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1. 安史之乱的第一个悲剧 高仙芝、封常清……(1 / 2)

加入书签

“杜甫的诗中总能反映很多东西,”季驰光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专门把这首诗挑出来讲的原因。”

“就在杜甫写下这首诗的当年,安禄山造反了。”

李隆基握着扶手的手猛的攥紧。

天幕上的景象再次改变。

天幕上的皇帝还在皇宫之中,他醉眼朦胧的接过身侧杨贵妃递来的一杯酒,笑道:“喝啊,怎么不继续喝了?”

而在歌舞升平之中,却有一声疾呼打破了这祥和的景象。

李隆基皱了皱眉。

“陛下,有加急。”

高力士面带难色的把一封染血的奏本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一愣,接过打开,随后发出一声嗤笑。

“无稽之谈。”

他随手把奏本扔回了高力士怀里,语气冷淡。

“又是诬陷轧荦山那孩子的,真是,你说,朕的这些臣子,怎么就把眼睛全放到他身上了呢,杨相公是,张相公也是……非要给人挑出两个错处来。”

抱怨了一通后,李隆基又道:

“平日里说他有不臣之心也就算了,这回居然连已然造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真是……那孩子是什么人,朕还能不知道吗?”

李隆基随口说了两句抱怨话,就把奏折的事情抛之脑后,完全无视了高力士欲言又止的表情。

高力士:虽然,但是,老奴真的觉得这次不像是诬告啊……

毕竟是不是真谋反,皇帝事后一查就知道,实在没必要弄这一出。

只是……

看着李隆基意兴阑珊的表情,高力士还是咽下了已经涌到嘴边的话,只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算了。

陛下现在顾不上这些,还是先缓缓吧。

但高力士不知道,这一缓,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恶果。

……

季驰光:“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安禄山占据了绝对优势。”

“我们曾经讲过齐国后期因为长久未曾作战,士兵士气低落、毫无战斗素质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大唐。”

“当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许久不曾经过战争洗礼的士兵们几乎毫无抵抗之力,别说是组织有效的抗击力量了,安禄山所到之处,从县令到士兵,几乎全是望风而逃。”

“安禄山的军队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

李世民:“……”

他捂住了脸,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在不破坏府兵制和均田制的情况下继续打压世家?

好难啊……

但是又不得不去做。

李世民思忖:“如果是在原本的府兵制没有遭到破坏,那么,每年组织训练的地方府兵也不会变成这个鬼样……最好还是保留府兵制。”

但是如果这样,世家那边就很难搞了。

他先前是打算扶植关陇世家,但是没想到最后反而是留了一个大难题给雉奴夫妻俩。

关陇世家的威胁到最后居然比世家还要大。

啧,怎么这么难搞?

李世民这头还在苦恼着,另一边,天幕上的李隆基也终于知道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的神情先是震惊,随即变为了浓浓的愤怒,最后化为了……惶恐。

在下面看着的李治:啊,这个蠢货终于想起来自己究竟给了安禄山多大权力了吗?

现在知道镇压难了?

当初放权怎么放得这么痛快?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极力镇定下来:“去请杨相公来。”

安禄山谋反,打的是反对杨国忠的旗号,可以说现在整个朝堂,杨国忠是最不可能跟安禄山有勾结的人。

所以,李隆基第一个就找了杨国忠。

出乎所有皇帝预料的是,杨国忠进宫的时候气定神闲,甚至还有几分悠然之态。

皇帝们:“……?”

这个杨国忠该不会是个智障,到现在还不知道安禄山造反的事情吧?

天幕上的李隆基脸上也有点困惑:“安禄山那狼子野心的反了……你可知道?”

杨国忠很自然的道:“臣自然是知道的。”

李隆基:你知道你还这么淡定?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京城现在的守军不足八万,而安禄山手上,有足足二十万的兵马??!

他的困惑不解全部摆在了脸上。

而杨国忠却笑道:“陛下,这有何惧?安禄山看着声势浩大,但我大唐是何等雄兵?臣敢断言,不过十日,必斩下安禄山头颅!”

李隆基:“……是吗?卿还真是自信啊……那朕就相信卿了。”

他突然发现了,像他这样太不自信慌乱的不太行,但是像杨国忠这样太自信的好像也不行。

李隆基:大概是两个人针锋相对这么多年,杨卿下意识就想多贬低两句安禄山吧。

要知道,他只是老了,不是傻了。

文官的任命他还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但是武将……

那可真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官位。

安禄山真的不是个废物,他的官位含水量也没那么大——至少没有杨国忠水分多——他能给他三镇节度使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确实很乖觉懂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人确实厉害。

就杨国忠现在的情况,真的不会出事吗?

两人叽叽咕咕的商量了许久。

最终李隆基颁布圣旨——由原本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同时,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出兵东征,组成第二道防线,守在陕州。

武曌点了点头:“这倒还有些皇帝样子。”

先夺了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的资格,让他失了名正言顺统领三镇的资格,同时又加封另外一个,算是先给了好处和甜头。

东征的军队,皇子为主,算是监督和控制,也算是镀金,而高仙芝……这人才是真正的主将,及时东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不错。

“他要是早先也能这样有决断,或许这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

武曌心中先是感慨李隆基终于重新有了皇帝样子,随后又在心中摇头。

他要是早些能够恢复先前英明神武的样子,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原本心中还担心不已的李世民,见他安排得当,不仅派了封常清留守洛阳,又派了高仙芝出兵,还让郭子仪守着山西那里,处处谋划得当,不禁欣慰,也忽略了心中隐隐的不祥预感。

李世民:准备那么充分,或许……安史之乱的影响破坏也不会那么大。

结果他这边才刚放下一直悬在半空的心,另一边天幕上就放出了封常清出征的样子。

封常清一身盔甲,拍着胸膛,对忧心忡忡的李隆基打包票:“臣请驰至东京,悉府库募骁勇,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

李世民:“……?”

李治:“……?”

武媚娘:“……?”

封常清是吧?

你很自信啊!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鬼话?!

不日取下安禄山的头颅?

你以为你是白起转世吗?砍人跟切菜似的?!

自信也不要这么自信啊!

连原本还在担心的李隆基都被他掷地有声的声音镇住了,随后热泪盈眶,一把握住封常清的手:“好!朕等将军凯旋!”

这么可靠,一定没问题!

李隆基:一个个都这么自信,难道真的是朕想多了?嗯,要自信!

李世民牙疼的看着原本还有些认真趋势的李隆基又自信起来了,也又回到了原本的昏庸情况。

李隆基:反正安禄山一定能被解决,那朕还做什么明君?

躺平,继续躺平。

李世民:艹!

他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

季驰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留下来郭子仪作为山西屏障,派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他的安排没有错。”

“高仙芝私德有亏,性子贪婪,但是他的贪婪都是对着外头去的,从来没把手伸到自己人身上。而且,他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将领,曾经破过不少边境国家。”

“而且,非常难得的是,高仙芝曾经顶着天宝这个魔咒,还硬生生赢了帕米尔高原的好几个酋长国。”

【秦始皇的宝贝:……那是很难得了,天知道,李隆基自从换了年号以后,天宝和开元的情况简直就是两极分化。】

【不奶狗币:要是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有被冤杀,说不定能更早结束这些破事。】

季驰光默默赞同,并且又提了另一个人:“封常清,高仙芝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他可以说是一代励志代表。”

【雨翊凌澜:封常清出身不好,家里是流放犯,而且他跛脚,眼睛还有先天残疾,长得也……比较普通,可以说,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也能有出头之日。】

【珑夏:毕竟以前做官多少是有点看脸的……你想想三国时期的张松和庞统,都因为外貌被歧视过。】

季驰光:“谁都觉得封常清没有出路了,但是封常清不认命。”

“他去找了高仙芝,毛遂自荐,死皮赖脸硬是让高仙芝收下了他。”

“就像毛遂当时说的那样,锥处囊中,有没有才能一眼就能被看出来,封常清的才能也没有被埋没。”

“高仙芝提携封常清,多次举荐他,封常清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天宝十二年,封常清就独自率军越过帕米高原,征服了大勃律。”

“两人既是好友,又是知己,又是早年磨合过的,配合默契非常好。”

“李隆基派出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是,谁也没想到,后面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天幕上的图像再一次变动了。

封常清领命出发,奔赴洛阳,并且在洛阳招募士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