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2章

云阳大狱。

扶苏忙完手头事,闲来有空去找李斯的时候。李斯正伏案看书。天窗斜斜洒进来一缕光亮,桌案上又点着灯。

他手执着书卷,看到扶苏进来,连忙将手中竹简放下,跪倒在地。

“大公子。”

扶苏示意他起身,把在牢狱里逡巡一番的目光收回。最后在李斯起来后定格在他脸上。

“先生别来无恙,看来最近过得不错。”扶苏笑道。

李斯看起来确实气色不错。那天在殿上看到他时,扶苏便这么觉得。

看来父皇哪怕是给他下狱也没亏待他。

这进来他这牢狱也觉得还行。

说来有趣,李斯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是他师兄韩非子当年下狱那一间。

据说是李斯自己主动要求的。

并且……

扶苏的目光从案上书卷一掠而过。

他现在看的书也是韩非子的著作。

李斯曾经带着韩非子的《孤愤》《五蠹》等篇章来秦,那些文章引起了父皇的欣赏。父皇更是因此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这才有了之后韩非来秦之事。

看着这间牢狱,想着命陨于此的韩非,扶苏不由自主叹息一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当时还是秦王的赢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

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父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而父皇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1]

“承蒙陛下恩德。”李斯不卑不亢。察觉扶苏落到竹简上的目光,他旋即发出邀请,大大方方,“殿下要一观吗?我师弟所著。”

他的师弟韩非,确实了不起。

李斯佩服的没几个,他韩非算一个。

韩非的才学是高于他的,李斯承认这一点。后来,哪怕韩非已死,但是我大秦后来用的很多政策和理论又都出自韩非之手,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他吸收了老师荀子的“性本贪”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人,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统治才能巩固。

有一点需要额外注意。

在对于黔首的徭役赋税上,韩非是主张减轻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2]

此时,李斯便在看《心度》这一章节。

据那天幕所说,我大秦便是因为苛政逼得黔首造反,然后一呼百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而在那汉时,武帝后期也是因为局势动荡,黔首也四处造反。

在这之前,汉武帝对匈奴动武之前,那汉一直是休养生息,不难想象那罪己诏一下,汉又继续回到休养生息的状态。直到那昭宣二帝,汉才从颓废中又恢复了过来。

那备受后辈推崇的汉文帝也是创下历史——“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作为帝王,能下达这种举措可是不多见。可谓是‘前无古人’。

李斯听闻也不由叹息。

可李斯没想到,这举措居然还是‘后无来者’。

哪怕汉文帝作为先人,作为后世参考和表率,可后世的帝王居然也没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怎么能不叫人震惊。

可细细想来却又并不意外。

特殊的应当是这汉文帝。

从第二场直播回来后,李斯想起韩非子留下的文墨有提及类似,当即翻找起来。幸得嬴政除了限制他自由外,其他都是对他予取予求,那收藏书房里韩非的文章便很快被侍从送了进来。

一拿到手,李斯顿时废寝忘食地研究了起来。

这一研究,便到了今日。

……

扶苏也不是没有读过韩非子的文章,可他并不知道到底哪里触动了李斯——这位心机深沉的野心家。

是自身际遇,与同门重合时生出的感叹吗?

扶苏不知道。

此刻,李斯既然这样说。本就有些好奇,扶苏便不推辞,他也拿起其中一卷看起来,“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他再翻,“……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度]

扶苏换了几卷,草草翻看一边,最后看了李斯原本看的那一卷:“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心度]

“……”

到底是学得东西够多够杂,很多种思想一时间齐齐灌入时,便很容易产生争论来——这到底谁对谁错。

若说是以前,他定能脱口就答,但是现在……

原本的答案在他心中徘徊了,与此同时,许多不同的答案竟然在此时破土而出。

扶苏一时间沉默了。

很快他重振旗鼓。没关系,他不知道总有人知道吧。

于是他抬眼问眼前沉默不语的人,求教:“先生,扶苏想问,我大秦何时才能不用严苛之法?”

扶苏把先前的问题重复一遍。

“……”

李斯深吸一口气,顿时明白了这是学生对老师恭敬的求教,同样也是对他的考验。

在对方的热切目光的注视下,李斯别开脸,目光落到他扶苏手中的竹简上,他问:“长公子还不知道为什么秦会二世而亡吧?”

估摸着那些臣子也没那个胆子告诉他。

眼见着扶苏面上一愣,李斯叹了口气。

他拜下,恭敬认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