈又安定的国家。

可惜这个太子不咋地,继位之初,也有点志向,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

可以看出宋孝宗是有教好的,但是谁知道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以致后期荒废朝政;又听信谗言疏离他爹,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机。

在位不过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就逐渐消失,南宋开始由盛转衰。”

“在往后这个皇帝,能力也没有很出色,但是他一度打压投降派,虽然抗金意志不是很坚定,但是比起那些渣渣也算不错了,而且也听得进臣子的谏言。

宋理宗的话,他也是嗣子,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他搞政治有一手,但是军事实力很不行,打金打金输了,而且很不幸的,在他这一朝蒙古全面入侵宋朝。

虽然没有亡国,但是他晚年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

下一任皇帝,他又是过继的。”

说道这里,李一吐槽道:“看见了,过度女色对子嗣的影响有多大,奉劝一句,爱惜身体吧,别老是玩女人了。

不怕早死,也不怕断子绝孙的请继续随意。”】

一堆三妻四妾的男人觉得自己也不算沉迷女色吧???

【“这之后的皇帝也不必再说了,因为南宋没救了,开始走向末路了。”

“平心而论,南宋灭亡主要是积弊已久,而皇帝无能,敌人又过分强大,要说

皇帝多暴虐,多天怒人怨倒是没有。

但还是那句话,当皇帝,菜就是原罪。”

“尽管皇位回归赵匡胤一脉后,前几任皇帝都有过励精图治和北伐的意愿,但最后北伐也因为各种因素都以失败告终。

不知道是南宋气数已尽,还是皇帝和朝廷都无有识人之明,反正在宋孝宗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有名的武将。

前几个皇帝还肯挣扎一把,后面的干脆躺平,最后就是逢王朝末年一定会有的幼帝出现了。”】

赵匡胤眼神凶猛的盯着两个儿子,这也是没用的废物!

赵德昭和赵德芳:......有点不好的预感。

【李一面带怜惜之色道:“他一定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可陆秀夫背着他跳入海中的时候,他肯定很害怕,毕竟海里是那么冰冷和漆黑......”】

陆秀夫下意识看向小皇帝,他抓着他的衣袖,看着他的眼神是那么信赖。

陆秀夫眼眶一红,他痴长陛下三十多载,也不过庸碌之徒,如今国家亡了,他们如何能苟活呢?

陆秀夫柔声道:“陛下,别怕。”

赵昺摇摇头,依然稚气的声音里却满是坚定,“您说我是皇帝,我不怕的。”他不能怕,因为他是大宋皇帝。

【“大宋最后又出现了刚烈的君王与臣子,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

可是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哪怕这种时候,他依然还想维护一个国家的尊严。

陆秀夫并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人,可哪怕是他,在这样的时候,也会不禁凄然泪下。

他只能用朝衣拭泪,可衣服都湿透了,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无不悲痛欲绝。

当时群臣不是没想跑,左右国家都灭亡了。

可是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L子还在,他该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

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

至元十六年二月的一天晚上,当时天气不好,宋末三杰中的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

但陆秀夫想到靖康之耻,他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他死不足道,可难道还要让皇帝遭遇徽钦二帝那样的耻辱吗?于是他固执着不肯带小皇帝上船。

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小皇帝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

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陆秀夫也是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殉国的爱国丞相。”

李一沉重道:“而彼时,和陆秀夫同榜中了进士的他的同僚文天祥也被俘虏,当时有

人劝文天祥写信给同僚劝降,他被数番威逼之下,写下了《过零丁洋》。”

李一默了默,才缓缓开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