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章 第 108 章(1 / 2)

加入书签

范晓娟专门跟马大姐聊过生产线优化的事儿。

厂里第一次用上了生产线运营的模式。

分工, 协作,打破以前一人制的工作模式。

马大姐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产品线开始任命制, 选拔制,干得好的姑娘们可以通过选拔, 进入到办公室工作,但是纪律性要求也很高, 上下班还要求要打卡。

结果职工们的积极性还大幅度的提高。

办公室那边也牵头牵线,组织大家学习, 给职工们开培训班,效果也很好, 制定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这些也集中学习,集中考试,甚至连升值考试的选拔标准, 也在制度里体现了出来。

有了制度,就有规章可循,讲怪话的现象也消失了。

加班费制度一公布,产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马大姐想了个办法, 每个月产线都评勤奋之星。

别说这帮姑娘谁都不服谁。

一个比一个勤奋。

现在马大姐不怕没人干。

“招人的事你找我就对了。”

她手里面拿着笔, 一边想一边记录, 比如说要招多少人,年龄段,要求云云,现在裁缝可不好找,很多人宁愿在村里支个小摊, 也不愿意进工厂。

厂里面的要求也不低,起码要有个基本功。

马大姐这种学习态度不错嘛,以前可是自诩是文盲的她现在都开始做笔记了。

“有什么要求,你也可以提嘛。”范晓娟在她对面坐下,现在态度可好了。

“真?”马大姐不信,她范晓娟还能翻天了不成。

“你说,不能办的咱们创造条件也要办。”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提要求了,你也知道现在一般城里的孩子,能读书的都读书,愿意来工厂干产线的也不多,咱们产线有一半的职工,住的也挺远的,要不我怎么会调整上下班的时间呢,都是些女孩子,晚上下班多不安全啊。”

“行,我跟厂里申请。”

“厂里能同意?”以前为了个分房,能打起来。

“你放心,交到我手里,肯定保证所有人都没怪话讲。”

打了报告上去,厂里面开始招人。

不光是招人,产线也要重新整改,该装修装修,该增买机器就买机器。

九十年代初期,正好是吃人口红利的时候,人力便宜,这个时候的制造业可真是赚钱啊。

厂里面也没有拉一条生产线的能力,但是通过分工协作,出产效率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二十。

厂里面把空了十多年的废弃车间重新整理出来,要在这里重新拉一条生产线。

马向华激情澎湃:“多少年没有看见这样的盛况了,我刚刚来厂里的时候,咱们厂还辉煌着呐,那个时候这个车间都是人,带我的师傅手艺很好,后来去了苏州开店,再后来就没有联系了。”又感慨一声:“以前呐,能进国企当真是最好最好的了。”

时代在变。

很多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止步不进,于是淘汰在了历史的进程中。

马大姐算是紧赶慢赶的,总算跟上趟了。

看着厂子里有这么大变化她能不高兴吗?

“这里这里,重新粉刷一下,电灯装好,电风扇也装好,玻璃全部都换成透明玻璃,以后这里做成能容纳七十多人的生产车间,另外的那边,把木工车间也挪过来,这边光线好,通风也好一些,我跟马飞提了一下,他也说好。”

以前马向华就很羡慕人家大厂的环境,现在她不用羡慕别人了,厂里面给她拨了几万块钱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我听说,咱们厂子里以前还有职工宿舍的?”范晓娟打起了废弃职工宿舍的主意。

“别提了,七十年代为了分房子还打过架,后来干脆就空着了。”马向华摆摆手。

范晓娟到处跑,见识也比别人要多一些,她见生产车间经常要加班,如果厂子里有个床位休息一下,住的远的就不用跑来跑去,辛苦的很。

“这样吧,职工宿舍按照八人一间的标准,重新装修做成高低床,厕所也装修出来,每一间都要有厕所,装修好了以后分给生产车间的人午休用,如果有人住的远,也可以申请在单位寄宿。”

八人一间,这也就让那些眼馋单位福利分房的人闭上了嘴。

一般人如果自己在京有地方住,谁愿意住这种“福利”房呢。

但是确实也给一部分员工创造了福利,生产车间至少有一半人,家里都不在这附近,加班还让她们长距离通勤给人带来了极其不便利。

有时候加夜班,住的远的就只能在厂里面打个地铺睡。

不然马向华也不会总埋怨范晓娟总搞一些突发的单子给她们做了。

“这.....朱厂长和潘主任能同意吗?”

“我提了,他们也同意了。”

马向华觉得范晓娟这人真是灵泛极了。

她比了个大拇指:“我替真正需要的人感谢你。”

范晓娟笑笑:“那马大姐,以后厂里面的活估计也越来越多了,最近招的人都上岗了,可时间还不够。”

马大姐拍拍胸脯:“给我解决宿舍,我敢保证不少人愿意主动加班。”

有加班费,还解决了住宿的问题,还是很多人愿意在产线加班的。

这批招工的时候她就发现,现在招来的大部分的工人都不是京市本地人,一个普工要在京市找地方住,赚的钱也所剩无几。

如果厂里能提供住宿,最起码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根本需求。

厂里根本没人有意见。

范晓娟没想过朱厂长为什么不同意,因为最终通知发出去的时候,是针对全厂范围。

不仅生产线能够申请,其他人也能申请。

但前提条件是申请了厂里的铺位,不能长期空着,如果发现连续一个月没人住,按照市场价格收取床位费。

等截止日期结束,来申请住宿的人果然都是那些家在外地的,或者说虽然是家在本地,但是离厂里太远,通勤很不方便的那种。

其中生产车间的人最多。

大家都说范晓娟格局大,自己不需要宿舍,但是帮助员工解决住宿的问题,就是一个字——

“棒”。

眼看着厂里宿舍开始装修,生产车间的效率也渐渐提升,就算是范晓娟不提,朱厂长也主动找她提了专柜的事。

已经做了第二家,慢慢还有同行找朱厂长打听华英厂开分店的事儿,甚至还有人走关系过来找朱厂长谈分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