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0 章 筑基(1 / 2)

加入书签

修士筑基一共有三道霞光,第一道霞光是问心境,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过于偏激左性之人,第二道霞光都会很快紧接着落下。

而这第二道,是测功法修为,霞光会顺着修士的灵力运转达成一个大周天,若是运行无阻,便是无碍,但若是不成,那就只能筑基失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修为根基不稳之人会通过服用筑基丹来提高成功率,丹药发挥功效就是在这一步。

而第二道霞光也通过之后,筑基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了。

所谓第三道霞光其实是天道发下的拓展考题,说白了,筑基就像是一场修士的小升初考试,学前班基本的知识考核通过后,就是筑基预备役,而第三道霞光才是分出修士三六九等的标准线,形象点来讲,就是分班考试。

及格线附近的就是普通班,优秀的就是尖子班,而最优秀的凤毛麟角,就是趋近于完美筑基或者就是完美筑基。

“好紧张啊,我简直比明镜师姐还要紧张!”

卞春舟擦了擦掌心的汗,第一二两道霞光散去后,第三道就是至关重要的“完美关卡”了,听说第三道霞光会根据修士的特性作出改变,常规的就是普通的风霜雨雪变化,离谱的……就没有底线的,甚至有过修士入幻境问长生的。

这就像是刚刚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小学生,直接去做微积分一样,挂科率高达百分百,并且修士如果筑基失败,那么如果二次筑基,难度会直接翻一番,以此类推,失败三次以上,基本上就告别筑基成功了。

当然了,雍璐山的弟子,哪怕是外门弟子,也鲜少会有二次三次筑基的,多数都是有了十拿九稳的把握,才会选择筑基,比如此时此刻的明镜,第三道霞光落下来后,她面无表情的脸上开始出现挣扎的神色,可见第三道霞光的考验于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个人,两个人盯得眼都不眨一下,闻叙却只在最开始的时候偷偷看了一眼,然后他就开始被周围的风吸引住了。

雍璐山家大业大,不能说每个月都有人在进阶,但每年总是有人成功进阶筑基、金丹、元婴的,他入山三年,筑基和金丹都远远见过,但因为与进阶的修士不熟,所以都只是远远围观,至于进阶元婴的场面,他倒是没见过。

倒不是说雍璐山三年都没有新的元婴真君出现,而是金丹之后,大部分的弟子都会选择下山游历,很多修士都是在游历过程中突破进阶,就像郑仅小师叔,他就是在历练中突破元婴的,而从五宗大会回来后,没过多久就跟支连山一道下山,至今还未归宗。

当然了,以闻叙现在的境界,去看元婴的进阶过程实属不必,金丹甚至都很勉强,反倒是筑基的过程,他闭上眼睛反而看到了更多。

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微妙感觉,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睛会不自觉地落在霞光之上,那是修士距离天道力量最近的存在,没有人能够抵御霞光的诱惑,但当他闭上眼睛,风就成为了他的眼睛。

风是没有形状的,但明镜师姐筑基

落下的霞光将它们映射出了“霞光的形状”,闻叙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到光的流动,就像是雨后的光落在湖面上,它们是完全笔直的、澄澈的,而当它们落到明镜师姐身上时,笔直澄澈的光就染上了明镜的颜色。

这个过程并不缓慢,闻叙甚至都屏住了呼吸,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就是明镜师姐,于是当他回过神时,心神都在疯狂攒动。

原来,这就是筑基啊。

闻叙扪心自问,自己真的不具备筑基的条件吗?会否是自己真的太操之过急?还是说,当修士觉得自己可以筑基的瞬间,心神会有额外的感知?

闻叙不知道,于是他怔楞到了明镜筑基成功。

当霞光褪去之后,明镜缓缓睁开了眼睛,她知道自己成功了,从今以后她再也不用桎梏于从前的她,她将走上新的路,去见更多的风景,从前的姜家早已是过眼云烟,她应该有更好更高的目标。

当她真的完全接受了当下的自己,筑基就如同呼吸一般简单,她眼中灵光一闪而过,浑身的气息相较于从前更加内敛沉稳,她感受了一下,自己虽没有完美筑基,但已经非常接近了。

从前她觉得筑基是她一生的目标,而现在,筑基只是她人生的开始。

闻叙可以说是一步步看着明镜蜕变到现在如今这般精神湛湛的修士的,从被父母家族迫害到现下心胸开阔的女修,修行真的是一件神奇又玄妙的事情,它可以给人完全的新生。

今日明镜筑基成功后,他忍不住问了对方一个问题。

明镜给他的回答是——要相信自己。

闻叙扪心自问,他不够相信自己吗?或许是吧。

师尊从前就跟他说过,不要轻易否认自己的付出,后来五宗大会回来之后,师尊又说脱离魔种的入侵,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命格,还因为他的坚持与努力。

闻叙觉得自己听进去了,也更在乎自我的感受,但仔细想想,也不过是浮于表面、阳奉阴违。

他好像,确实不够信任自己。

闻叙自小摸索着长大,所谓世间的规则从来无人教授他,所以不论是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科举,都是对比着别人的行为来的,比如知道别人十八岁中举是少年英才,那么他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极致,就是他的目标。

如果一条路,别人从来都没有走过,他就会觉得恐慌、战战兢兢,因为没人走过就意味着试错的风险很高,对他而言,就是不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