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2 / 2)

加入书签

阿四福至心灵,提议道:“我听说很多官员都在为自家入宫待选的男儿奔走,试图为男儿们走门路送到宽和的王府中做孺人,宗室人少,留下来的人要是都进了后宫,那也太过了。可到头来再把进宫的小郎送还,也很浪费,不如我们去问问阿婆。说不定阿婆愿意过几天选一选练家子呢,兴庆宫的美人她该看腻了吧,弄点新鲜花样。”

“然后呢?”雪姑警觉。

阿四理直气壮:“然后我们就一起给阿娘过生日啊,阿婆是七十岁的老大人了,应该很懂道理。总不会收了美人做礼物,还拆我的场吧?”

第153章

太上皇离开兴庆宫的次数变多后, 兴庆宫内的氛围松快许多,行走的宫人瞧着也要比阿四头一回进门时容色轻松。阿四见宫人们行色匆匆,不免有些疑惑:“今儿是有什么事吗?阿婆不会不在家吧?”

有内官停下脚步, 满怀笑意:“四娘既来了, 太上皇又岂会不在?正在殿中等着呢。我们这是为出游做准备。”

一旦走出和解的第一步,往后的事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以接受。毕竟, 被女儿超越, 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太上皇作为母亲的成功, 人不正是一代代发展至今的么?

这两年晋王携姬祈在外游山玩水时, 碰上好吃好玩的总不忘千里迢迢送兴庆宫一份儿,姬祈书画皆上佳, 时常有画作诗作附送太上皇。天长日久, 竟也勾起太上皇几分心思, 今年开始往周边的城镇去玩耍了。

身居高位的千金之子是从小被精心护养的,太上皇儿时又是皇室子嗣最艰难的时候,太上皇的母亲赵太后照看眼珠子似的护着女儿, 年近七十的太上皇大半辈子都留在这座巍峨又血腥的宫城内,如今老来轻松,乐得四处走走看看。

年纪大了受不得舟车劳顿, 因此只往近处做些微服私访的事,也颇有趣味。

阿四听完内官的解释, 艳羡的情绪从眼里流淌到地上,双手不自觉拉住内官的衣袖不放手:“阿婆这日子也太舒服了,能不能带着我一块儿去?”

“四娘得问一问太上皇,下官哪里能做主呢?”内官硬是薅不开阿四的手, 暗自感叹孩子长得真快。

阿四自知希望不大,她是即将成人的皇子, 而太上皇是退休人士,前世今生都没有允许孩子出门瞎玩儿的,等待她的只有堆积如山的课业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工作。

“算了,不难为你们。”阿四自觉放开手,顺带拍拍内官的肩膀,“分明才过去一年,总感觉你矮了很多。”

内官是贫苦出身,小时吃不饱,后来入宫也弥补不齐,身高只比十岁阿四多出一指长(一米六)。内官便笑:“我瞧着,四娘是愈发长高了。其他的娘子也是,比我们那时候,总瞧着要高半个头来。”

阿四偷偷摸肚子:“那应该是我吃的比较多,她们都说我比几个阿姊都能吃,所以长得快。”

稍稍聊两句话,阿四向忙碌的内官告别,往殿宇中去寻太上皇。太上皇正坐在窗前修剪盆栽,熟悉的感觉,阿四一眼就认出那是养花学士的手笔。

阿四上前快狠准揪下一朵来,一片接一片扯花瓣玩儿:“我记得养花学士不是从翰林院离开了么?”

太上皇对小孙女的淘气行径接受良好,一剪刀将空枝裁去,笑眯眯地说:“老谢家的啊,他养花一直不错,前段时日太子来问我,我就把他留在我这儿了。”

从前翰林院纯属是安放皇帝兴趣的,一概陪玩儿——例如弈棋、养花、作诗、书画等等特长之人,会因皇帝的偏好做一翰林学士。养花学士就是太上皇封官的翰林学士之一,后来不再喜欢花草,也没有把人直接撤职。

而今阿四不乐意见人吃白饭,太子便顺口问了问太上皇,没成想太上皇老了又爱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