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0 章(2 / 2)

加入书签

【若说起孙坚最有名望的一件事情,那就非力斩华雄大破董卓这一事莫属了。是的,和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关羽温酒斩华雄完全不同,在正史上是孙坚斩杀了华雄。在之前我们讲曹操的时候说到了,董卓惹了众怒,招来天下诸侯起兵征讨他并且拥立袁绍为盟主,然而联盟的这些人却各怀心思,每日饮酒高歌,也不愿意打仗。】

【而在这其中真的愿意征讨董卓的,除了曹操鲍信,就要数孙坚了。早在当初平定黄巾军的时候,孙坚就看出董卓此人狡诈,所以当时他就罗列了董卓的罪证,并且希望张温诛杀董卓可惜没有得到回应。只是后来又被朝廷任命为了长沙太守,直到后来起兵征讨董卓。就连董卓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其实说起来,看似所向披靡的孙坚其实却分外凶险,首先是因为他出身的原因,只能去投靠势力比较大的袁术。之后孙坚在梁东地区,正式迎战董卓的部队,只要这一仗顺利,就可以进而攻打洛阳。然而变故突发,孙坚被徐荣的部队包围了起来,可以说是全军溃败,突围出来的时候,孙坚身边只有数十名骑兵。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一个妙计,他平日喜欢戴一个红色的头巾,董卓的部将多依靠这个头巾来辨认他。于是情急之下他将这个红头巾给亲信带上,这才拖延了时间,让他再从小道逃跑。】

【当然最后那个亲信也没有死,他也想出来一个妙计,就是把那个红头巾绑在了一个墓碑之前,自己躲在了旁边的草丛里。追兵远远地赶了过来,以为人已经逃走了,于是就撤兵了。孙坚经此之后却仍然不气馁,他一路以来整合自己的旧部,伺机再战。于是大破董卓的军队,击退了吕布,并且将都督华雄枭首。】

【在这件事情之后,甚至董卓都开始害怕了孙坚,想要与他订下姻亲,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以平息战乱。还好孙坚拒不接受。】

然而他在前线这么劳心劳力的打仗,袁术却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他人的谗言,断绝了他的粮草。

最后甚至逼得孙坚连夜乘马奔跑到一百多里外的鲁阳亲自解释了一番,袁术才肯供给粮草。

天幕上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吴夫人不由地在马车上脑补了起来。

她虽然只是一介女子,但是乱世之中总也学会了许多,袁术此人骄矜自大又残暴不仁,实在不能担任得上天下之主。

可惜啊,孙家到底是依靠过袁术,如今想要脱离而自立,必须有一个正当的原因,现在还不是时候,她那长子也算得上是麒麟儿,只不过性子太急,如今的操作之下恐怕要生出事来。

【可惜了这样一位将才最后死在了起义军的内部斗争之中,由于董卓放弃了洛阳而迁都长安。这些人就从共同讨伐董卓的义举变成了互相争抢这地盘扩大势力的诸侯。孙坚最终被袁术

派去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本来孙坚是胜了的,结果却因为乘胜追击,落入了陷阱。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使孙坚中箭身亡。】

【但是后来很多年过去之后,孙权也以为父报仇的名义围杀黄祖而屠城。】

苏扶南说到这微微叹了一口气,那样一个乱世啊,想想就让人害怕。

吴夫人看向一旁的小儿子,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唤道:“仲谋,阿母一介妇道人家,不懂别的什么。但是阿母始终相信这冤有头,债有主。倘若你将来真的要为父报仇,杀了那黄祖也便罢了,莫要迁怒于普通人。凡事都留一线,这是给别人留退路,也是给自己留退路。”

她说完了,不由得微微叹气。孙权见到此番情景,也立刻应答道:“阿母,儿子明白。想来天幕之人所说的那一天,应该是儿子糊涂了。既然儿子提前知道了这件事情,那必然不会重蹈覆辙。”

吴夫人有时候会想,倘若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只是一介平庸之辈,到底是会更好呢,还是又会更坏呢?

【说起来,孙坚几乎是征战了半生,最后却连一郡之地也没有。最后还是他的侄子孙贲扶送了孙坚的灵柩回去。】

【和父亲孙坚一样,孙策也算得上是一个少年英雄,他也是年少就喜欢结交朋友,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周瑜,可以说是后来东吴的核心人物。不过也是孙策归附袁术的时候,他与袁术的裂隙却越来越大。】

【首先就是守孝结束之后的孙策来找袁术,想要要回父亲的旧部,可是袁术却害怕孙策自立只是让他投奔去他的舅父和堂兄。直到后来,孙策凭借努力招募到了几百人,袁术才答应归还旧部。但是在此次事情过后,袁术仍然经常失信,比如说他曾经许诺给孙策九江大守的位置,结果转手又给了别人。甚至是孙策自己打下来的庐江,结果袁术却转手就让自己的老部将去当太守。】

【大家想想就这样,孙策怎么能够忠心于他呢?在袁术的不断压制之下,直到孙策回到了江东,才终于有了一些发展。】

苏扶南他只是简简单单的陈述了一句事实,然而天幕底下的袁术却是实打实的生气了起来。

“孙策那小子确实是有能耐啊,就连谁帮着他起家都忘了,如果若有来日,他是不是还要反过来攻打于我?”

然而在天幕的另一边,吴夫人却已经与长子孙策定下大计。不会主动与袁术反目,除非……是他自己主动招来天下人的唾弃,那么孙家自然也不能罔顾于民心。

历史在这个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为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以为重来一次他就可以规避掉自己所有错误的选择,可是他殊不知人心的欲望是在不断的增长的,当他放任欲望的生长,却没有与之匹敌的实力,就只能变成笼中的困兽。

袁术自从得到了孙坚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之后,野心逐渐膨胀,甚至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最终不顾孙策的劝阻,执意称帝。

这一次终于引发了天下人的众怒,被大家群起而攻。

曹操虽然之前铁定是得罪了袁绍,与其之间必定有一战,拿不出兵力去对抗袁术,可是至少现在不用担心在腹背受敌了。

【在历史上孙策确实也算得上是惊才艳艳了,可以说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的江东。然而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桩众说纷纭的公案,那就是东冶屠城。因为《三国志》记载这段的时候说孙策“据会稽,屠东冶。()”可是却又有“军令整肃,百姓怀之。?()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这样的记录。史学家争吵颇多,却没有留下来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这样的记录伴随他始终是一个黑点。】

【不过却也不得不说,东吴总出这种少年英才,嗯其实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父辈死的太早。孙坚三十七岁身亡,而孙策遇刺而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至此,接替了父兄事业的孙权成功掌权,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并且在后来建立了东吴。】

孙策恍然一惊:“!”

他二十六岁就死了,竟然还是被刺杀的?可是天幕透露到这里,却也不愿意再说。孙策只能自己去推测一个大概的时间。

当然至少他们现在已经是一方诸侯,还有自己的谋士。

而刘备却是最惨的,他终于有机会逃脱了曹操的掌控,想要夺取徐州,然而却失败了。

即使是他成功了也又能如何,徐州的地理位置异常的优越,周围诸侯盘踞,以他现在的实力,就算能够争夺回来,也很难守得住。

隆中。

诸葛亮仍然每日抚琴,桌案上的信笺传递的是徐庶邮递予他的。那个才刚刚崭露头角的刘氏宗亲,真的是他值得托付的明主吗?

他本欲投之,就忽然想要再去检验一下对方的品性。

现在,他首先要扬名,这一点徐庶同他的好友都愿意帮助于他,第二点则是,他会向刘备抛出了一个去向,不知他会不会亲自光顾于他。

然而看到了信笺上的留言,诸葛亮却摇了摇头徐州并不是值得他争夺的最好去处,虽然其地理环境优越,但是有那样一个曹贼在旁,恐怕是日日不得安寝。

最好的去处,不若是去投与他同为宗室子弟的刘表,借助刘表的威势与天下的其他诸侯相抗衡。!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