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2 / 2)

加入书签

袁斌觉得可以不错,住在这种院子里,古色古香也算可以了。

袁斌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而袁庄的村民们可从来没见过这么雅致这么好的房子。

“俺这辈子要能盖几间青砖瓦房,也算是给孩子们置下家业了。”

村里的男人们喃喃自语,有一股子不现实的畅想。

四合院很简单,对比着拥有雅致的苏式

() 园林,各种温泉庄子,世家豪族所拥有的真正的豪宅,院子里不仅拥有花园,池塘,面积更是庞大。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过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院子中,袁斌躺在摇椅上,摇晃着睡午觉。

小书童王彘坐在旁边,小心的扇着风,让主子睡的舒服一点。

王彘习惯性的在想:今天六婶婶给做什么饭呢?

…………………………………

京城,一如既往的繁荣,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好。

袁家作为顶尖清贵的世家,当然居住在西城,也看不到底层百姓们过的什么日子。

‘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是皇亲贵族中很多集中居住在内城西部。

袁府很大,具体有多大,仅仅是花园就有40亩地,里面一院一景,十分漂亮。

作为庶子,自出生身边就有着三位乳母,四位丫鬟,两个小书童,长大之后身边的仆人会更多。

如果是嫡子的话,明面上的仆人,和暗地里的保护者,都数不清吧。

袁家作为世家一直注重着‘嫡庶’之分,倾全家之力着重的培养嫡子,至于庶子衣食无忧,过一辈子就行了。

袁家主任命为太尉,为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之一,所以能得到更多的消息。

作为太尉掌控兵权,袁太尉在朝廷上一直是受到各方的‘邀请’。

只不过袁太尉很聪明,一直表现出只效忠皇位之上的人,意思很明显,无论是谁当权,袁家都效忠于这个国家。

对于任何的争权夺利,任何人的邀请通通不在意,毕竟袁家真的不缺钱,也不愿意参与各种争端。

大宣朝,目前小皇帝宇文离年仅十三岁,还未掌控权利,太后持续把持朝政,已经换了两任小皇帝,所以后宫摄政时,乃读书人之反感。

现在朝廷已经分为了四派,陈太后的外戚陈家,文离帝扶植起来的太监一派,还有就是以袁家为首的世家官员,还有就是一些被推举上来的‘清贫’官员。

文离帝年纪虽小,但是前面已经死了两位小皇帝了,他知道自己如果再不反抗,肯定又会被弄死!

于是为了自己不死,而且还要掌控皇权,文离帝特别信任扶持起来的太监官员,让他们和外戚官员争斗。

近些日子来自全国各地,到处都出现了混乱的奏折,先是各种灾害频发,又是各地平民叛乱。

于是又有了理由争斗,最近朝廷十分不稳定,已到了皇朝崩溃之际。

避世是所有世家豪族保全自己的重要方法之一。

等到了新的朝廷换新主,新的君王肯定需要人才,而世家所培养出来的官员,无论是从才学,还是家族传承的‘做官经验’,都是旁人无法代替。

现任袁太尉正带着嫡长子袁泽兰,嫡次子袁泽竹,还有四庶子袁辰,商讨朝廷,最近的事情。

“过几天我就请辞,老四赶紧离开,像老三一样

听话!”

袁太尉喝着茶水,身姿优雅,一举一动都透露着高贵,此时看着四庶子袁辰眼神中带着不喜。

袁辰作为最小的儿子,虽说是庶子,但绝对要比他三哥受宠。

“我可不干,爹爹,万管家带着仆人又把三哥的分家钱给带了回来,我可怕仆人反杀,把我杀了怎么办?”

袁辰赶紧摇摇头,想想自己三哥惨遭仆人杀害,身边还未有一文钱,真惨哦~

“老三袁斌真是蠢货被养废了,老万也真是糊涂,作为一个仆人,竟敢比主子还要享受,赶紧处理掉!”

袁太尉生气的说道,不过也不再催促老四。

袁泽兰也在朝廷当官,能够感受很真实感受大宣朝已经飘飘欲坠,想想愚蠢的老三,他和嫡次子袁泽竹已经私下里探讨。

‘狡兔三窟’,人总是要多想一条路,袁泽兰决定将自己的嫡三子送到南郡府,交给袁斌抚养。

当然为了让袁斌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多留一条血脉,作为嫡长子袁泽兰有权多分一些‘财物’给袁斌。

当然这事儿绝对不会让四庶子袁辰知道,悄咪咪进行就行,谁也不用知道。

“父亲,老三是咱们袁家人,也不能让人欺负了,该处理的人我已下令处理,也给家中的仆人‘杀鸡儆猴’。

这次送给老三部曲百人,仆人三十,工匠二十,原来分家给老三的财产再多一点。”

袁泽兰长相俊美,身材挺拔,用平淡的声音,说出最稳妥的处理方法。

果然袁太尉很满意自己的嫡长子做的不错,能容人,这是他所欢喜。

嫡次子袁泽竹没有说话,不过他可知道自己哥哥的为人处事,只是转悠了一下眼睛,想着学兄长准没错。

四庶子袁辰撇撇嘴,就像他姨娘说的一样,老三收到那些财物,对于袁家来说都是毛毛雨,他可不傻!他就装病不离开家。

~~~~~~~~

几天后,袁家送走了一批人,对外宣称是给老三袁斌傍身的人。

京城人关注过之后也没当回事,这不足200人的队伍,对于世家豪族来说就是毛毛雨,没什么好奇的。

只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送走的一批人中藏着两个小孩子。

而在朝廷上,袁太尉请辞,准备告老还乡,当然被太后和文离帝给拒绝了。

这好像对于世家来说,就像是一个信号:大宣朝要完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