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3 章(2 / 2)

加入书签

【尹子琦以为在自己想到了绝妙的计策,仗着自己有精兵良将,又有攻城所用的云梯,自以为已经万无一失。于是命令在准备的云梯之上部署精兵数百,再在云梯之后搭配大量的步兵推进前行,只要是顺利之上的精兵顺利入城,便可长驱直入,直接取下睢阳。】

【然而张巡略微思考,便想到了破解之法,云梯如此庞然大物,虽然坚不可摧,难以破坏,但是它的笨重既是攻城的优点,却也是缺点。只要能将云梯固定,再用以火攻之法,那么,即便是这些叛军之人来势汹汹,也可轻易击破。】

张巡先命令人在城墙上掏洞,用铁钩与木杆制成钩竿。待到尹子琦一声令下,步兵推动着高如城墙一般云梯进犯之际,守城的将士不但不慌不忙,反而从容不迫地用一边钩竿勾住云梯的顶端,一边抵住云梯的中段,另这样笨重的云梯无法进退,然后再选取火攻。用笼中已经点燃的柴草直直的往床下的云梯上抛。

这样的计策不可谓不厉害,甚至可以说是一招致命。

大量的可燃物从城上抛下云梯,云梯却无法移动,原本布置上面的精兵无法逃窜,甚至无法躲避,只能任由火星点燃了云梯,最后,熊熊烈火蔓延到他们的身上,这些人哀嚎遍地,他会有无处可逃,躲也无处可躲,只能要么任由烈火烧身被活

() 活烧死,要么因为害怕灭火燃烧到身上,从高耸的云梯直接跳下去,活活摔死。

云梯之上,尹子琦布置的精锐之师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云梯之下一些普通跟随的士卒,早就已经场面一度混乱,溃不成军了。

【尹子琦再败,可是他仍然越败越战,一计不成再生二计,云梯既然没有用,就又换了钩车,也就是饿鹘车攻城,什么叫饿鹘车呢?简单来说,这也是一种破坏城墙的器械,大家可以看出,就是一种木制的四轮车上面装配了一个长柄的铁耙,用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只要派人从后面将这个车推到城池底下,就可以用上面安装的铁耙扒开城垛,从而将城墙破坏掉。只要城墙顺利被破坏,瞬间就可以大军长驱直入,攻守易势。】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以上这些只存在于尹子琦的想象之中。张巡很快便想到了对策,要说这个办法,其实也简单。仍然是准备一根比较长的木头,在木头的顶端装上了一个铁环,等到这个饿鹘车临近城墙的时候,就用这个铁环把饿鹘车顶端的铁耙勾住,然后顺势将他引到城里,在命令士卒饿鹘车破坏掉,这个困局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尹子琦别的不多,攻城的器械可是一点也不少,既然云梯与钩车已经无效,他索性就换上了尖顶木驴。尖顶木驴也是一种攻城的器械,说起来这种东西历史还比较悠久,他最开始的造型是平顶的,当时也被叫做木牛车,就类似于移动的掩体,士兵们钻到车里可以避免守城一方从墙头上射下来的箭矢击中。】

【不过平顶的木牛车有很大的弊端,只要从城墙上投掷重物和石头之类的东西,就会将木牛车砸坏。于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木牛车便被改造成了尖顶木驴,通常是以原木为支架下方有六个轮子,蒙上牛皮,攻城的时候士兵变十人或者十五人一组钻入其中,通过冲锋的方式力求打开城门,特有的改良便是将原来的平顶特意将上顶做成尖角状,为了防止滚石击中。】

能想出这么多种器械,可见尹子琦真是下了血本。不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不知道是不是张巡天生的就克制尹子琦,这种方法的弱点也被找到。

天幕上立刻显现出了当时双方激战的场景,又是一场激战,只见尹子琦一声令下,士卒们在尖顶木驴车的保护之下,直冲城门,一鼓作气,做事要直接击破睢阳城内的防线。

有了尖顶木驴车的保护,守城官兵的箭矢投石都已经失效。眼看着兵临城下,就要攻破防线。

可是谁又能想到,张巡命人将将铁水烧红,从城墙上泼到这种工程器械的上面。木车可是易燃之物,被烧红的铁水灌入其中,不由得人仰车翻。

尹子琦只能再次领兵败逃离去。

【各种工程器械都已经试过,可是张巡好像有奇谋在身,无论如何死守的睢阳未能攻破半分。尹子琦可是又急又燥,万般无奈之下,却还是想要死攻。而这一次的办法,竟然是命令手下的将士用沙土来建造台阶,带到这个台阶越积越高,便可以领兵直入睢阳城内。】

【当然这一次他的计策仍然失效了,火攻之法虽然常见,可是确实在种种以少胜多的战役里发挥好了有以奇效。张巡命令手下将士捡来干草等易燃之物从城上,往高台下扔,直至这些东西铺满于尹子琦命令手下众人用沙土堆积的台阶之上,再等到一个好时机,打开城门突袭,并将累积的柴草等易燃之物易举点燃,熊熊烈火之下,尹子琦不得不再次退兵。】

“好!好!好!”始皇帝嬴政在天幕之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由得久久忘神,抚掌而笑,甚至连说了二个好字。

这还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好忠义,好气魄,好机变。忠义在于孤城无援,仍然率军死守。气魄在于敌众我寡,却仍然气势不弱于对方。机变在于面对数倍之中,却无论敌方使出各种计策,到了他这都能迎刃而解。

史官呢,天幕上这一段一定要记下来,这是多好的培养将帅之才的范本啊。还真是厉害,更重要的是,看这战场之上,这些后是改良的攻城器械也是有大用啊。

始皇帝嬴政眼中浮现出一种气魄,自从知道这六国之外还有土地,甚至海外还有比秦更富庶之地,他便生出了更加雄伟的大略。

也不知道这一次秦朝没有二世而亡,又有天佑大秦所降下来的祥瑞天幕其中的指示,也不知道后世的疆土能够扩展到何等地步?

刘彻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却不禁感慨,想来有时那厚禄的高官并不足用,就像是谁能想到这为后世大唐死守住睢阳的竟然只不过曾经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也像是,如若他当时没有遇见卫青,也想不到出生于公主府的低微马奴竟然能给他带来如此之大的惊喜。

李世民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稍稍放下,看来虽然大唐经历这场号称最大浩劫的安史之乱,但是看来还是有忠臣良将。这是大唐之兴啊。

然而却没有等到他们高兴太久,苏扶南突然话音一转。

【不过很可惜的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即使尹子琦任何方法在张巡面前都形同虚设,可是只有一样没有办法解决。睢阳城早就已经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而且城中的将士可是越打越少啊,张巡能守住城池,可是如果尹子琦就是死围着睢阳,他也根本没有办法解困。】

【没错,尹子琦最后对于攻城之法已经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可是他的兵马就是充足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最后想出一计——就是将睢阳城内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彻底围困,绝不放出一个。】

他命令手下将是在睢阳城外挖出几道壕沟,又在这些壕沟之上作为加固修筑了栅栏,这样完全就是死困,企图把城内之人要么逼降,要么把他们活活饿死。

【其实,张巡也并非没有尝试过强行突破围剿,但其实收效甚微。】

随着城中的粮草太少,军中人心惶惶,有人冒死来到了张巡和许远跟前,说:“卒见过将军,将军可知如今城内的情况,粮草已尽,我等着将军忠心不二,可是若是我们还在此地坚守,不是白白让城中的弟兄丧命吗?”

“与其在这里死守,等到最后活活饿死那天,还不如集结所有的士卒,放弃睢阳,趁此机会,全力冲破那尹子琦的战壕,然后一路向江淮驻军。我并非有意改将军坚守之志,可是按照如今的情况来说,睢阳之城必破,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与其等着最后活活饿死,不如趁此机会做困兽之斗鱼死网破,说不定还能为大唐立下更大的功劳。臣请将军二思!”()

张巡听罢,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可是转念一想,睢阳若失,江淮之地将无险可守,更何况,他能在此为大唐守睢阳一日,便能拖延着安庆绪的主力一日。

☆本作者顾盼为奢提醒您《直播通古代之开局盘点乱世》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宁死不可失守睢阳。

得到这样的答话,前来进言的人自然不肯离去。

张巡和许远也知道此时睢阳面临的危险有多么急迫,于是额外想了个办法。

他赶紧召集南霁云入营说道:“南八,如今的情形你也知晓,如若想要死守睢阳,必须有援军助力,然而这些日子里,临近藩镇未有主动援军之人。我也是实在无法,因而今日才不得不找你前来,不知这件事你愿不愿意去做。”

南霁云拱手道:“将军说的什么话,且不说你我都是唐臣,在国难之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源就是你手下的将士,听任军令本就是分内之事,何谈愿意不愿意?”

听到这话,张巡有些感言不由得湿润了眼眶,却还是说道:“这次的事情与以前不同,可以说是险之又险。我要你做的是率二十精锐,趁着月色悄悄出城,突破那尹子琦的围困,并到彭城找御史大夫许叔冀求援。若是能请到援军解困更好,若是不能,拿到一些粮草也是好的。”

【别觉得奇怪,因为当时睢阳城内坚守的将士已经不足千人,只有数百,所以南霁云只能带着二十人的精锐出城。不过,南霁云当真厉害,竟然真的就带领着这二十人突破重围来到了彭城找许叔冀。】

【但是我们在这里得稍微介绍一下这个彭城许叔冀,这个人出身不错,但是阴险狡诈,善于投机,也没什么能力。正好赶上当时宰相房绾为了制衡北海太守贺兰进,于是就把他派到了彭城,这个人手里有不少兵力。可是南霁云在遇见他的时候却碰了壁。】

南霁云率领仅有二十人精锐和张巡的嘱托。来到了这个许叔冀的面前,将睢阳城被围困的现状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他以为睢阳城此刻危在旦夕,只要把实情一讲。许叔冀就能派兵相助。或者说就算不派兵吧,至少也能匀给他一些粮草,稍微解决燃眉之急。

可是,许叔冀根本没把睢阳当成大事,他觉得他来这就是为了房绾牵制贺兰进的一步棋。既然如此,他只要在这制衡就行,至于什么援军送粮,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更何况现在就算去救睢阳又有什么用,在他看来,无论现在救还是不救,睢阳都迟早会再度沦陷,所以干脆就不要去白费力气了。

再南霁云再二的恳求之下,许叔冀也没拿出一粒粮食,不过为了表示他也不是那么冷血,反倒愿意拿出布帛千匹赠予睢阳。

南霁云又恨又恼,一不派援军

() ,二不给粮草,送这些布匹又有什么用。可是话虽这么说,人家就是不给,他又有什么办法。

可是就这样回睢阳也不行。张巡在那里苦苦等待,可基本就是把希望全压在他的身上了,如果他这一趟突破重围,却什么都没拿到,那不是白白辜负了张巡的嘱托,也辜负了随他而来的这些将士们的信任。

思及至此,在回去的路上,他突然转道来到了临淮,也就是这个许叔冀牵制的贺兰进面前求救。

【可是呢,这个贺兰进更有意思,如果讲忠义与否,其实他也算得上是忠于大唐。只不过面对睢阳城内张巡屡次出风头,他觉得这个人的风头已经盖过他,便心生嫉妒不满之情。他非但没有答应下来南霁云的求援,但是却认为南霁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要把他留在身边。】

南霁云并不知道此事在见到贺兰进之后,便发自肺腑,慷慨陈词道:“贺兰大夫,我奉命前来,为睢阳求援,请您务必相助。你难道还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吗,睢阳与您在的临淮咫尺相近,两地本就是互相依存,共生之地。如果现在睢阳一旦被叛军攻破,那么的尹子琦所率的叛军,下一步的目标恐怕就是临淮了,请贺兰大夫务必相助啊。”

然而,即便是听到这番慷慨陈词之后,贺兰进仍然是不为所动,他甚至还微微笑了起来道:“南将军远道而来,又何必为此事而着急呢,我以为将军在临淮设宴,请将军务必给我这个面子,陪同我赴宴。我在临淮就曾经听闻将军之能,听说将军曾举箭射中了那叛军的一只眼睛,果然是后生可畏啊。如此有才能之人,何不与我共留在这临淮,也是为唐军效力呀。”

他言语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睢阳城的困局,他不愿意出兵解救,但是却爱惜南霁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愿意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贺兰进以为自己这番作为不说是礼贤下士,至少临淮现在的情况可比睢阳强了不少,南霁云肯定是更愿意留在他的身边的。

哪知道这南霁云听闻此言,不禁大怒道:“我曾以为贺兰大夫也算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不想大难临头,却总想着各自单飞。贺兰大夫如此,恕我实难从命,我身负重托,万万不可在此地停留。贺兰大夫不如留着宴请旁人吧。”

贺兰进还要再进行劝说道:“将军又何必如此冲动呢,睢阳此时的情况失守已经是必然,与其困守在那,另谋出路也是好的呀。况且,我听说睢阳城内粮草不多,向来将军与手下诸位将士已经多有时日未尝好好用膳了,就算留下给我这个面子,同我一起赴宴不好吗?”

南霁云听闻此言,已经泪眼朦胧,彻底大怒道:“贺兰大夫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自我出城之日起,睢阳城内断粮之人,已有数月之久。我就算今日想在荷兰答复,享用独食,恐怕我只要想到当时的场景,就会难以下咽啊。”

说到激动的地方,南霁云竟然直接抽出腰间的配刀往自己的手上砍去,寒光一闪,中指一断,鲜血淋漓。他这是以断指之誓,来拒绝贺兰进的挽留。

事已

至此,贺兰进呆呆的看着南霁云弹下的断指久久不能言语,然而沉默的对峙之中,他却仍然想将南霁云强留于此地。

南霁云怒,面色涨红,忽然掷地有声的对着贺兰进说:“贺兰大夫可知如今这是什么情形了吗?我带着精锐出城,然而时至今日主帅的托付我没有完成,围城的叛军我不能扫平,国家的安宁我不能兴复。睢阳城虽有危难,我又怎能一人再一次苟且偷生!我今日以这断指为示,就算睢阳城破,我也会誓死追随主帅,与他与睢阳城共存亡。”

他说完立刻飞身上马,带着人马离开了临淮。

【按照史书记载,南霁云对贺兰进的所作所为非常的恼怒,临近出城的时候,他看到一座佛塔,变搭弓射箭,将箭矢射入佛塔的半截,并以此立下誓言,以此箭为志,叛军荡平之日,便是他诛杀贺兰进之时。】

【但是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没有粮食也没有援军,这又能怎么办呢。不过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南霁云在返程的路上得到了一些马匹和二千援军,也不算空手而归。只不过在突破尹子琦重围的时候,这二千人又折损掉了一千人。估计他们也没想到,就是最后剩下的这些人,继续死守睢阳。】

【接下来的事情我实在不太想详细描写了,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在这里的描写,其状的惨烈完全已经超乎想象。大家可以想一想,当饥荒的时候,刚开始人们还能捕捉到鸟兽,挖到草根树皮,或者宰杀战马充饥,再搭配着,平常尽量减少体力,或许可以多撑一段时间,可是到后来这些都没有了之后怎么办。睢阳断粮可是长达几个月。】

此时已经不用天幕之上的苏扶南开口,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粮食不够的时候,作为牺牲的,只能是人,或者最弱的那一拨人。

还没有听到答案,天幕下的百姓就开始面露出了惶恐之色,怎能不怕,在大多数时代,饥饿是烙印在每一个百姓心里最深的回忆。而史书上寥寥数字,岁大饥,人相食,却是多少人恐怖不愿意回想的记忆。

“老天爷,为什么盛世时那些达官显贵的老爷享福,乱世的时候这些罪需要我们这些庶民来遭!”

【据说,断粮之后,为了鼓舞士气张巡杀死了自己的爱妾,并且将她的肉煮熟分给将士们享用,据说刚开始将士们不肯吃,最后含泪将肉吃下。太守许远演效仿这个办法将自己家中的僮仆宰杀,把他们的肉煮熟分给将士们吃。当然就是他们的家人还不够,那么下一步轮到的自然是睢阳城内的老弱妇孺。据说,等到睢阳城破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已经死了两二万人,惨烈至此。】

没有办法,坚守了数月的睢阳终于还是在十月初九宣告城破,据说当时的城内所剩下的活人不超过四百。

【幸运的是,在睢阳彻底城破的前一个月郭子仪顺利收复了,让整个战局彻底实现了逆转。唐朝的国运再一次迎来了兴盛。】

【睢阳之战这些忠臣良将的坚守救了大唐,但是最后依靠吃人肉守城的事情,我其实真的没有办法评判,站在现代的视角,我们可以说睢阳的坚守为郭子仪收复两京拖延的时间,最终彻底扭转了安史之乱的战局,让叛军无法进军江淮。我们可以歌颂张巡许远南霁云死守睢阳的忠义之举。】

【可是,对于睢阳那些百姓来说,这样惨烈的牺牲为整件事情染上了更多的悲凉,或许这就是所有古代王朝的悲哀吧,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