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1 / 2)

加入书签

则在范阳称帝,与安庆绪分庭抗礼。

为了彻底平定叛乱,李亨在公元758年九月,命令郭子仪等七个节度使和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约二十万,北进主攻安庆绪,又命李光弼、王思礼两个节度使率领部众助力进攻。

号称六十万的唐军浩浩荡荡地向邺城进发。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反而被史思明率五万之众击溃。

六十万对五万,六十万的一方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失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信息、装备、明暗甚至偶尔的运气都可能造就以少胜多的战果。可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六十万的大军,李亨竟然没有设立一个元帅!

谁敢信啊,一方大军没有元帅!

七个节度使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的配合,互相掣肘,怎能发挥全部的能力?

更不用提作为监军的宦官没有军事才能,极大地干扰了各位将军的作战计划。

这场战役又怎能不败呢?!】

方才李世民悲愤的呼号仿佛还在天际回响,伴随着光屏的播放,天空中应景地响了一声闷雷,好像连老天也为此而感到惊痛愤怒。

李靖的嘴唇颤抖着,心口痛得几乎要背过气去。六十万……为什么没有元帅,这么大的体量,六十万……这种体量的军队如果没有指挥官那就是一种灾难,六十万……会不会出现自己的部队打自己人,六十万……

六十万!

我们!大唐!六十万兵力!

六十万!大好男儿!

李靖粗糙的脸上有水痕划过,转瞬间消失不见,他轻轻嘟囔一声:“又下雨了……”

【这样的李亨,配得上杜甫的那一句“中兴主”的歌颂吗?

是的,李亨迅速收回了两京,稳固了摇摇欲坠的李唐王朝,但是同时,因为他的各种错误部署,大唐人口锐减、国力耗损。曾经承平日久,百姓不知兵戈之利的中原大地赤地千里、鬼影幢幢。

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走了他的老前辈安禄山的老路,被儿子史朝义所杀。

两年后的春天,田承嗣将史朝义母亲和妻子献给官军,献莫州投降。史朝义率领着五千骑兵逃向范阳,又被部下献范阳投降。

史朝义无路可走,在树林中自缢而死,历时三代皇帝、七年两个月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

而这时,距离李隆基和李亨去世已经有了一年。】

“七年!整整七年!”

隋末大乱,中原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后唐朝建立。

九年的隋末战乱,就将一个曾经富庶安平的中原糟蹋到了唐初那样百废待兴的地步。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几乎不敢想象,这次七年的战乱,又会怎样将这片土地伤害得千疮百孔。

【在后期的安史之乱中,杜甫仿佛隐身了一样。

他的一生就是被安史之乱影响的一生,在跟随李亨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就被贬任华州。这一年,杜甫四十七岁,终身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李亨收复两京是他的高光时刻,之后的年月几乎都是黑暗的;杜甫在同一时间也在官场上得到了他此生最高的官职,再往后,他的生活就随着唐王朝一起坠落下去。

杜甫只每日上山拾橡栗,荷锄雪中挖黄独等草根为家人充饥——由此可见,经年的战乱使得大唐普通民众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