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8 章(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候,顾梦转过身对她说——

她说,江岚姐姐,要不你画一场雨吧。春夜的雨最干净,又多情,不管用什么意象映衬,都很有诗意。

她向来相信顾梦的审美,所以一到家,就画了春夜的一场雨。

画完后交上去,就连画室老师都说,她画的这场雨满含愁绪,很有意境。只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景太空,意象太虚浮,缺少实感。

这么多年过去了,江岚一直没把这个评价放在心上,总觉得她那位没考上华大美院的老师哪里懂什么雨。

直到今时今日,她的眼前,目所能及的视线里,好像也下起了那么一场雨。

雨幕缠绵悱恻,如情丝万缕。

宁羡就静立在千丝万缕之间,隔着拂动的帘看她。

江岚愣了好久,然后她好像懂了,很多年自己画的那幅画为什么算不上良作。

因为那时她的心中并无愁绪,全是为了描绘出悲景,而故意画下的一场忧愁的雨。

她只是看到了一场雨,透过眼睛如实画了出来,并没有联想到任何譬喻,试图倾注任何感情。

然而,就在刚才。

她看着宁羡,脑子里却联想到了很多很美的意境,滥用了很多譬喻。

江岚并没有感到太意外。

因为某些她不愿回想起的原因,对于那类外表柔弱,内心坚韧,家庭或多或少还有些不如意的女生,她总是格外怜惜。

所以自己刚才脑补了这么多,一定是出于对宁羡的怜爱吧。

一定是这样。

对视数秒后,江岚总算移开了视线。

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转过头将眼神移向别处的那一刻,有多生硬。

连带着宁羡好像已经跟周屿说了几句什么话,都有点没听见。

等到江岚的神智回笼时,宁羡已经用毛巾擦干了滴水的发梢,走到她面前,盯着她左手里的东西问:“这是给我的吗?”

江岚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月饼,才想起原来自己还拿着这玩意儿。

习惯性笑了笑,应声:“啊,是的,是红豆桂花味的。”

说完了,她才后知后觉……

宁羡好像没问她月饼

() 是什么味的。

好在宁羡也没说什么,只是扯了张纸巾把手指上的水擦干,接过月饼,对她说了声谢谢。

然后绕到衣柜边,打开柜门,顺手从里面取出了一罐大白兔奶糖。

拆开塑料包装纸,倒出几颗递给江岚。

宁羡拿着糖,说:“送给你。”

江岚迟疑了一瞬。

因为她总感觉,像大白兔奶糖这种东西,无论是出现在宁羡的衣柜里,还是出现在宁羡递过来的手里,都有点怪怪的。

周屿更夸张,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哈?真神你怎么在衣柜里私藏了一罐糖?”

“我没有藏,也不用藏。”

宁羡看了周屿一眼,“毕竟这是我自己的寝室。而且,校规里也没有不允许把含糖物质带进学校这一条。”

……

直到回了寝室,江岚依然难以忘记,宁羡一本正经地把大白兔奶糖称之为“含糖物质”这一离谱场面。

并且也很难忘记周屿呆滞了一秒,紧接着开始叫嚣:

“宁羡你少在这里装傻了,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什么校规啊,从实招来你究竟是什么时候藏的这罐糖”。

周屿单方面质问了宁羡很久,宁羡回的话却少之又少。

江岚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只有一条:宁羡自称,她是在国庆节期间买的这罐糖。

并且声称是家里的弟弟想吃,所以她顺手买了,顺便带来了。

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毕竟宁羡的弟弟年纪还小,小学生喜欢吃大白兔奶糖,挺正常的。

但是,宁羡如果是为了给弟弟买,把糖留在家里就行了,为什么要带进学校。

而且那罐糖的包装,好像是新的吧……

江岚尽量告诉自己不要多想,但刚才被宁羡出于礼节送出307门口时,还是没忍住。

用开玩笑的语气,笑着说了句:“周屿刚说我们同桌之间感情好,你就把糖拆了送给我,待会儿回去,你室友得不开心了。”

作为高情商转班生,尽管江岚知道,宁羡不是不会处事的人。

不过还是委婉提醒她同桌,待会儿不要忘了也给被冷落的室友分几颗糖。

结果,不知道宁羡究竟领会到了什么,竟然抿唇笑了笑。

江岚正匪夷所思时,宁羡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嗯。”

江岚:?

“嗯”,是什么意思。

还没等江岚想明白,宁羡看着她,又极其淡然地讲出了一个陈述句。

“她们不会不开心,因为我本来就只是想把那几颗糖送给你。”

啊?

江岚心跳骤停,脸上得体的笑容也差点消失。

宁羡继续说:“因为你之前也送了我一颗。”

哦哦哦。

好的,她的心脏又能继续活蹦乱跳了。

宁羡平静一笑,说起了某个典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之前送给了我一颗糖,我是该还你些什么。”

江岚能从字面上理解宁羡的意思:投桃报李,一报还一报嘛。

她能理解,很能理解。

等到回了寝室,江岚突然想起两年前,自己好像在摘抄本上摘过这首诗……

诗名叫什么《木桃》,还是《木瓜》来着?

好奇心驱使她找出上一个摘抄本,随手翻了翻。

刚翻到诗名时,江岚还挺高兴。

心说她的记忆力还不错,这首诗果然就叫《木瓜》。

再往后看,翻页的手就有点翻不动了。

因为纸页泛旧的摘抄本上,几年前她自己的笔迹间,赫然映出了那首诗的两句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并且用红笔写有注释:

[注].这首诗的解析主要有七种,不过现代学者通常从朱熹之说,认为这是一首爱侣之间相互赠答的爱情诗。

主要表现的,是对他人情意的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