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3 章 清丈土地(1 / 2)

加入书签

康山府

许青阳接到了景元帝的旨意,看来今年还是不能回去了,他还要留在这里清丈土地,改税制。

要是其他的官员接到这样的旨意会觉得沮丧,但许青阳不同,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兰哥儿在康山府俨然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知府夫郎了,跟着本地的乡绅和世家也能说几句话,兰哥儿盖上被褥。

他念叨道:“这事不好做,清丈土地,改税制,这是要了他们的命。”

许青阳反而笑了:“把困难的事做好,那会很有成就感的。再者,这是陛下的旨意,他们要是不遵从就是和陛下作对。”

兰哥儿哼了一声。

康山府经历过大灾,好不容易抗过去了。现在许青阳在本地人中提拔了几个举人在府台里任官,这些人对许青阳都是忠心耿耿的,许青阳清丈土地要用的就是这些人。

“你们只管去清丈土地,若有人不服就来府台来找我。”许青阳还让府台里的衙役带着兵器一起去,这样子一看就是动了真格。

乡绅们和世家们很懵逼,还没有准备好就被衙门的人强行闯进自己的田地中开始拿着尺子来量土地了。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衙役们充耳不闻,他们早就吃过许青阳的教训了,虽说有心和世家们攀扯几句,但有许青阳的人在,他们还是不敢的,不然饭碗不保。

康山府的世家和乡绅气坏了,他们联合一起上衙门给许青阳施压。

“许大人太过分了,他竟然要从每个人的人头开始算土地,有很多土地我都是挂在我做官的哥哥名下的,这,这算什么事!”

“我的田地挂在农民身上,现在被查出来了,衙门给我发了一个罪名偷税漏税,让我补交赋税。”一个乡绅也有些跳脚。

“我隐匿了人口也被查出来了,然后衙门让我补交人头税。我八百年没交税了,现在去交税?!”一个世家大家主也是无语了:“他是傻的,还是有恃无恐?”

“衙门还查到了我的外室,现在这事被我夫人知道了,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一个乡绅挼着胡子,脸上还带着抓痕。他家的夫人是一只母老虎,但娘家强势,他是没法子得罪他的夫人的。

众人聚在一起,为首的是姓程的世家。程家主有五十多岁,是本地的乡绅,跟着朝中的吏部侍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康山府的世家和乡绅都是听他的。他在本地人的名声不错,经常修建祠堂、学舍、施粥、修桥搭路,在康山府百姓的眼中就是大善人。

程家主道:“我们今天就去找许大人讨回一个公道。”

“对了,集结一些百姓一同前去。”

这些当官的最怕的就是民意,他们带一些百姓就不怕许青阳不就范。

程家主带着人就上门了,许青阳坐在上位,看着这些世家家主和乡绅,还有一些百姓前来闹事。

“许大人,我们今日是来讨一个说法的。”

许青阳不紧不慢:“你们要讨什么说法?”

“衙门无缘无故来我们家的田地进行清丈,这是何解?还有衙门说的有些土地不属于我们,还要我们补税是怎么回事?”

许青阳:“程家主是没有看衙门贴的告示吗?这都是陛下的旨意,陛下已是宽宏大量,只让你们补一年的赋税,过往一切既往不咎。”

“这土地是百姓自愿卖给我们的,卖给我们就是我们土地,怎么还要还回去,这是什么道理,朝廷已经管到土地买卖上来了?”程家主咄咄逼人。

身后的乡绅和世家,还有百姓纷纷为他助威。

“程家主是好人!程家主为康山府修建祠堂、办学校、修路,每年还要给我们捐钱!”百姓们大声喊道。

“建康五年,村民张二、王九、张六等十八人,自愿将五十亩上好水田以一亩二两银子的价格卖给程家。”

“建康十年,商户杨家自愿将一百亩田地以一两银子的接个卖给程家。卖给程家后,商户杨家一家人被强盗灭门。”

周围吵闹的百姓和乡绅们的声音戛然而止。

“建康十一年,李员外自愿将全部家产赠予程家。事后李员外自杀在宅中。”

“昭德元年,昭德二年,我这里还有很多关于你的累累罪案。”许青阳语气平静,他关上这些状纸:“本官问你,王九等十八人为何会把上等的水田以二两银子卖给程家?”

程家主后背有些发冷,他故作轻松的笑了笑:“那年收成不好,我借给他们粮食他们还不上来,自然只能用良田来抵了,许大人这不犯法吧?”

“那好。商户杨家就夸张了,把一百亩地以每亩地一两银子卖给你了,卖给你之后就被灭门了,你怎么说?”

“都是他们自愿的,至于强盗,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驱使他们为我办事,许大人,你可不要没有证据就冤枉我。”程家主做出苦主的样子。

许青阳瞧见程家主的眼角还带着笑,似乎是在挑衅他一样,周围的乡绅们又闹了起来,许青阳没说话。

“举头二尺有神明,你以为你把商户杨家的尸体埋在你小妾屋子的树下就没有人发现吗?”

许青阳一拍惊堂木:“程家主,你若不认罪,本官这里还有很多的证据可以证明,本官没找上你,你反而找上本官了!”

从发现程家主在康山府的名声很好后,许青阳就在私下收集程家主的罪证,这一日终于起了作用。

“你手上沾满了鲜血,还自称大善人,你配吗?!心思狡诈狠毒,坏事做尽,现在又想阻止朝廷的旨意。”许青阳没忘记今天他们是为了清丈土地和改革税制来的。

他扫过底下的人,乡绅们纷纷低头避其锋芒,百姓们一句话都不敢说了,程家主更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嘴里念着不可能。

“来人,请圣旨!”

衙役们把装在盘子里的圣旨恭敬的拿了过来。

见圣旨如见陛下,底下的人就算不甘就只好跪下行大礼。

许青阳站起身(),冲着京城的方向拱手:“今日圣旨就在这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谁要是阻止清丈土地和改革税制就算朝廷作对,和陛下作对,身为康山府的知县,本官有权解决这样大逆不道,违抗圣意的人,本官有权斩杀任何人!”

先是杀了程家主的威风,锋芒毕露,其次请出圣旨,给他们当头棒喝,他们生不起反抗的心思,反而更加的惶恐不安了。

看见衙役把程家主像是拖着死狗一样拖下去了,康山府的世家和乡绅们被吓得一个半死,脸上有大颗大颗的汗水,有人还不敢在许青阳面前擦,只能任由这些汗水从下巴滴落到地上,颤抖如筛糠。

“本官只是按照陛下的圣旨来办事,若是各位配合本官,钱财少是少了点,但至于能保住命。”许青阳的气势收敛,又恢复成了之前那个年轻的知县大人的样子:“俗话说的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诸位觉得有道理吗?”

娘的,给一巴掌又给一个枣吃。

“有道理,许大人说的是,尽管清丈土地,我们是大楚的子民,怎么会跟陛下作对,我们是良民。”

“许大人尽管来清丈土地,我也愿意补交赋税。”

许青阳笑道:“诸位受惊了,先回去休息吧,衙门会一一拜访的。”

“……”

“在下告退。”

“许大人,在下也先走了。”

康山府的世家和乡绅有自己的关系网,他们很快就把许青阳凶残的一面告诉了其他人。有人偏不信邪,仗着朝中有人就要嚣张一回,众人都在观望。现在人已经进了衙门的大牢,午时二刻处斩。

众人散了,接受了命运。

许青阳在清丈土地和改革税制强硬的态度传到了京城,景元帝大为褒奖,许青阳已经在景元帝这里留名了。

“这才是大楚的官员!”景元帝在金銮殿上夸奖道。

许侍郎和秦青灼与有荣焉。

孙越在征宁郡听说了这件事也搞出了一件大事,他跟许青阳的路子不同,他走的是分权制衡,一一破解世家联盟,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景元帝称他们为这次征宁郡改革的左膀右臂。

文无尘和王生水他们在膳堂和秦青灼用膳时,王生水打了一个寒颤:“孙兄和许兄到了征宁郡真是惊人啊,这闹出来的动静,陛下心里老痛快了。”

“对的,反而观我还没有什么政绩?”文无尘有些失落。

“你在吏部批办的公务给征宁郡送了几个好官去,陛下也记着。”

“王兄在兵部为前线的将士筹集军资,为他们谋利,对大楚也是一件好事。”王生水在兵部做主事,他听见秦青灼这般说,得意的挑挑眉。

秦青灼心想许兄和孙兄就是为了做一番事业才到了地方,现在他们也如愿以偿了,秦青灼为他们感到高兴。

当然在征宁郡中有压住他们的人,也有没把世家和乡绅压住的人,听说最过火的是一个县的县令莫名死在了家里。在之前他受到了

() 许青阳和孙越这件事的激励,也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没想到这个县的世家和乡绅这么大胆,在县令死亡之后,还有世家和乡绅,一些受了蒙蔽的百姓去县令的葬礼上耀武扬威。

景元帝恶之。

他下令彻查此事,把带头闹事的世家和乡绅,以及百姓通通拉下去砍了。

此事周首辅也没有劝下来,景元帝强硬的执行了自己的命令。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就敢目无王法。

县令家眷安排妥善,涉事的人员都受到了景元帝的雷霆一怒。

秦青灼下值回家,今天秦飞要去书院读书,秦小鱼就要开蒙了,正好秦飞开蒙结束了,秦青灼也不想瞎折腾,直接又请了沈先生来给秦小鱼开蒙。

秦青灼加快了出皇宫的步伐,结果刚走到皇宫门口就被一个小太监叫住了。

“秦大人,陛下有请。”

秦青灼深深叹口气,怎么还带加班的。

社畜人怒了。

秦青灼到了金銮殿就行礼。

“秦爱卿起身吧。”景元帝温和的说,他知道这次的改制在征宁郡进展虽有波折,但大体上还是顺利的。

“朕想尽快在大楚推行改制。”

秦青灼大胆发言:“陛下不可。”

景元帝没有生气,想听秦青灼是怎么说的。

“陛下,要是要等四五年看到成效才好推行,不能操之过急,不然狗急就会跳墙。西戎和南蛮的危机还没有解除,操之过急可能会造成内忧外患。”

景元帝颔首算是接受了秦青灼的说法。

他走过来扶起秦青灼问道:“如果那一日到了,秦爱卿你愿意替朕巡视天下吗?”

秦青灼拱手正色道:“臣欣然愿往。”

若真有这么一个机会,我愿意站出来。

秦青灼虽说喜欢在上值的时候摸鱼,但他的公务却是一点也不耽误。他只是习惯了摸鱼,不喜欢连续性批公务。

身在其位谋其政,他从下定决心考科举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很怂,怕死,可天下有那么多的百姓,他无法置于无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