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2 章 各行祖师vb(1 / 2)

加入书签

【元之前瓷器流入西方较少,量少且价昂主要是用于收藏。

在他们看来,东方瓷器比纸还薄,比牛奶还白,比玻璃更透,当用银为托座,才能彰显瓷器华贵。

像现藏在卡塞尔国立博物馆的元青花瓷盘,其托座是用1450克银子特制而成】

吴晓思在心中飞快地算了算重量,补充道:【1450克相当于29两银子】

宋文人听着满耳朵的银子数额,面上尽是嫌恶:后人口不离开价值,实在太过市侩,实在不似读圣贤书之人。

旁边的大爷闻言直接白眼:没听着仙人说不学你程朱之言?

既然不学程朱之言,你们管后人市不市侩?

唔...那青花瓷盘定不值29两银子,但物以稀为贵,从元到西方瓷盘价值定然翻倍。

刘彻神情淡淡地与卫青闲话:“元青花瓷如火浣布,价如黄金受人追捧。”

卫青点点头非常赞同,天幕未提及火浣布前,此布如同神物,经火烧煅后布如洁新,但...天幕提到布有毒时,火浣布其价如同抹布,人人避之不及,弃之如敝屣。

哪怕贾商再引此物乃昆仑山火鼠皮毛也无用,毕竟相对于缥缈无垠的传说,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实事,神迹就发生在自个眼前,岂不信后人所畅诉之言?

【为了与东方更进一步交流,欧洲教皇英诺森特四世从里昂派遣了两个团的传教士远涉到元,希望与元达成贸易外交等关系,可惜因各种原因失败,东西两方未能达成一致。

直到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到达华夏,把瓷器的大致制作方法记录在‘马可·波罗流记’中,从此瓷器之风彻底传入西方。

接着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在元顺帝时期游历元朝后,在他所著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力赞瓷器、丝绸等艺术,自此由量变质,西方对瓷器由收藏变为好奇】

李世民扭了扭脖子,试图缓解颈间酸痛,后人各行祖宗讲解得过久,让他听得有些疲惫。

面对不断出现的元朝,他心中还是升起几丝疑惑:听起来大元海贸居诸朝之首,为何后人要言元朝画风奇特?

长孙无忌等人皆是不得其解,从天幕寥寥数语中,他们推出大元国祚不长,但历代国祚短者皆有,如大秦如晋朝,却都没得到画风奇特评语。

君臣对视一眼,心中好奇再次升起:大元到底怎么个画风奇特?

【自黑暗中世纪结束后,世界格局变为东缩西展——东方闭关西方扩展。

虽然大明闭关海禁,但仍挡不住西方外扩的脚步,明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强行登澳门陆屯门岛,并在岛上树‘发现碑’】

何为发现碑?

秦始皇微愣疑惑时,就听到天幕的解释:

【发现碑指西方在陌生地发现新陆地或岛屿后,在当地立碑以示发现者的功绩,也表示此地归于发现者国度。

当时澳门就是这样成为殖民地岛屿的】

天幕语气微顿,其复杂之情连读书小童都有所察觉:【葡萄牙占据澳门后驶入广州到景德镇后,当时的航海家科尔沙利等人几乎将全部身家,换购成十万件五彩瓷器,然后将其运回葡萄牙】

朱厚照(正德帝)望着天幕上葡萄牙的势力范围紧皱眉头:“朕记得马六甲是大明藩属国,怎么就变为葡萄牙的领地了?()”

先前天幕言他们不重视海权,他不置一词是因懒得跟后人计较。

大明禁海令又如何?诸国仰仗大明,需明茶叶、瓷器丝绸,只要朝廷再开海禁,大明宗国地位无国敢动摇。

在他看来什么叫海权?

只要是大明威望所至之地,皆是大明权力覆盖之地。

不然历代为何要行朝贡之事?

只要你向大明朝贡,那就是承大明为宗国,大明既为宗国便有权插手尔等诸国事务。

如他大明官员在朝鲜就能干涉当地事务,若朝鲜敢不听令,那天兵就能降临行正义之事。

所以诸国里的陆权海权,在大义中应听宗国调令。

一旁的公司礼太监刘谨恭声敬道:“那马六甲仗着自己地势要险,对朝廷政令多有反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悄悄地抬眼扫过天幕葡萄牙势力舆图,将头再埋深三分:“想必那马六甲定是主动投敌,意图乱我朝廷大计。”

刘谨猜得没错,历史上马六甲因与暹罗国有领土范围争论,为压制暹罗国宁愿让葡萄牙殖民。

所以葡萄牙在1511年占领马六甲的第九年,大明朝廷才知道藩属国马六甲被占,于是下令让暹罗国出兵协助马六甲赶走葡萄牙人。

但...大明不知藩属国之间纠纷,让敌国帮助敌国,结果只能是没有结果。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对瓷器大为赞叹,下令要所有从东方回国的商船里,瓷器必须占满商品三分之一。

为了满足皇室要求,往返东西两方的葡萄牙商船,船船都有瓷器】

秦始皇听着天幕讲述,脸上露出诧异之色,葡萄牙要瓷器,不对...他摩挲剑柄的手微顿,应当还有生丝、锦绸等物。

明朝闭海保朝廷国力,西方夷国想要奇珍,两方天然存在无法避免的矛盾。

葡萄牙敢占据陆屯门岛,就说明它没对明称臣为藩属国,而明廷军力变得薄弱?

在天幕各角度讲解下,秦始皇对西方行事有更深刻了解,西方无礼仪国度,如同蛮夷楚国,不能以中原之法待之。

他低头将明悟写在竹简上,将此简传于嬴氏子孙,告诫子孙与西方交往切勿以东方行事为准则。

毕竟西方不会遵行中原规则,他们只会以武力达到自己目的,与他们全然相反。

【为了占领这块留着蜜的东土地,西方诸国相继成立东、印度公司来扩大国家影响范围,好方便国内权贵掠夺东方财富。

万历二

() 十八年(1600年)英国成立不列颠东印、公司;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

明崇祯元年(1628年)葡萄牙成立东、印度公司;

清康熙三年(1664年)法国成立东、印度公司;

清雍正九年(1731年)瑞典成立东、印度公司;

以上几个国家中除丹麦、法国主要与印度进行贸易业务外,其余四国与咱们皆有贸易来往】

朱元璋盯着万历两字直骂:“你这小子穷得要把次窑瓷器当做俸禄,怎么就没沾上一点海外贸易利益呢?”

他脸色阴沉得难看,朝廷穷得发不出官员俸禄,那西方贸易的钱去哪了?

好哇!有人胆子大了,敢贪污腐败,当他老朱的刀子杀不动了?

【戏剧性的是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那年,其海军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葡萄牙的货船,船号为克拉克。

当时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等物,荷兰将缴获的货物运回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引起西方巨大轰动,于是西方将拍卖的宽边青花瓷器称为‘克拉克瓷器。’

克拉克瓷器主要风格是纯地道的中国风,山水、花鸟、人物及边缘纹饰皆云纹、龙纹等等,皆是仿景德镇风格。

但西方人不会分辨哪个是正品,经克拉克瓷买卖后,华夏瓷器更加受到西方人追捧,所以西方对瓷器需求量越来越大。

以荷兰、瑞典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为例,荷兰在短短八十年的贸易商业中,就从华夏辗转出1600多万件瓷器。

而瑞典仅在1750-1775年间就进口了一千一百万件瓷器。

可以说明清巅峰时期,全球三分之二的大陆与咱们都有贸易关系,甚至因贸易关系过大,在明朝时各国的白银大量涌入明朝,可以说明清两朝高峰期,掌握的白银量高达世界三分之一。

但是很可惜,明朝治理体系有问题,吃入白银却没落到国库里,最后】

天幕还未打出结论,历代君臣已自动浮出答案:穷死!

大明是穷死的朝代,短短八字让人印象太过深刻。

刘庄(汉明帝)总觉得哪有不对,他抬头环视群臣:“众卿如何看大明?”

群臣皆皱眉不语,明海贸兴盛,揽全世界白银却死于贫困,怎么也说不通啊!

不对劲,但他们却没摸着病灶。

同样的疑惑在刘彻殿上也在上演:大明怎么灭于贫穷的?

这个问题如同描述一个胖子他怎么死于饿死的,怎么看都不对!

桑弘羊沉吟几息后,迟疑道:“得白银者当是走私贾商,而不是大明朝廷。”

至于朝中勾结者被他隐去,以免犯陛下忌讳。

原本皱眉疑惑的群臣被他点明关键点后,立马反应过来:朝廷禁海,但贾商为利越簪,走私海贸之物岂不是大

赚特赚?”

想到这群臣神色沉思:后朝挟海外贸易,做‘万国来朝’、‘四夷宾服’之举,为何大明朝廷要禁海?

郑和下西洋不是赚到过钱吗?

群臣想要避免的忌讳却浮在刘彻脑中,他扫过小声交谈的诸臣,垂眸想着大汉事宜。

在他看来大明贾商走私举动与大汉权贵巨贾并无区别,都是吞国利而肥自身。

各郡诸侯、巨贾...刘彻眯起双眼,指腹摩挲食指:天幕大咧咧将诸事展于世人跟前,鉴后朝诸事各地豪强定会警惕...

呵,他望着天幕冷笑:得加快朝廷动作,趁诸侯权贵还未准备前,行‘推恩令’削弱其权力。

否则他的叔伯兄弟联合起来作乱,只会颠覆他汉家江山。

【华夏各窑的瓷器到达西方后,各国为它们取的瓷器名皆有不同含义:如西班牙将瓷器称为‘cerámica’,意为清洁、豁达、明朗,相比他们原本用的粗陶、金属罐等容器,cerámica是西班牙人对中国瓷器的赞颂。

当龙泉青瓷登陆巴黎时,西方人其釉色青翠滋润如玉,与他们喜爱的舞台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的男主雪拉同所穿服饰相似,于是西方人将青瓷称为——‘雪拉同’(Celadon),从此这个单词成为‘青瓷’的世界通用语。

到清朝时华夏瓷器成为西方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于是西方人把原本的秦音‘China’作为瓷器名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