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8 章(1 / 2)

加入书签

068

听到太子这个回答,李世民是既好笑又好气:“怎么?六岁的时候你就立志要做你阿姊的陪嫁弟弟,现在你都快二十六岁了,你还没放弃给你阿姊做陪嫁弟弟的想法?”

六岁的小承乾根本不知道嫁人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陪嫁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年纪得知他阿姊长大之后要嫁人,要到别人家里去住,第一反应就是不答应。

那时候的李世民他们故意逗他说不答应也不行,因为他阿姊只要长大就肯定是要嫁人的。

小承乾就问那他可不可以跟着他阿姊一块嫁人。

李世民他们当时直接笑喷,回答他说只听说有陪嫁嬷嬷,陪嫁丫鬟什么的,可没有听说过还有陪嫁弟弟。

那时候李世民他们原本以为他们这么说了,就能够打消小承乾的想法,让他知难而退。

然而谁知道小家伙振振有词地表示:“既然有陪嫁嬷嬷,有陪嫁丫鬟,为什么不能有陪嫁弟弟?”

“阿姊最喜欢我了,肯定会带我一起出嫁哒。”

“我就要给阿姊做陪嫁弟弟!就要陪阿姊一起出嫁!”

……

太子的回答勾起了李世民的回忆,而李世民的话也让太子被死去的回忆攻击了。

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说过的那些天真无知的话,太子原本以为自己会觉得尴尬,甚至想要从地上找条缝钻进去。

但是并没有,听到李世民这么说,他道:“这要视乎父皇你是不是真的要让阿姊去和亲了。”

“当日我们在商讨这件事的时候你不是全程都在吗?难道不知道这是一个针对薛延陀的阳谋?”李世民道,“我去灵州把你阿姊带上,只是为了把戏做全而已,你真当我舍得把你阿姊送去和亲?”

“我知道父皇你舍不得,也知道你们都认为薛延陀不大可能达到你提出的要求,但是万一呢?”太子直视着李世民道,“父皇就没有考虑过这个万分之一的可能?”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不想让阿姊去冒这个险。”

说他不分轻重也好,说他不顾大局也罢,太子已经失去他阿姊十五年的时间了,他实在不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还要再一次经历失去亲姊的悲痛。

不是只有死别才让人痛苦的,生离也同样折磨人。

看着太子骤然红了起来的眼眶,李世民心中一软,他缓声道:“退一万步讲,即便薛延陀万一真的达到了我提出来的要求,我也不会让来仪远嫁薛延陀的。”

“父皇是想着反悔?”太子问完,不等李世民回答,他就摇头道,“阿姊不会同意的。”

她不可能让李世民言而无信,也不可能让大唐失去诚信。

太子了解李来仪,就如同她那般了解他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太子对于这件事的反应才那么大。

如果换做是别的公主的话,那么太子或许能够心平气和一些,也能够更相信李世民一些,但是现在被放在和

亲公主这个位置上的人是李来仪,太子就失去了他该有的理智和冷静。

一旁的魏王虽然不像太子那么了解李来仪,但是听到他这么说,就觉得这确实像他们阿姊做得出来的事情。

魏王不是说他们兄弟几个对大唐没有责任心,而是似乎比起他们,他们阿姊对大唐的责任心更重,也更纯粹。

所以如果薛延陀真的凑齐了马牛羊和骆驼,甚至将它们都顺利带到灵州的话,李来仪会让李世民反悔吗?

魏王觉得不会。

她会答应远嫁薛延陀吗?

魏王觉得会。

哪怕不愿意,哪怕不喜欢,但是她都会选择忍下来,就像当年的李世民面对兵临长安城外的东突厥颉利可汗一样。

“那我们就干脆别让薛延陀真的抓住这万分之一的可能。”魏王虽然和太子多有不和,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们两人的立场和态度都是一致的——

并不愿意让李来仪远嫁薛延陀。

“除了阳谋之外,我们不是还可以用阴谋吗?”魏王道,“正如房相所言,从薛延陀的牙帐到灵州这一路路途遥远不说,还得穿过沙漠,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珠毗伽可汗他们真的那么幸运,没遇上多少意外,但是没有意外,我们还不能给他们制造意外吗?”

李世民和太子默默地看了魏王一眼,心想确实不是不能。

*

按理来说,李世民既然前往灵州,那么作为储君的太子就应该留守在长安代替李世民处理政务。

但是因为李世民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灵州的,还把李来仪也给带上了,所以他也坚持要跟着一块去灵州。

用太子的话来说,那就是他不亲眼目睹这场和亲被取消,他心里头就不踏实。

哪怕李世民承诺为了让太子及时知道事情的进展以及变化会经常写信回来告知太子,但是太子就是不答应。

“他就是不相信我。”气得李世民跟李来仪告状,“他跟你是亲的,难道我跟你就不是亲的吗?”

“说不定承乾只是想跟我们一块出门呢?”李来仪对李世民笑道,“耶耶你忘了你还没有登基之前,我和承乾他们都没有什么机会能够离开长安,去别的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吗?”

不仅仅因为那时候外面不太平,更因为后面几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被亲爹压制得厉害,连李世民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都无法轻易离开长安,更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李来仪在玄武门之变那天去世,之后的事情她就不知道了,但是她醒过来之后打听过她“死”后发生的事情。

李世民在登基后就直接册立自己的嫡长子为皇太子,随后又派陆德明、孔颖达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他,可以说当时的太子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这件事情上面,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允许他离开长安。

后来他患上足疾,不良于行,性情大变不说,甚至日益狂悖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太子不想要出远门了,就算他想,恐怕李世民都不敢答应。()

因为在他的眼皮底下,太子都敢胡闹,他都不敢想象他要是逃离了他的视线范围,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冬沙提醒您《[唐]穿成太宗家的崽》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世民原本是气太子对自己的不信任,但是听李来仪这么一说,又觉得她说的未尝没有道理。

“来仪你说的也是。”李世民仔细想想太子长这么大,离开长安的次数确实是少之又少,虽然他曾忧心太子生长于深宫,都不曾见闻过百姓的艰难而命于志宁和杜正伦等人辅佐太子的时候多与他说说民间疾苦,让他懂得体恤百姓。

但是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况且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只有这样,太子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书上所说的那些道理。

关于书,太子已经读过许多了,现在他需要的是亲眼去见见这个世界。

这么一想,李世民倒是不拒绝太子随他们一同前往灵州了。

不过李世民不拒绝,魏征等一众大臣们却不答应,其实对于李世民要亲自前往灵州一事,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因为在太子长大一些后,每次李世民外出巡幸的时候,都是留太子在长安监国的。

当年的太子颇有其父之风,不仅识大体,亦能听断,在监国权知军国大事的时候干得相当出色,不仅李世民这个当父亲的满意,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也颇为赞赏。

可以说,太子在代父处理国事的时候,举世称善。

虽然后面太子患上足疾之后,越来越不像话,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不是已经开始洗心革面了嘛。

要问除了李世民之外,朝中有谁最盼着太子能够悬崖勒马,痛改前非的话,那么这些人肯定就是朝中的重臣们无疑了。

他们这一批人跟着李世民将大唐的江山打下来,治理好,是最盼着李世民后继有人的人。

因为只有李世民后继有人,大唐才会有希望,才能够继续鼎盛下去,他们的心血才不会白费。

然而魏征等人哪里想到,太子现在像话了,又轮到李世民不像话了?

哪有皇帝出远门还把储君也一并带上的道理?

没有出事的话那么自然是最好了,但是万一……他们是说万一,万一出事了那岂不是被一锅端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鸡蛋是绝对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皇帝和储君也不能一块出远门。

当然了,魏征他们反对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个,也因为李世民如果不把太子留下来的话,那么谁来监国?政务又由谁来处理?

“所以请陛下三思,让太子殿下留京监国。”

反对太子跟着李世民他们一块去灵州的人不止魏征他们,就连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他们也反对。

长孙无忌不必说了,他是太子的亲舅父,那高士廉是谁呢?

他是文德皇后和长孙无忌的亲舅父,也就是说他是太子的亲舅公。

因为和李世民、太子有一层血缘关系,所以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