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 章(2 / 2)

加入书签

“孩儿从挣小钱学起,往后就能挣大钱给父王用了!但是,父王不要告诉阿兄哦,孩儿担心他听闻此事,会将楚夫人留下的财物全捐出来...”

这一瞬,嬴政心中涌起的感动、震惊、赞叹等情绪,堪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

小崽竟能从公学一事,看出朝廷财政之重担,又能从秦国财政,转而主动想为寡人挣钱解忧...有这样一个聪慧、又与寡人心连心的好孩子,寡人与秦国何其幸矣!

他温柔地摩挲着小崽胖嘟嘟的小手手,心头的温情毫无保留地溢满于笑容之间,柔声道,“好!”

为大秦殚精竭虑的小崽,即便他有朝一日想要这储君之位,寡人又如何能吝之?

扶苏有些酸涩地羡慕看向父王,噫,小家伙跟父王说悄悄话,这是不想让我听见呢,看来我这阿兄做得还不够好,仍需继续努力哦...

他不知道的是,明赫是故意瞒着他的。

以明赫对扶苏的了解,眼下他没想到这茬便罢了,一旦他知晓自己挣钱是想送给父王,定会执意将楚夫人留下的遗产充公。

若扶苏是个心智成熟的一十岁青年,将母亲的遗产赠与国库问题倒也不大,但眼下他只有十岁,在后世还是个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呢!

明赫坚决认为,扶苏在这么小的年纪,不应该冲动做出这么大的决策。

再者,若扶苏公然为国捐财物,各宫夫人听闻后,为了面子是不是也得跟风?以扶苏那笔资产之巨,夫人们只得咬牙掏出家底大捐一笔...

可后宫女子囿于那方狭窄的天地,能得到的财物进项本就不多,生活本已不易,他又何苦这般折腾别人?再说了,挣家里人这点钱算什么本事,真正的本事,是学宋朝那样大力发展商业,出海搞贸易,挣大把贸易顺差的银子,让朝廷和民众都能赚得钵满盆满!

所以,在他的设想里,待秦国安定下来,一定是要尽快走商业这条路的,农业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而工业也需要大量原始资金的注入,唯有商业,依靠流通而层层牟利,堪称投入最少而获利最多的一行。

秦国想要摆脱对靠天吃饭农业的依赖,便要以商业之兴盛来养工业,最后才能成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的超级强国。

眼下,他能想到最好的主意,就是先在后宫小打小闹,攒点经商人的思维和经验,待以后时机成熟,再提醒父王开商禁,到时,他会设法帮父王赚到第一桶商业之金...

这件事,在秦国也只有他最适合做,被父王寄予厚望的扶苏,将来自然是要做储君专心于政治的,而根据他平日对兄姊们梦想的试探,将闾想当大将军,阴嫚想做女官,子高想做文臣...没有一人想做商人!

相反,因先前,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压制父王之事,热爱父王的孩子们天然就十分排斥经商,如今不过是嘻嘻哈哈陪他闹着玩。

如此一来,为父王充盈国库钱袋子的重任,便被一岁多的明赫主动揽了过来——恐怕孔明在世,亦要称赞他一句

为大秦鞠躬尽瘁了。

数辆马车停于农田道旁,因秦国新得宝物而再次精神矍铄的治粟内史,笑着指向一侧为播撒水稻而一遍犁水田的农人道,

“王上请看,这曲辕犁之犁身可调节摆动,比之往年耕田之耒稆,不但能省人力与牛力过半,还可调整耕地之深浅,满足了不同作物对深耕与浅耕的需求,真乃神物也...”

君臣们立地仔细观看了半晌,农人犁至田垄边缘时,这曲辕犁便可灵活掉头转向,无须再耗费人力将之抬起来转弯,着实方便不少。

治粟内史又笑呵呵带着众人,来到另一侧未蓄水的田地间,指着一垄垄播撒得整整齐齐的种子道,“臣在按岁轮耕之基础上,又命他们今岁施行间作套种制...”

隗状惊讶道,“栗大人,请问何为间作套作制?”

明赫笑嘻嘻在扶苏怀里暗暗嘀咕道,“这种增产方法,原本要到西汉时期才会出现,现在被大秦提前学到了,赚大了...”

能听到心声的隗状王绾等人,顿时肃然起敬,原来这法子,又是九公子赠给秦国的宝法,幸好九公子是我秦王之子...

治粟内史笑眯眯解释道,“回隗丞相,这间作呢,便是将高植株作物与矮植株作物,以分垄之法在同一块田土间混种...”

有大臣听着,不由担心地惊呼道,“如此一来,作物岂非互相影响而减产?”

李斯等知情人听完这话,纷纷不满瞪向那大臣,无知!这小仙童赠与我大秦的法子,怎可能减产?

治粟内史指了指天上,耐心解释道,“这是那位...给的法子,如今我等以玉米与菽豆、小麦与花生间作,由于作物高矮悬殊极大,通风透光便会极好,老夫认为此法定会高产!”

那质疑的大臣这才恍然大悟,连连暗中祈祷“还请仙人勿要怪罪小人之失礼啊...”

嬴政素来不喜有人质疑小崽,便抢先在治粟内史前,淡淡开口道,“至于这套种之法,要待夏秋之时,在前一种作物生长之末期,于其畦垄之间,再播撒另一两种生长周期较短之作物,如此两三种作物共同生产,既不影响先前作物之产量,亦能多出后种作物之产量。”

“旁的不说,若在菽麦结果之际,再于田间套种些胡萝卜、白菜之仙种,百姓总能多吃上几把蔬菜。”

君王亲自开口,大臣们自然不敢再有质疑,扶苏悟出父王此举之意,高兴地亲了一口小家伙,父王越喜欢阿弟,他便越高兴!

哪知明赫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伸出一个短短的手指,悄悄道,“阿兄若要亲我,记得发奖励哦!”

说完,他高兴地拍手夸自己,无利不起早,这便是商人思维吧?

扶苏揉了揉他的头发,对这钻到钱眼里去的小家伙宠溺道,“好,阿兄亲一下可爱的小九,便给你一片金叶子。”

便是让他把母亲留下的遗产全送给这小家伙,他也很乐意的,谁让这是他亲手从奶娃娃带大的阿弟呢,他与明赫,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明赫听他这话,却觉得有些愧疚,那自己岂不是成周扒皮了?他忙笑嘻嘻道,“亲十口给一片就够啦!”

话音刚落,扶苏又激动地亲了他一口,好一个为阿兄着想的乖宝宝哦!

嬴政看向亲密无间嘀嘀咕咕的两兄弟,面上情不自禁露出些笑容来,又问治粟内史道,“那些仙界甘蔗,在关中可有种?”

治粟内史一听这话,立刻高兴得合不拢嘴来,“种了种了!还请王上与列位大臣随老臣前来。”

说着,他便风风火火在前带路,一行人走了约摸超过一炷香的路程,来到另一片宽阔的田地前。

农人们正在举着砍刀,将长长的紫皮甘蔗砍成两三尺宽的一截截,这会儿见身穿礼制之袍服的君臣到来,急忙放下砍刀与甘蔗,想要翻上田埂来行礼。

嬴政忙大步上前,扬声道,“诸位只管好生干活,不必拘泥于这等虚礼,寡人与大臣们皆未看过种甘蔗,站一旁看看便是。”

治粟内史见农人们还在站着发愣,忙大声道,“行了,王上既然开了口,尔等赶紧忙活起来!”

农人们这才重新拿起砍刀,飞快干起活来。

趁着大臣们兴致勃勃观看的间隙,治粟内史扭头解释道,“王上,这是去岁耕种水稻之田,此地土肥而深厚,据仙界所附说明书所言,稻蔗水旱轮种不但能减少虫害,还可互相促进增产,达到稻蔗双丰之效。”

嬴政点点头,“仙界一粮种一技艺,皆是宝贵之物,汝等照做即可。”

“喏。”

比起其他种子的播撒,甘蔗的栽种实在让君臣大开眼界——原来,它既不是以颗粒种子播撒,亦不是如辣椒红薯那般以种苗竖插,而是切成截后,一根根打横着首尾相邻而种!

听完治粟内史按说明书的描述,大臣们啧啧称奇,“这般横着种下去,最后竟能竖着长出来,若非亲眼所见,我等绝不敢相信。”

许多年纪大些的大臣,看着壕沟里摆放的甘蔗,不由想起前些年在王上的大婚之筵上,尝到的一小匕柘浆,便是王上命人以此物制成的,其清甜甘美,回香无穷,是截然与蜂蜜和饴糖不同的口感,足以令他们十多年过去而念念不忘!

倒也并非秦国公卿大臣没见识,在这战国时代,甜食是价比黄金的高贵之物,如今中原蜂蜜和以小麦熬制的饴糖,各国贵族自然品尝得起。

但这甘蔗比起蜂蜜与饴糖来,又是更加稀罕高贵的甜食,如今列国之中,唯有楚国云梦之泽有产此物,专供楚国王室贵族享用,而以甘蔗熬制而成的柘浆,亦是楚国珍贵的祭祀品。(2)

若非那趟楚国送来的几车甘蔗,他们恐怕一辈子,都想象不出来“甘蔗”究竟是个什么滋味,更遑论亲眼瞧见如何栽种甘蔗。

扶苏看着正在掏土掩埋一垄甘蔗的农人,忽然担忧地问道,“栗大人,若有人将这些甘蔗挖出来偷食,可如何是好?”

大臣们面上笑容一凝,是啊,这些甘蔗不比一粒粒的小颗种子,随

便挖出一根便有数尺长,若真有不守秦法之人前来盗食...

朝廷总不能派人,日夜守着这大片的甘蔗田吧?

嬴政见治粟内史依然满脸堆笑,便猜测他定有法子让这甘蔗吃不得。

果然,只见治粟内史吩咐农人递来一根甘蔗,举起朗声道,“长公子有所不知,这甘蔗栽种前,亦要经过晒种、浸种、杀毒、催芽之流程,再加之下地前,这甘蔗已用防鼠虫之药汁浸过,是吃不得的!此事,乡间之民人尽皆知,想来无人会为了那口甜味,而冒生命之险呐。”

众人这才如释重负,盗不走就好,我等就指着这口甘蔗,一解多年的谗头呢!

...

秦国君臣欢喜憧憬今岁丰收之时,赵国龙台宫君臣却在筵席上一致认为:秦国要完了!

郭开举起金尊抿了一口,得意洋洋道,“办公学,开科举,看似能为秦国培养人才,但秦王野心勃勃之下,却忽略了此举将带来最大的弊端——钱粮!庶民四岁之子而得朝廷供养,呵呵,秦国有数百万之庶民,将涌出多少庶民之子?届时,它秦国所谓高产之种,真供得起那些穷凶极恶的庶民之子?”

赵王勾唇一笑,“相国莫忘了,即便豪强富户之子,秦王亦要免费供其读书。”

大臣们登时哄堂大笑,“妙哇!百年间秦军之盛,自是盛在卫鞅变法带来的粮仓充足,秦人再如何打仗,那粮仓总是满当当的,列国谁能跟他扛得下去?如今这秦王竟要将咸阳三川各地粮仓之粮,拿来供养庶民子弟读书,哈哈哈哈,如此一来,列国若再结盟,秦军将无粮可续!”

郭开放下金尊,挥着宽袖煽情地大呼道,“秦王连灭两国,如今骄态傲然,最是志得意满之时,想必他眼下,是听不进满朝文武劝谏的,真乃天助我赵国也!列国向来只从他国招揽人才,何人会浪费时间钱粮自己培养?王上只需静观其变,便可坐收渔翁之利。灭秦国者,秦王也!”

大臣们笑得更欢快了,赵王含笑举尊畅饮,痛快哉!

但被赵王打发到代郡驻守的李牧,听闻此事后,却为赵国的来日忧心不已。

如今列国人才皆已断代,魏国这般仓皇被灭,正在于它再也找不出信陵君那般的栋梁之才。

而秦国若再源源培养出自己的人才,那些饱受君恩的庶民子弟,便会将“忠君报国”的信念牢植心间,届时,这些人才只会为秦国所用,列国再想如往日那般以高官厚禄诱之,难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