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 香甜的大米粥(1 / 2)

加入书签

今年的雪下得异常的早, 也异常的大。

往年的大雪大多都下在十二月中旬后,但今年从入冬以来,雪就没怎么断过, 而且一场比一场大, 村道上积的雪堆, 都要高过一些人家的篱笆了。

这种天气自然没法去大河冬捕了。河面上累积的厚雪壳子经不住人,人一脚踩下去, 直接陷进了雪里。

大雪都快到人的大腿根了, 人要想前行,只能拔雪壳走。

这种天, 就算穿皮靴和皮袄子, 人都扛不住的冷,更别提穿着乌拉草絮的袄子了, 人连半个时辰都经不住,更别提去凿冰窟窿了。

好在今年秋天靠卖药材赚了不少钱,黄豆腐和赵晟这对郎舅倒也不咋犯愁赚钱。

年年冬捕,都没咋好好在家猫冬,今年没法冬捕, 倒也乐得清闲。

谁不喜欢过媳妇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啊,要不是为了赚钱养家, 又有哪个男人会离开暖烘烘的屋子,去冰天雪地的外面呢。

不过作为一个勤劳人, 赵晟天天待在家里却是闲不住的。

赵晟太能折腾人了,黄豆芽被折腾烦了,就给男人找了个耗力气的活—推碾子。

做粘豆包的大黄米以及高粱米、稻米都得用碾子先去壳。

要想吃不带壳的饭, 就得干推碾子这活。

村里只有赵甫家有碾子, 而且还有两个, 赵甫还专门为这两个碾子建了个碾坊。

碾子虽然是赵晟和赵甫两兄弟一起做的,但赵晟只帮忙搬运石头了,其他出大力气的活都是赵甫干的,所以碾子摆在了赵甫家。

村里若是哪户人家不想在家舂米了,就会让男人把粮食扛到赵甫家,借用他家的碾子给粮食去壳,用完碾子后,留几斤糠麸皮就行。

不过赵晟用完碾子不用留糠麸皮。不仅不留,还能赚点回家。

赵甫家里养的小家禽少,而且春秋还要借用弟弟家的牛,所以碾坊里赚来的糠麸皮,大部分都喂了赵晟家的小牛。

毕竟是亲兄弟,又住在跟前,黄豆芽不想因为这点小事算计个没完,所以平时常给狗子送小零嘴。

亲戚之间,有来有往才能处得远。

因为可以随便用碾子,赵晟家的米面向来都是一次性碾出几天的量就行。

但黄豆芽见男人太闲,打算让他好好出点汗,就使唤他碾出一个月的量。

黄豆芽已经打算好了,若是这臭男人还不消停,就让他把春播的粮食也碾出来。

黄豆芽用自己的头巾把男人的脑袋裹得严严实实的,只把脸露在外面。

赵晟年轻,还没有胡子,冬天又捂白了不少,面皮也还算细嫩,戴上女人的头巾后,竟然还挺有风韵的。

自家男人这个样子,可把黄豆芽逗完了,站在男人对面,笑个不停,直笑得厚脸皮的赵晟都羞红了脸。

赵晟虽然平时很听媳妇的话,但毕竟是个大老爷们,还是很看重面子的,坚决不戴女人的头巾出门。

黄豆芽也不逗弄自家男人了,找了块青色的布,把男人的脑袋包上了。

赵晟其实啥都不想往脑袋上套,以前推完碾子,直接跑到洗澡间从头到脚洗一遍,那叫一个畅快。

不过一想到要碾几十斤粮食,等推完碾子后,肯定要沾上一头的灰,洗起来老麻烦了。

所以赵晟只能勉强蒙上这块青色的布,在媳妇的大笑声中,背着粮食去了四哥家。

初进碾房,赵晟直接打了个冷颤,抖得像筛糠似的,不过碾子推起来后,身子慢慢就热起来了,直到汗流浃背。

石头凿出的碾子和碾盘,又大又重,要几个大男人合力才搬得动,但只要在杆上抹了黄油,立马就光滑起来,就连力气小一点的女人也能轻松推动。

插在碾子中间的碾杆,常年被推来推去,年道一长,早就被磨光了,油黑得发亮。

滚圆的碾滚子,在光溜平坦的碾盘上,一用劲就转圈,铺上大黄米,初推时很费力,但越推越滑溜。

等赵晟把粮食都碾完后,头巾上落满了谷糠,脸上也有,尤其是眉毛和鬓角,挂着金黄的糠皮,一闪一闪的,在阳光下看,都有些晃眼。

其实村里来借碾子的,大多都是女人,关系好的两个女人会相约一起来推碾子。石碾滚得溜光,粘满米香,溢满整个屋子。

有人说,碾房是女人们的世界,边推边聊,家长里短,坊间逸事,总有说不完的话儿。

推碾子虽累,但女人们喜欢,就像绣花和纳鞋底似的,一旦干起来,就特别容易上瘾。

赵晟磨了半袋子稻米,刚磨好,黄豆芽就给闺女熬了一锅大米粥。

黄豆芽特意为闺女种的稻米,到底是没做成米糊。

现在小灵芝已经能吃很多东西了,黄豆芽也懒得费工夫做米糊了,就直接把大米熬成粥喂孩子。

大米粥熬得久一些,就能泛出米油来,吃起来浓稠香甜。

跟稻米这种细粮相比,高粱米有些略显粗糙了。高粱米的颗粒大,能顶饱,但吃起来就少了稻米的细腻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