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0 章(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说开元盛世是历史上最繁华的治世之一,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内战,也是华夏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点。”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缔造盛世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却爆发长达八年,席卷全国的内战,从这一点来说,李隆基确实是牛逼,能人所不能。”】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面色难看,头皮发麻,八年内战,他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才缔造的盛世......没了?

他深呼吸一口气,“来人,拟旨。”

他对这满朝文武,下定决定道:“朕要下罪己诏。”

张九龄眼睛微缩,随即眼眶微湿,不是没有意识到陛下逐渐自满,不是没有意识到陛下越来越不耐烦听劝,但是他改变不了什么。

可现在,那位曾经英明神武的陛下,真的回来了。

【“开元盛世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统计,天宝元年,大唐的人口约有4891万人。”

“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而安史之乱后大唐变成什么样呢?”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从出门不必看日子,路上多有店铺,店中有驴子可供人租借,每天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变成了举目望去都是萧条,人烟稀少,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靠。”

“而这些都同样是李隆基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脸色铁青,呵呵,呵呵,这‘丰功伟绩’实在让人要不起。

李世民现在最痛恨的就是这李隆基了,你要是没有能力就算了,你要是从一开始做不好就罢了,偏偏你可以,你能做好,并且已经做得很好了,结果最后不想让这果实好好留下,反而砸了。

这谁不愤怒啊——

【“李林甫的上位进一步腐蚀李隆基,而宠爱杨贵妃,于是福泽全家族,使大唐亡得更快,什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都是小时候背过的诗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为了吃上那荔枝,于是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只为了不使荔枝变味,使美人开怀。”

“人人都骂是美人祸国,可是从前就没有美人吗?不过是帝王自己堕落罢了。”李一趁机又踩了李隆基一下,才继续道:“杨贵妃得宠后,其兄弟姐妹都得到封赏,其中最夸张的一个是其堂兄杨国忠,成为了当时的宰相。”

“这个杨国忠也是

个人才,为盛世倾覆添砖加瓦的一把好手。”()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安禄山,他是在天宝年间彻底起来的。”

?想看饼好吃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天宝二年,安禄山晋疆骑大将军。旋施小计,博得唐玄宗及杨贵妃欢心。

因腹大垂膝,肥胖惊人,作胡旋舞。逐日升迁,赐铁卷,封柳城郡公,赠范阳大都督,晋东平郡王。

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已经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

“一个节度使在乱世都可做一方诸侯了,三个。”贞观年间的武将都嘶了口气。

有时候制衡将军手中的兵权,不是真的觉得他们会造反,而是为了不让武将滋生野心,没有谁一开始就想造反,哪怕是曹操,也是多年后,野心一点点养起来才改变志向。

所以,提前的防范准备也是为了君臣之间彼此好。

李世民浑身泛着黑气,皇帝能信任手下的将领,这是好事;皇帝放任手下的将领,那是傻逼。

任何一个对社稷负责人的皇帝,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人心上。

三大节度使,你特么口口口。李世民激烈辱骂。

【“很多人都说这安禄山才是唐玄宗的真爱吧,我寻思着说不定呢。”李一呵呵冷笑。

“手握大权,安禄山理所当然的心野了,而巧的是,杨国忠和他有怨,于是多次对李隆基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但是...李隆基他,不怎么相信。”

“李隆基把安禄山当做乐子看,殊不知最后他自己成为乐子。”

“当然,造反这种事情还是会触动作为皇帝的本能,所以他还是派中官辅趚琳去侦察,但中官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又对唐玄宗说:“召他进京,他一定不会来。”下令召见,他却来了。

天宝十三载,安禄山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乘机哭着说:“我是外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杀我。”唐玄宗对他更加亲密宽厚,于是任命他为左仆射的高官,才让他离去。

当月,安禄山又呈奏章请求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任命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当他的副手,又请求主持总监事务。

他当了闲厩使、群牧等使之后,上等好马都暗地挑选出来,夺得了楼烦的监牧之后接着夺取张文俨的马牧。

这年三月一日,他离开长安回范阳,急忙出了潼关,每天赶路三四百里,到了范阳。”

“这时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会大发雷霆,把他捆绑起来送交安禄山。”

“而这就是安禄山宁可涉险也要去京都的意义,杨国忠不管是真的发现了什么,还是出于私怨接二连三的告安禄山有不轨之心,都给了安禄山机会,让他化危机为优势,几番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于是几次后,李隆基就没把这种话当回事,真的相信安禄山是好的,忠心耿耿的。”

“这大概就是狼来了的故事吧,

() 一开始骗村人说狼来了,狼来了,可是几次几次,再说狼来了也就没有人相信,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而这又给了安禄山发展的机会,天宝十四年,积蓄力量完成的安禄山造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