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9 章 109(一更)(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官职都已经到手了,只要她不在高丽战事中犯错,她的这个官职起码不会被撤销,那么以后,她就能以更加稳妥的方式请战了!

倒是李治的那句“威胁”,在她这里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阿娘说,阿耶还因为她这个偷跑以及作战说了句气话,说她要是再不回来,当面敲定食邑在哪里,干脆就放在百济了。

按照百济这个民众大多赤贫的状态,那可真是亏得没边了。

可李清月会在乎这个?

百姓赤贫,分布稀疏,也就意味着她那三百户的范围能囊括更多的土地,对她的寿命来说有益无害。

她最多就是在乎一下,百济的位置相当于是现代韩国的西半部分,在矿产资源上不够丰富,经营起来不够有成就感,相比之下,她大概更想要高丽的黑土地。

算了,也当这个威胁有效吧。

在阿娘随后的信中,便没这等问责警告意思的话了。

大概因为她不在面前,说这些也没多大用处,武媚娘干脆和她说起了洛阳近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她也果然很知道女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比如说,薛仁贵首战九姓铁勒告捷,让她收为己用的这个回纥商人觉得又被敲打了一番,在启程前往梁州的时候声称此地开销都由他自己提供,还可以多给公主让一点利。

而梁州那头,起码在唐璿上呈的奏报中所说,当地的农耕正是欣欣向荣之势。

李清月暂时不在中原,也并不影响这两人能先将相关事宜给敲定。暂时不必担心那头的事情。

比如说,在清月前往百济后,武媚娘有过和宣城公主的短暂交流。这姑娘倒是没之前那么怕她,但是也有点退避三舍的意思,反倒是问起安定情况的时候兴致勃勃。

对比之下真有点意思。

估计在她这个战功的鞭策下,宣城也该再多努力一些。

不过她会让人看着点宣城,别再出个公主渡海投奔另一个公主的趣闻。

至于李贤和李旭轮那就更不用担心了,陛下会看着的。

“……有那么夸张吗?”李清月戳了戳信纸上的这两句,又觉得阿娘还记得在百忙之中关照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已是看在她的份上了,便又忍不住抿唇笑了出来。

继续看去,下一句提到的还是她的人。()

说是王勃和卢照邻都被丢到沿海来折腾罗盘材料去了,这两个若是她想要征调过去的话,倒是可以让航船走一趟。

⒒千里江风提醒您《[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⒒『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不过李清月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她如今最缺的人手其实不是帮她写文书战书的,而是同时精通百济语言和唐人官话的。

偏偏有这样本事的人大多在百济贵族之中,而这些贵族,除去黑齿常之这样的将领,不会选择成为唐军之中的队正、校尉等官员,也就让李清月的命令想要传递给百济士卒,必须要经过黑齿常之和沙叱相如这些人。

就算她知道这些人应该不会再次反叛,也难免觉得这其中存在隐患。

眼下也只能让一些被选出来的人继续速成大唐官话了。

多来个卢照邻也用处不大。

反倒是开采白水晶矿,能让他们趁机多积攒点与人往来的经验。再加上李淳风的配合,能尽快将更为精细牢固的指南针给做出来。

这才是帮了她的大忙。

她一边想着,一边将目光落到了最后一段,也忽然之间将动作停滞在了当场。

她也陡然意识到了,阿娘为何要以更加安全的方式送信。

那是一段心里话。

阿娘说,她代替阿耶执掌朝堂权柄,日渐感到,有些事情不是她不能做,而是不去尝试就永远不能做,也总有无数的闲言碎语在试图告诉她,她该当退回到更加安分的地方。

可这些声音既然能被她反过来利用,变成给女儿谋求官职的工具,也就自然不会让她有分毫的退缩。

上官仪、薛元超等人,甚至是陛下本身的想法,都不能让她再回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皇后。

她很清楚,这份掌权野心,哪怕是说给临川公主听,大概也会被她觉得有所僭越,但她很愿意将其分享给女儿知道。因为阿菟一定能够理解她想要主导命运的想法。

当然,阿菟不必在回信之中提及此事,只要用好这个熊津大都督的官职,便是最好的回应和支持了。

但若是真出现了什么意外,还是先以保命为上,千万别逞强。

别的事情她不敢承诺,拦住对女儿的问责处罚,还是有这个底气的。

看到这最后的寥寥数句,李清月忽然觉得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

于是当黑齿常之等人折返真岘城,随同刘仁轨等人一并坐在议事厅中的时候,就见坐于上首的李清月手握那份封官圣旨,在眉眼中愈发有一派主事者的气场。

当这位主事之人所要担负的是战场职责之时,或许还应该说,那是一种宝剑出鞘的锋芒。

“我有意,明日令人给金法敏送一封国书。”

刘仁愿问道:“公主是要对他问责?”

其实早在扫平百济叛乱的时候,她就已经可以这么做了。

但当时公主说先不急着告诉他,如今官职封赏下来,确实可以办理此事了。

() 若按照大唐的官职划分,金法敏在新罗国主之外,还是大唐的正三品太府卿。而李清月此时所担任的熊津大都督,是从一品的官职,正好对金法敏是上官问责。

却见李清月摇了摇头,“不是问责,是向他征发军粮。”

她忽然转头:“孙将军!”

“啊?”孙仁师没想到被李清月头一个点到名字的居然是他,在反应过来的下一刻,直接站了起来。

这位安定公主像是浑然未觉他的表现有失沉稳,已朝他发问:“你的八千水师出征半年需要多少军粮?”

问起这等和军事有关的事情,孙仁师还是不会掉链子的。

他几乎想都不想地答道:“水师辎重人员不如陆军多,但也配备了两千多人,若出征半年,需有米粮三万石,因船上仓储多用豆类而不用米麦,加上还需筹备副食,大约总计精细脱壳粮草五万多石,盐一千石。”

李清月随即接道:“那好!在送与金法敏的国书之中说,我在雨述郡所收军粮仅能供给麾下陆军所用,哪知战事在即,大唐天子又派遣水师相助,劳烦新罗出这部分军粮。”

“我们所要之物不多,先供给船队半年之用便可。细粮十万石,盐两千石。”

她语气从容,一点看不出直接将所需之物翻了个倍,“新罗国中情况我已知晓,也顾念盟友难处,便不需他们发兵了,将粮草送来便是,若是翻越山岭送粮不易——”

“我便让半数船队往他新罗金城走上一趟,亲自上门装载!”

这怎么能叫对新罗的敲诈,那明明就是因为多出来的兵力,而不得不向友邻寻求适度的支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