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3 章(2 / 2)

加入书签

安禄山依言照做,太子李亨也不敢在李隆基的兴头上发怒只好吃下这个哑巴亏。

后边是安禄山得知杨贵妃宠冠六宫,于是又找了门路最终成为了贵妃的养子。

【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就是没有安禄山,唐朝就内部统治阶级的矛盾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皇帝与太子都心有提防呢。李隆基本身就是通过政斗宫变上位,所以他也确实很提防自己身边的人,之前我们就说过,即便是他身边的皇后或者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在处理上也从来没有手软过。这种矛盾之下,安史之乱的发生可以说是必然性了,虽然安禄山的行为着实可恶,但是那没有他也难保不会有另外一个节度使反叛,或者太子直接宫变夺权。】

还有就是说安禄山喜好跳胡旋舞,再加上他身体肥胖,跳这种舞就非常地滑稽。但是他为了献媚于上,仍然在唐玄宗面前跳这种舞,还把身体旋转得和风一样快。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吧。

总而言之吧,就是安禄山用了各种办法取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再加上李隆基晚年疏于朝政而耽于享乐,他投其所好从此就开始平步青云。他出任一个小小的平卢兵马使,最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河东节度使,甚至连带着他的儿子都入仕当官,而且他的大儿子还真的和皇家结亲,迎娶了太子的女儿。

【安禄山被唐玄宗李隆基宠幸到什么地步?就这样说吧,安史之乱最开始的时候,安禄山明明都已经起兵造反了,消息也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但是李隆基就硬是不信,他觉得这是旁人编造出来污蔑安禄山的假话。】

【反倒是李林甫的继任者奸相杨国忠因为和安禄山一直不和,倒还真的是预言对了安禄山必反。可惜呀,李隆基仍然只是以为杨国忠是和安禄山不和,所以才没有及时处理安禄山。这也可以见得安禄山,当时到底多么被唐玄宗李隆基所信任。】

可惜,什么叫狼子野心?就算你给一个狼喂了再多的肉,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养熟的。而安禄山就是这样的人。

天幕之下

() ,目睹了这一切的李世民,连连叹息,说:“我看这后辈的子孙倒也有几分本事。为什么到了晚年就变得如此昏庸无能,享乐以至于荒废朝政也就罢了,还忠奸不变,还真是要亡国的征兆啊。”

魏征趁机上前觐见,深思了一个拜礼之后说:“陛下且看,君王对于天下百姓的影响如何之大?在君王的一念之间,天下的百姓就可能因此而受到战乱。可见为君者当克己少欲以天下为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啊。”

李世民已经是习惯了魏征时不时地就要拿各种事情向他进言了,他自然是没有拆台,赶紧应承了下来。

另一个时空之下刘彻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件事情上。

他略微沉思之后便发出疑惑,“天幕一直在说,这场劫难只是那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有之前秦末乱世为佐证,天幕从来不会妄言。那么为何即使遭遇了如此大的战争后结之后,那后世的唐朝还能续命,又是什么样的将领才能结束那场战争?”

刘彻向来爱惜英雄,自然是对此深感兴趣。

开元三年,刚刚登上帝位的李隆基凭栏远眺,心中莫名地一阵惆怅。

是的,他上位之路不安稳,也不算太光彩。但是他私以为实在也算不上一句刻薄寡恩,当时的那种情况如果让他的大伯母韦氏和堂姐安乐公主把控朝堂,那指不定是要生什么乱子的,所以当时的情况宫变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不顾父亲的劝阻执意诛杀姑母,这确实有违孝道,但是这也是迫不得已呀。姑母太平公主虽然和父亲有兄妹之情,但是可不见得和他有一点姑侄之情。比起自己的父亲,李隆基相信自己更了解姑母,因为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人,生来就渴望权力。于是,姑母上位之后还妄图摄政,以后不惜政变谋反。

所以他诛杀姑母,不过就是成王败寇罢了。难道当时如果是太平公主赢了,他李隆基还能留着一条命在吗?

至于后面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李隆基更是觉得有些疑惑。他是宠爱武惠妃,但是他真的能因此就废掉王皇后,还因为她和臣子的几句谗言就下旨诛杀了自己三个儿子?荒谬的还有后面,他竟然会在武惠妃死之后就纳儿媳寿王妃为贵妃?

可是越往后听,李隆基忽然越觉得可怕。假使以后,他真的又变成这样的人了,那恐怕大唐的国运还真的要亡在他手上了。还好,现在就提早得知了一切,还不算晚。李隆基相信凭借着励精图治,他一定能延续当年的贞观之治。

【我们之前聊了这么多前情,也该说说安史之乱了。公元755年,也就是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那天,安禄山以奉皇帝密旨讨伐杨国忠为理由在范阳起兵。】

【而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有两件非常可笑的事。一个是唐玄宗在此之前,只要一听到有人说安禄山即将谋反就会大发雷霆,并把这个人抓起来,交由安禄山处置。而另一件事是就在安禄山谋反的同年,他的长子安庆宗被赐婚宗室之女荣义郡主成婚。按理来说这样的大事,父亲总得出面吧。然而安禄山推迟没有来到长安。其实从这些事情上,李隆基本来可以提前预判,偏偏所有的先机全部都让他错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