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0. 季驰光:告诉我,你想不想揍他? 李隆……(2 / 2)

加入书签

你的前车之鉴在这里,别在朝堂上玩平衡了,小心和这个一样翻车。

康熙有没有被李隆基的翻车案例感染到从而开始反思,李世民是不知道了,他只知道自己快被气疯了。

但是季驰光可不知道她的二号男神的血压已经岌岌可危了,这边,她还在说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恶因酿恶果,李隆基的报应终于来了。”

“但是和他一块儿莫名其妙遭到痛苦的还有大半个大唐的百姓。”

【不奶狗币:特么的,百姓何其无辜,碰上这么个皇帝,这才刚过几年好日子啊,一转眼,好日子就到头了。】

【小葡籽:我是真的会谢……只希望这些百姓去世以后不要立刻投胎,安史之乱可是要持续整整八年的。】

【潇湘水断:怎么说呢……安史之乱其实并不只是安禄山一个人的问题,所以主播之前也说如果杀了安禄山,或许能够推迟十年……因为安史之乱其实是当时种种社会矛盾叠加以后的产物。】

李世民突然精神一振,掏出自己的小本本,严阵以待:快说!什么矛盾?朕五年内就给你解决掉!

【雨翊凌澜:这个如果要展开说就很复杂了,统治阶级自身内部就有很大的矛盾,然后还有均田制的破坏,百姓的流离失所,统治阶级自身的豪奢淫逸……说到这个问题,还有人记得杜甫死了的那个儿子吗?】

【力挽狂澜明景帝:这谁能不记得呢?惨成这个样子的也是绝无仅有了,不过怎么突然提起他?那个可怜的孩子,希望他以后不要生在安史之乱这种见鬼的时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奸臣当道……呜,凭什么我们二凤命这么短?李隆基居然活了这么多年……呜呜呜,杜甫要是能活在贞观之治的时候,他也不会发出这种感慨了。】

季驰光本来是打算直接讲安史之乱的,只是没想到会恰好提到杜甫,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将安史之乱往后移,先把杜甫说一点,正好也解释部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季驰光深吸一口气:“安史之乱爆发,完全是有预兆的。”

“不止是安禄山,安禄山只是导火索,但他并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已经下旨让人去把安禄山押送到京城的李隆基愣住了。

怎么会?

安史之乱不就是安禄山跟史思明搞的鬼吗?

不是只要除了他们两个,大唐就能安枕无忧了吗?

季驰光:那你可真是想屁吃,我觉得把你给除了,大唐才能真正无忧。

……

季驰光:“李隆基……他站得太高了,他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也是那样卑微的活在自己祖母的手下,忘了自己曾经也对那些不幸的人感同身受过。”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什么?因为他深刻的解读了社会的黑暗,因为他完完全全的将社会的矛盾用他的诗歌描写出来。”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天幕再一次翻涌,出现了新的场景。

那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灰色的单薄长衫,在冬日里匆匆赶路,白雪落满了他全身。

他看上去衣衫褴褛,但是行为举止间却透着一股文气与书卷气,像是任何一个不得志的落魄士人。

而他此刻,正在尝试着攀登被冰冻住的山路。

虽然沧海桑田,风景已然大改,但是嬴政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是骊山?”

等等?

那边锣鼓喧天的干什么呢?

嬴政瞪着眼睛看着那彩旗招展的宫殿。

不是,这不是我们家陵墓的地方吗?

你们在这里建行宫?

居然也不嫌晦气吗?

季驰光:怕什么?有李隆基就已经是大唐最大的晦气了,以毒攻毒,说不定你们还可能被他晦气到呢。

……

那文人登上高峰,回首望去。

宫殿那里有着密密麻麻、训练有素的羽林军日夜巡逻,他甚至能够隐隐听到达官贵人彼此交谈说笑的声音,还能听到来自太监的尖细嗓音——

“陛下赏……”

文人惨淡一笑,他伸手试图去将自己的衣带重新系牢,但却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然冻到不听使唤了。

而那远处的华清池,冒着浓郁的热气,看着就很温暖。

文人长长的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转身继续赶路。

他要赶紧回家。

见一见那已经阔别多年的妻儿。

系统非常贴心的在他的头上也盖了个戳——杜甫。

李世民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诗圣杜甫?”

有这样的诗才,居然如此落魄吗?

杜甫不再顾盼四周,而是埋头赶路。

他在风雪里走了很久,终于回到了家,可当他带着欣喜和忐忑推开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彻底僵硬了。

家里全是哭声。

是的,哭声。

这一天,杜甫见证了世间最极致的繁华奢靡,也见证了普通人的苦涩与无奈。

在唐玄宗与达官贵人们游览华清宫的时候,他的小儿子,饿死在了家里。

武媚娘睁大了眼睛,在那一刻,这位一生要强的女人,也软了双腿,跌坐在了地上。

李治顾不得头疼和恼火,下意识惊呼一声:“媚娘?!”

“臣妾没事……”

武媚娘深吸两口气,平缓了心情,冷静道。

“只是被惊住了而已。”

她扶着宫女的手,慢慢从地上站起来。

只有扶着她的宫女知道,皇后殿下的手在不住的颤抖,而且掌心冰冰凉凉,仿佛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天幕在这一刻又分成了两块。

其中半块,是杜甫的绝望画面。

他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面前是骨瘦如柴,被活活饿死的儿子。

身边摆着的,是空空如也,老鼠放进去都能饿死的米缸。

而另外半块,则是同一时间的华清宫中的宴饮画面。

李隆基喝的醉醺醺的,倚靠在杨贵妃身上,他大笑:“来,喝!”

觥筹交错间,一杯杯的美酒,让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染上了微醉的红晕,人们尽情的享受着这无比的欢乐,在一瞬间,他们忘掉了屋外的严寒,只沉浸在无边的享乐中。

季驰光的声音适时传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到了吗?”

“杜甫被饿死的儿子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大唐统治者们纵情欢歌的时候,百姓遭受着什么?”

“为什么白居易的诗能够流传这么广?为什么杜甫的诗能够给人感触这么深?”

“因为他们描写的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的苦难。”

“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安禄山,李隆基又能撑几年呢?”

“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不想揍他吗?你不想把他给弄死吗?”

“回答我的问题——”

“想,还是不想?”:,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