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3 章 吕后2(中)(2 / 2)

加入书签

一行人匆匆忙忙收拾东西出了长安城,刚到函谷关,身后便出现了追兵。刘泽一边催马过关,一边对田生道:“先生果然神机妙算,太后果然后悔了!”

不过,吕后的人到底没有追上他们,只能看着刘泽带人一路烟尘滚滚的东出函谷关,带着诏令去当他的琅琊王了。

……

虽然天幕出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那个所谓的“吕后”也跟真实的本人相去甚远,但众人还是看懂了这段剧情,犹如亲身体会过一般。

刘邦看了一眼吕后,神情有些古怪,眉眼间有讥笑之意,似乎在说:就这?这就被我老刘家骗出去一个封国?

吕后毫不畏惧回瞪了他一眼,却又马上回到了恭敬的神态,语气淡淡:“反正都是刘氏宗亲。”割的又不是她的肉,而是他儿子刘肥的地盘!

【就这样,刘泽从一个远房宗室,摇身一变成了有封国的琅琊王,从此海阔天空,再不用在长安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了。

家人们,这就是日行一善的重要性。】

刚刚来到长安,被任命为郎中的刘泽目瞪口呆,整个人都傻了。

什么玩意儿?他刚来就遇见这么刺激的事情?还是关于自己的……琅琊王?

陛下和皇后,不会一起看他不顺眼吧?

他,他真的就是个远房亲戚来混口饭啊!

【这是发生在惠帝去世后第一年,也就是高后元年的事情。这个故事的主角虽然是那位齐国的田生,但故事里

也透露出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吕后为了给诸侯王这一方面掺沙子,同时大封了吕氏子弟和刘氏宗室。

而实际上,吕后的操作远比故事里的更复杂,更精彩。】

【首先,她抬出了自己的哥哥吕泽。

之前说过,吕泽是吕家在军队中的代表,当初起义逐鹿天下时,吕泽的功劳非常大,因此开国之后就被封了侯爵,而此时吕泽早已去世多时,功勋集团也已经被安抚住,因此吕后说要给自己功劳极大的哥哥追封王爵,阻力是非常小的。

吕泽就这样顺利被封为了悼武王。

哥哥都追封了,追封个老爹也跟正常吧?于是吕后她爹吕太公被追封为吕宣王。】

萧何长叹一声,这是温水煮青蛙啊!

同时哀怨的看了一眼曹参和王陵,那意思就是他们为什么就轻易屈服了。

曹参和王陵也很委屈,那时候他们一个早死了,一个被夺权了,关他们什么事,应该怪陈平好吧!

对了,陈平呢?两人堂上堂下逡巡了好几圈,才发现陈平这孙子没来。

以后遇见了,指定没他好果子吃。

【逝者追封完了,该活人了。

吕后试探的第一个活人,并不是吕家人,而是自己的外孙,也就是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

鲁元公主的驸马原本是异姓王张敖,他父亲张耳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合伙人了,开国之后被封为赵王,张耳死后张敖就继承了这个爵位。但即便是驸马,那也是异姓王,刘老三心里也不舒服。正好当时赵国的丞相因为不满刘邦辱骂张敖打算去刺杀刘邦。

这就是妥妥的猪队友,那指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反而给刘邦找到了一个好借口。于是刘邦借此机会废了张敖赵王的爵位,改封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刘如意。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女婿嘛,只是把张敖降为宣平侯。

而张偃,身为前赵王世子、现宣平侯世子、大长鲁元公主的儿子、惠帝遗孀张皇后的嫡亲弟弟、现任小皇帝的表哥兼舅舅、执政太皇太后的外孙,要被封王,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刘邦和吕后:…………

真是好长的头衔啊!

刘邦觉得,身边这个老娘们是真滴离谱,表哥兼舅舅是个什么鬼!

【于是张偃被封为鲁王,封国的地盘是从楚国里划出来的薛郡,外加齐王刘肥早年被讹诈出来、献给鲁元公主当汤沐邑的城阳郡。

在这之后,吕后先停了停热度,没有再封异姓王,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刘盈的儿子们身上。

惠帝身后一共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继位的小皇帝刘恭,还剩下五个,有两个已经断奶了。先帝的儿子封王,正儿八经的刘氏宗亲,还是大宗一脉,总没有人有异议吧。

于是把刘彊(刘强)封为淮南王,刘不疑封恒山王——不过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后世都叫常山王。】

!!!

谁???

薄姬不可置信的看着怀中乖巧的儿子

,甚至想跟身边的侍女确认一下,她儿子是叫刘恒没错吧?

侍女也愣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大喜过望之下,直接跪拜起来:“恭喜夫人,贺喜夫人!()”

薄姬还是如在梦中一般,不可思议,她从来没想过,皇位居然会落到自己儿子头上!这怎么想都不合理吧,居然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不过多年的谨慎也让她立刻回过神来,赶紧把侍女拉起来,叮嘱她们不要到处宣扬,在人前沾沾自喜。

现下她儿子才四岁,母子依旧要在宫里讨生活,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刘邦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其实对自己这个四儿子没什么了解,平日里也很少去看望。

不过汉文帝,这个“文?()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可是周文王那样的顶级谥号呀!

他刘老三的种,就是厉害!

萧何他们几人也是面面相觑,这刘恒,居然将来也是皇帝么?且看谥号,还是个极好的皇帝!

你们老刘家咋回事啊……要不老二老三也别争了,直接立这个老四吧。

甚至堂中已经有人在暗想,要不要让家中子侄去提前结个善缘了。就算自己活不到二十年后,可家族富贵还是在这些人身上呐。

【到了这个时候,铺垫了一大串,预热也拉满了,各方要平衡的势力也摆平了,吕后才终于图穷匕见。既然吕泽已经被封为悼武王了,那么他的儿子理应继承他这个虚空王位,很合理吧?

于是吕泽的长子吕台被封为吕王,吕后的其他侄子则是封为列侯。

以上都是高后元年发生的事情。吕后追封了自己的哥哥和老爹;四个侄子一个封王,三个封侯;刘盈的两个儿子和一个远房宗亲也成了藩王。

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吕后接下来也没有其他动作,大家一时间相安无事。】

吕后现在的心思已经全然没有在这些所谓布局的手段上了。

毕竟她不管做了多少筹谋,最后竟然是薄姬那对母子笑到了最后,那她做再多,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

简直可笑!

不对……吕后心里有了一个让她十分惶恐的想法。

该不会是……刘盈一脉绝嗣了吧……不会的,不会的……

可……除了已经去就藩的刘肥和被自己弄死的赵如意,在刘盈之后,最年长的就是刘恒了呀!若非刘盈一脉绝嗣,皇位怎么会落到刘恒那里去?薄姬母子断没有别的助力!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齐王刘肥去世,留下了一大堆儿子,长子刘襄继承了齐王的爵位,但吕后把刘襄两个刚成年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封了列侯招到长安城来,既是拉拢,也是扣留人质。

但这个刘章不是一般人,他虽然娶了吕后侄子吕禄的女儿为妻,还得到了吕后的器重,但心里一直对朝政现状十分不满意。

高后六年,有一次宫里举办宴会,刘章作为吕后身边的近臣自然也是要去服侍酒宴的。结果,刘章居然在这场宴会上

() 大出风头,不仅唱歌谣讥讽吕后,还杀了一个吕氏子弟,吕后竟然没法处置他。

自那之后,刘章开始在朝中聚拢起了威望。】

天幕上出现了一位英武的青年将军,正站在那里,言笑晏晏。周围皆是软罗纱围起来的帷幕,以及一张张分列摆放的桌案。

吕后抬起了手里的酒樽,先是祝了一杯,然后对那青年将军道:“刘章,今日的宴会,就由你来担任酒吏,如何?”

刘章抱拳拱手,昂然称是,接着他心生一计,恭敬的询问吕后:“臣既然是将军,在座诸位也大多是列侯勋贵出身,不如今日,就让臣以军法来监酒,如何?”

吕后心里带着一丝疑惑,看了他一眼,才答应了下来。

宴会行进过半,众人都酒兴正浓之时,刘章又站了出来,对上首的吕后道:“这席间的歌舞没什么意思,不如臣给太后献上一曲剑舞,以助太后和各位的酒兴。”

吕后还没有说话,宴席上的各位听了便鼓噪起来,让他赶忙把绝活亮出来看看。

刘章心下一阵冷哼,可他面上却不显露丝毫,而是对上首的吕后说:“臣这里还有一首关于耕田的歌谣,和剑舞一起一并进献给太后。”

吕后虽心下疑惑,可还是笑道:“要说你刘肥,小时候还知道种田的事,可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可能知道种田呢。”

刘章也不反驳,而是抽出了自己随身所带的宝剑,犹如蛟龙一般飞舞起来,众人一时看呆了,赶忙连声叫好。

刘章看时机到了,稳了稳心神,开口唱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简简单单十六个字,唱完之后却让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种田的时候要深耕,然后才能进行播种。可种子发芽长出小禾苗的时候,却要让苗变得疏朗。不是同种同类的,就应该坚决铲除掉!

这话的隐喻太过浅显直白,傻子都能听懂。

吕后坐在上首,死死的盯着这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将军,心里一时恼怒至极。当初将新任齐王的两个弟弟召到长安来,虽然是以质子的目的,但这几年来自己却把刘章兄弟当成了跟吕家子侄一般无二的后辈。

没想到他今日竟如此侮辱自己!

宴会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一个吕家人看情势不好,心下直犯嘀咕,不由得想到:反正他平时地位也不高,身份是个小透明,来参加宴会也是坐在角度里凑数的,这时候偷偷溜走也没人在意吧?

反正被发现了就说自己想去更衣,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他在无人在意的角落假装喝醉了,摇摇晃晃的来到身后服侍的侍者中间,打算借着侍者的身影掩护蒙混出去。

可刘章这些年来勤于练武,身法迅捷,他微微一偏头,眼角的余光早已瞥到了这边的动静,正是要拿人立威,好杀鸡儆猴。

他一个鹞子翻身,提剑来到近来,然后挥手间便把这名吕家人杀翻在地,利剑刺中,透身而出,显然是当场毙命。

现场的气氛更诡异了,周围的人大惊失色,却没人敢喊出声来,那些侍者早已吓得抖如筛糠,半点不敢动弹。

刘章施施然回到场中,来到吕后桌案前,好整以暇得禀报道:“启禀太后,刚刚有一人想要无故逃离酒席。臣既然以军法治这场酒宴,自然不能无视逃兵,方才已经将他斩杀了。”

吕后看着眼前这个盛气凌人的青年,心头大怒,却一时无法,只能挥袖离去。

…………

刘邦看着天幕上自己这个“孙子”,潇洒的缕着飘逸的胡须,将身子往后一仰,大笑道:“倒是有乃公年轻时的风范!”

只可惜胆识有余,谋略不足。怪不得这小子当不了皇帝。

【刘章的举动,无疑给了吕后当头棒喝。随着她身体的日渐衰老,对于朝政的布局也不再像以前那般□□为主,而是手段操切凌厉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