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1 章(2 / 2)

加入书签

“难道……

”有人出言,想问难道是刘玄德因为曾经背离曹操,而现在害怕了吗?

面对此等流言蜚语,刘备自然是政策回应说道:“我知道主公此时心中的疑虑,备并非为自己考虑,而是为荆州。曹操如今所据之地也不过尔尔,若非是他迎帝归许,恐怕如今还称不上是一方诸侯呢。而袁绍之盛名却早在当日反董之时,便已经响彻天下,为何诸君以为曹操必胜?”

“如今北方两厢持重,又有袁术割据淮南,曹操就是想要平定中原,也绝非一时之功。将军又何必,趁此时机便大献殷勤,这不是更是印证了荆州软弱可欺吗?”

韩嵩却仍然不为所动道:“有天幕的印证,曹公所代表的曹魏阵营将会成为三国里最为强大的存在,如今区区袁本初岂是他的对手?”

刘备却道:“天幕所言的是原本的天下局势,事到如今已经发生了改变,就不能遵循旧例。若是真的完全按照那天幕所言,韩公如何解释备今日来在荆州将军之下?”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如果完全按照天幕所讲的时间门线,那么现在的刘备不可能这么早就到达荆州,还要费很大一番波折。

韩嵩一时举不出什么反例,但却还想要说话。

刘表却已经不耐,道:“戎本将军在思索一二,此事便先搁置吧,今日劳烦诸卿了。”

刘表已经将话说到此番,其他人再也不好多说,只能起身答道:“唯。”便是逐一退了下去。

天幕此时却是开始继续了起来。

【扶南讲完了对于蜀汉阵营很有利的,刘备取益州,并且成功抵挡曹操拿下汉中。现在便讲一些有点悲伤的内容,便是关羽,扶南想和大家聊聊,关羽是如何威震华夏,又是如何败走麦城,最后死在了孙权的刀下。】

【相信提到关羽我们每个人都能想到他的那份忠义无双,民间门将其称为关公,后世的朝廷又给他了无数加封。不仅如此,甚至儒释道三教都奉他为神明。没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几乎成为了华夏民族的烙印和精神图腾。关于此人忠肝义胆,又有一身不屈的傲骨,因而才能够被后世的人民当做英雄所崇拜。】

天幕之下,曹操对此深以为然。如果说他之前对于刘备的态度还只是欣赏,那么对于关羽就是真的可以说是惋惜了。

曹操此人在性格之上确实有阴暗之处,比如说最明显的多疑,也被后世之人称为阴险狡诈。但是到底曹魏政权多年屹立不倒,还是三国中实力最大的存在,他的一番基业甚至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他必然是有很多政治上的闪光点的,他确实渴求于贤才,在某方面也能称得上是知人善用,厚待部下。

他有点惋惜于这样的将才,竟然先一步遇到了刘备,而不是他。

【不过现在,为了不重复叙述,我们将时间门往后推移到汉中之战过后。此时曹操已经败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领兵北伐,在樊城与曹仁展开了一场战役,为了让曹仁获胜,曹操害怕只有曹仁一人守不住樊城

,于是又派来了一名叫于禁的将领支援于曹仁,抵御关羽的突然进攻。】()

就在此时天幕展现成了两军对战时的场景,彼时正值秋天,天色黯然。就在两军相抗衡之际,突然天降大雨,连绵十余天都没有停下。

?顾盼为奢的作品《直播通古代之开局盘点乱世》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因此汉水陡然暴涨,水位不断上移,最终形成了洪涝,于禁率领的七军,就在这个时候,尽数被蔓延的汉水所淹灭,关羽利用天时,在汉水暴涨发生洪涝之时乘船而攻,最终擒获了于禁和庞德。

于禁一看战争的胜利已经是无果,他终于投降于关羽。而庞德,关羽本来想任用他为将领,但是由于他拒不投降于是被斩杀。

由于关羽勇武非常,自许昌以南的无数山贼都听闻了他的名号,决定主动归附于他,成为了关羽的支部。在水淹七军发生过后,关羽中与威震华夏。

【然而这场战争虽然以关羽的胜利告终,并且在这个消息传到曹操的耳中时,曹操还一度想要迁都而暂避的锋芒,但是通过司马懿的劝谏,他又改变了主意。想要把这件事情透露给孙权,并且以利诱之,让孙权攻打关羽。】

孙权略微思考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恐怕就是没有曹操的这一番鼓动,那么他也会考虑去攻打荆州的,毕竟那是最好的时机。

作为荆州镇守的主将,关羽带兵北伐,南郡兵力空虚,如果说能在这个时候将其拿下,那必然可以用最少的代价。

当然如今有曹操这个强援,对方意在樊城,而自己意在荆州,他们两方如果合作,那关羽腹背受敌,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胜利。

【其实这件事情也不奇怪,扶南早就说过了,湘水划界之后只是暂时缓和了双方的矛盾,但是却没有解决。孙权早就有意抢夺刘备的荆州。而且在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和曹操早就私下里进行了一场联络,孙权表面上归祥承认曹操的朝廷,两个人重修与好还联姻了。三国时期的权贵联姻,作为利益交换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于是孙权成功被曹操鼓动,趁着现在关羽离荆州还远,只有部将镇守南郡,就悄悄的派了吕蒙和两万士卒。

这个吕蒙在之前就是表面上对关羽尊敬,但是背地里却一直在劝说孙权杀了关羽,如今他终于得到了机会,又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