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4 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1 / 2)

加入书签

时元维也在看谢尚的文,看到小徒弟文明山脸上明白无误地错愕,元维不禁哑然失笑:他这两个学生,明明差不多的年岁,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脾性。

似文明山,七步一诗,每日一书,日常的呼朋唤友买醉闹市,吟诗作对,题咏歌赋——来京三年,文明山几乎逛遍了京师内外一应的名胜古迹,茶楼酒馆,但凡题壁处,必有其笔墨诗文。

可谓是将常人眼里的风流才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比文明山,谢尚却是跟他爹谢子安一脉相承地深居简出,少与人交,除了知交好友等亲近往来,几无一文一墨外流,这落在不知情的人眼里,莫不以为其人乏味无趣,不解风流。

殊不知《文心雕龙·文思》开篇便引用前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实证文章的构思精神不受任何约束——即作文无论是似文明山一样地放旷在市井人前还是似谢尚一样地孤灯独作,想作得好,必都是一样地抚古追今,贯通千年;目转神移,驰骋万里;吟哦咏唱,吐字如珠;凝神思想,风云变色。

文思之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

文思之术,在积学、酌理、研阅、驯致以及能随心妙用文辞展示精神意向。

评论文章好坏,历来只评文神、文辞,至于作文场景、观众,则是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不伤大雅的小道而已,无甚要紧。

文明山、谢尚两个人,两样脾性,原似两军对垒时,勇冠三军可夺帅的猛将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儒将一样,两种风采,两种风流。

并无高下之分。

事实上他两个人私交很好。不过一点也没妨碍他们于学问一道,你追我赶,明里暗里的较劲。

比如文明山见谢尚的楷书比他好,这两年就一直咋咋呼呼地在练,而谢尚虽嘴上没说,但看今儿这笔能打击到文明山的行书,想来私下也是有的放矢地用功。

这和他当年,几乎立时地,元维回想到了自己,才入京时,不甘心行书不及孟辉,私下练习的情形可谓一模一样。

他和孟辉,下意识地,元维扫了身边凝神读文的冤家老对头一眼,心说:虽不是挚友,但论及彼此的熟稔度,那真是烂若披掌,比一般的至交好友还更烂熟。

真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接受到元维的目光,孟辉本能地回视了过去,心里嘀咕:元维什么意思?以为谢尚这篇文,这幅字,我写作不出来?

他人怎么这么无聊?

自己一辈子行书没追过我,现就卖弄弟子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