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1 章 各行祖师ll(1 / 2)

加入书签

【但宋朝美协学高峰前,后周曾开创过一款特别的瓷器,其色如青天,薄如纸、声如磬,周世宗亲自下旨为其取名‘天青’,从‘应如雨过天青’之中截取。

这句话有另一种让人熟悉的说法,即:‘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曹昭眼巴巴地望着天幕,希望后人能展出‘柴窑瓷’让他一睹风采,如今世间早已不见柴窑瓷踪影,若有人偶得碎片,可作传家之宝,贫困时可金翠助子孙脱困。

他睁大了眼,焦心地等着天幕展出图像,嘴里讷讷自语:柴窑足多黄土,不知是真?

【云破处的色彩如同西藏的天空,澄蓝明静,滋润细媚,胎瓷轻薄声音悦耳,主要作于后周礼器瓷皿。

因周世宗姓柴,世人将其称为‘柴窑瓷’。

但柴窑瓷制作成本高、成品低,哪怕失败的碎瓷片,也被人拿来作为帽子、项链的垂饰】

天幕贴出一张仿照柴窑瓷图像,历代见了微微睁眼,其色正碧,在光照下流光四溢,真如雨过天青色也。

果然是好瓷!

除了柴荣!

柴荣目光落到宋朝二字上,阔大的脸庞微微抽动,他自幼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他继位后想匡扶天下,息民复起盛世太平。

所以他问左谏大夫王朴发:朕当得几年?

王朴发回曰:臣技固陋,不能知三十年后之事;

而今....他收回目光重新对王朴发道:“看来爱卿术数有误,朕未能当三十年。()”

若他在位三十年,后人绝不会言宋承五代,宋承五代那个周又是什么?

被问之人巍巍伏首却被柴荣挡住:“国祚长短与大夫又有何干??()?『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抬起头望向天幕:“寡人当年之愿,想以十天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在未来他未能实现,但神迹降世不也是在给周一次机会?

【柴窑瓷传世稀少,它成了千古文人梦中情瓷,文人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匡匡撞大墙。

无数人想要得到柴窑瓷或是复刻瓷器,但都以失败而归。

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明朝在给窑瓷排序时,讲柴窑瓷排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上,位列首位。

直到柴窑彻底消失于人们视线,窑瓷排名才变为:汝、官、哥、定、钧五窑。

而到了清朝,柴窑瓷已被神化成传说,添加了诸多神秘色彩,纪晓岚甚至宣称:手握柴窑碎片就可以防御□□射击!】

朱翊钧(万历)少有地在群臣前露面,在处理完一堆政务后,抬头应和天幕的话:“古莫如铜器,众窑之中以柴、汝二瓷最贵,世间无其能胜也。”

想到朝廷堆积的官窑次瓷,他眼神扫过首辅张居正:“元辅,唐王朝凭借贸易得巨利,今我大明可有借鉴处?”

张居正未曾开口,旁有官员张口全解:“陛下不可,

() 我大明与唐国情不同,自明立以来倭寇泛滥威胁大明海境百姓,自先皇起倭寇越加猖狂,竟虏我大明百姓为夷奴,每户倭寇竟有二三人明人做奴。”

朱翊钧眼神轻轻落在他身上:“你想说什么?”

那官员振振有词:“为护沿岸百姓,海禁不宜扩开!”

朱翊钧一撑拍在案上冷笑:“朕有说要扩开海禁吗?”

在天幕将解下,他发现朝廷税收与实际出入过大,漳州港口则是朝廷少有的贸易口之一,唐贸宋贸易如此兴盛下,年商税才征八千两?

他再傻也不知自己被蒙蔽了!

有人对朝廷欺上瞒下,贪了国库的钱!

【除柴窑是后周特色瓷窑外,汝、官、哥、定、钧五窑迅猛发展期皆在宋朝:

钧窑始烧于北宋初期,它的釉色千变万化,非常丰富。有天青、天蓝、葱绿、月白、玫瑰紫等多种颜色。

能色泽多变是因他主要色料中含有氧化亚铁,遇火形成各色莫测晕斑,像天空中涂抹的火烧云,非常有诗意,因此有诗曰:夕阳紫翠忽成岚】

【窑瓷器非常有特色,釉色很厚,所触之如皮脂柔和,同时又因它的釉色厚,所以哥窑釉内气泡非常密集,用10倍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气泡如攒珠聚会,密密麻麻有别于其他瓷器。

所以观釉内气泡是古玩界辨认哥窑瓷器的得力方法。

又因哥窑的釉面龟裂重叠如冰裂,看上去如同破碎,明人为其取了名叫‘百圾碎’】

宋前

【定窑在今天河北曲阳县,始烧唐末盛于宋,以精湛的刻、划、印花白瓷著世,而历代成品中又属北宋出产的白瓷质量最好。

因北宋匠人将烧窑温度控制在1320℃上下,让三氧化铝含量高于二氧化哇,窑烧出的瓷器釉质莹润、色泽温和宛如牙雕,敲之铿锵有声,是北方白瓷代表。

而金花定碗亦是定窑特色,据传金花是定窑用大蒜汁调金描画而成,再烧制后成品色泽永不复脱。

但此类方法有人复刻过,但没能成功,现在定窑的描汁技艺早已失传,只剩寥寥几字记载】

【众窑之中最贵的当属汝窑,它是专为宫廷烧制的窑厂,其官瓷烧制仅20年,传世御瓷稀少,据统计世界上所存的汝窑不足百件。

17年时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亿港币成交,所以有‘宁要宋Xhdj

其釉光蕴藉,触感如玛瑙润泽,若用30倍放大镜看釉面的‘蟹爪纹’,就会发现其釉内布有晨星般的气泡,所以汝窑有个别名:寥若晨星!

也是当代辩解汝窑的方法之一】

朱元璋瞪大了眼:自古有汝窑为魁,日进万贯的说法,但...在后世皇帝牌位还比不上一个笔洗?

400万VS2.19亿港币

他下意识地拿过案几上的长颈斗彩瓶,下意识地掂量:这瓶在后世能买多少钱?

经过天幕熏陶,现在的朱元璋已将赚钱列为大明头等

大事,甚至开始胡思乱想:后世汝窑瓷器少,大明多呀!

他能不能经神迹交易,与后世交易?

越想越心动的朱元璋热切地望向天幕,心中不断呼唤交易,期望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两宋除五大名窑外,还有八大窑系,宋一百七十个县里,现今挖出的窑业遗址就达130处,诸多江河流域甚至有的‘百窑村’美村。

各地瓷窑犹如春色满园,争奇斗艳,各有特色:

如建阳窑烧制瓷器的青翠如玉;

德化窑印纹、造型之丰富,不下百种,到现在被冠有‘世界瓷都’称号;

泉州窑胎质洁白,釉色翠绿欲滴,宋时独一份;

建阳窑能制出天下稀有的‘曜变碗’,随着光线转动而反射彩虹光芒的茶碗。

……

不仅是宋自身瓷器发展,周边国家更是与唐一样,遣人入宋学习各类技艺。

如小日子的‘濑户烧’,便是他们‘陶祖’加藤四郎在福建学习后,回家乡濑户制作黑釉瓷器而流传于世。】

刘彻瞅着天幕上能变色的‘矅变碗’,低头嘀咕道:原来是建阳烧制的瓷碗吗?

建阳是大汉哪?他大汉能不能烧矅变碗?

历代瓷器中他对矅变天目情有独钟,底色黑蓝带有渐变斑点,更重要的是在光上能折出各种色彩,就很戳他心中审美。

他目光落到少府刘舍身上,笑眯眯道:“少府啊,少府何时能呈上矅变碗?”

想晕厥过去的刘舍:唐白瓷大汉都烧不出来,还要烧矅变碗?

辞职,老子不干了!

【两宋瓷器发展迅速,但北宋初期陶瓷仅是东南亚对外贸易商品之一,与丝绸、绵、茶类相比,其占比例并不突出,但宋廷把瓷器列为回赐各国使臣首要选择。

如宋太祖在建隆三年赐三佛齐国使臣:白犛牛尾、白瓷器、银器、锦线鞍辔二副作为回馈国礼。

直到现在瓷器都是咱们外交国礼之一,在外交礼中属于最高礼级别。

如送给鹰国首相特蕾/落.梅的白釉描金茶具;

送给灯塔国总统奥/巴马青釉瓷器】

武则天看着天幕上的短发异族女子,根本没在意她手中茶具,而是落到首相二字上。

首相是一国之相吗?

西方能让女子进入朝堂为相?

历代女子能在朝堂上大展抱负者甚少,即使她贵为女帝,想多提拔女子亦是无能为力。

武则天眸中升起浓浓兴趣,正坐了身子,期望地看着天幕,希望后人能详解西方制度,讲述特蕾落平生。

可惜天幕并未按她心意讲述,语气却开始激动起来:

【近年最为出名的国瓷礼,是外交部赠给灯塔国的埃文.凯尔的双耳鸡油茶罐。

埃文.凯尔把相册交付给咱们,并大鸣此事,把那段历史推入西方民众眼中,让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粉碎小日子美化战争

的行为,让世界知道他们想抵赖的举动】

天幕展出的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各种残暴血腥的屠杀场景让历代民众破口大骂:“天杀的,干你个龟儿,老子要灭你祖宗!”

岳飞闭眼深吸口气,勉强压住心中杀意:历代皆有交战屠城者,但后世百姓遭遇实在…太过骇人。

即使恶魔也干不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天幕上一幅幅横尸遍野的图像,让他想起了北上的宋人。

当年大宋败北,多少宋人被金虐杀至死…而现在他现在想要北伐却是千难万难…

岳飞闭上复杂的眼眸,此生他还能北伐成功吗?

【埃文.凯尔接过的国礼瓷,就等于接过咱们的承诺:只要你合法、合情的事,国家会给你办到!

就如约翰拉贝的后人求助咱们一样,只要你求助,即使跨越三代人咱们也要帮你!

咱们讲究大复仇,也深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朱棣微怔,按后人之言国礼瓷不就是免死金牌?

他神情突然变得悠远:昔年唐昭宗赐吴越王钱镠一块金书铁券,可恕家族子孙九次死罪,直到唐灭亡后钱氏一族也未用上。

斗转星移几百年后,先帝以明立国重抓贪污腐败之罪,钱镠的后人钱用勤犯了贪污税粮的死罪,其子用唐昭宗颁发的金书铁券求见先帝(朱元璋),以求豁免死罪,先帝权衡之下钱用勤被免除死罪。

同为帝王,哪怕改朝换代也会共守其诺!

【事实上不仅是咱们把瓷器作为国礼,古时国外亦是将华夏瓷作为外交礼,1487年埃及苏丹以20件华夏瓷作为外交礼送到赠送给佛罗伦萨贵族洛伦佐,可见瓷器在海外地位。

让瓷器风行西方的前奏是因南宋朝廷的一项政令:

海外贸易实行绢布、锦绮、瓷、漆之类物品替代金银铜钱,严禁海外贸易以铜钱交易。

这项海令主要是为了防止铜钱外流,一众贸易中倒突出了陶瓷优势:

陶瓷比丝绸绢布价低,尚能突出自身身份,下能用于家居,并且能重重叠叠,海外载之许多,堪称是除生丝外最完美的外销品!】

赵匡胤青筋爆出,咬牙道:宋就是宋,不分北宋南宋,后人别乱言!

【要知道华夏瓷器输前,东南亚各国庶民饮食大多不用器皿,饮食以葵叶、树叶、竹编等物为载具,换句话讲就是:除国王外,民众连个盛饭的碗都没有。

直到海上贸易兴起后,各国庶民才弃叶用瓷做碗,把东南亚的原始饮食拉入文明。

所以瓷器成了东南亚各国的财富声望象征:你家有几个碗就代表有多少财富,在当地地位如何】

【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全球共有58个国家购买陶瓷,仅非洲一地就约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华夏古瓷遗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