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2 章 凭意气(1 / 2)

加入书签

康熙皱眉问:“这真的是你想的?还是说是你身边大臣幕僚帮你想的?”

曹寅听到这里赶紧站起来,这棋没法下了,立即说:“奴才告退。”

接下来的话也确实不适合曹寅听了,康熙摆摆手:“回头朕再宣你,先回去吧。”

曹寅倒退着走了几步退出来,出来之后立即吸了一口气开始深呼吸,这就是伴君如伴虎啊!

屋子里康熙指着刚才曹寅的座位说:“坐!”

太子坐了过去,他坐下后立即跟康熙说:“汗阿玛不满之处儿子是知道的,然而这份折子是最优的办法。若是不把弟弟们的身份拔高,他们入了各旗拿什么跟那些旗主们争?

至于七弟那里,并非是儿子没看到他的功绩,若是真的按照军功赏爵,弟弟们哪里有什么功绩?能有一个贝子爵位已经是厚待了,在儿子看来他们也就是能得到辅国公镇国公的爵位。还是那句话,之所以给郡王和贝勒是为了令他们能争夺旗主。

七弟这里更特殊一些,此时不能把他的爵位定太高,只有伯王力不从心的时候才能让他成兵部的掌权王爷,主要是他在兵部,兵部里面宗亲太多,在各旗已经挤压他们了,在兵部不能再挤压了。妹妹那里也没在兵部任职,若论军功和本事,以儿子的想法,妹妹才该是掌兵部衙门的人。

七弟这里,咱们明着不能给太高的爵位,暗地里可以补偿他,那些新立功的佐领们还没有主子,这些都能划拨到七弟门下,这才是实在的。”

他说了一堆,康熙无可无不可,太子的那点算盘他看清了,大部分说的都是真的,想要分掉宗亲在八旗的权力,现在就该动手,再晚就来不及了。再晚这些皇子们就跟常宁一样,懒的没眼看,看一眼都眼睛疼!懒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军事上个个还菜!

至于打压老七不是为了他那些理由,太子想把兵部给老十三留着的,这么要紧的衙门自然是给他放心的人掌控才行。康熙把兵部交给福全也是这个想法,哪怕福全病着也要钉在这个位置上。

太子看康熙不说话,就说起老大和老三来。

“大哥和三弟这里,一开始大哥第一次征讨准噶尔没什么赏赐,纵然是后来出了差错,可是当初跟着伯王也是奋勇向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两次一起算,给他个郡王吧。三弟那里,三弟的本事不差,而且能聚了这么多功绩,无人弹劾反对也是一种本事。”

康熙把手里的棋子放到了棋盘上:“老三也该谢谢你看到他的优点,在这糊涂性子里面,你能找出个优点来给他说项真是难为你了!”

太子不知道他这话是不是讽刺,立即低头讷讷不语。

康熙接着说:“依着朕的意思,老七给了贝勒没什么,往他门下调拨佐领也是该的,你大哥这些人给个贝子就行了。”

太子说:“现在给了他们贝子,将来他们靠什么晋升?我大哥一把年纪了,孩子都养了四个,您让他独领一军,儿子只怕他自己都未必能回来!

西北有战事,妹妹去了大家都放心,大哥和弟弟们去了谁放心?七弟可以去,将来十三十四都能去,可其他弟弟就是去了也是转着圈丢人,没有军功拿什么给他们晋封?

只能现在一步到位,免得到时候恩封他们惹宗室耻笑,如今庄亲王还被大伙笑话呢,说他家不配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要不是因为上一位老王爷是太宗的儿子,这世袭罔替能落到他们头上!”

太子的这番心思和康熙早先是一样的。

让儿子去蚕食下五旗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代代皇帝都要执行的,因为康熙的儿子在下一代太子看来也是外人,所以大家的争斗是少不了的,这本就是混乱模式的争斗。

太子防备兄弟们康熙是有些不高兴,也能理解,在今年之前他觉得太子的这番谋算没问题。

然而他和太子不一样,康熙的童年没有安全感,父母双亡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他努力让自己成一个自己想象中的雄主,为了这个目标能让自己读书读吐血了。少年时代更没有安全感,鳌拜这几位辅臣的存在让他夜不能寐,好不容易能掌权了,结果就是三藩的问题不得不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北方的准噶尔部又成了心腹大患。

他就怕有一朝一日退出中原回到关外去,甚至连关外都回不去!

生存的压力时时刻刻压在他头上,简直是越过一道坎还有一道坎。

太子虽然没有母亲,但是太皇太后和太后很关心他,他小时候得到了康熙的亲自养育,一路顺风顺水,哪怕是朝廷遇到大事儿,也有康熙在头上顶着,他唯一遇到的大劫难就是大阿哥和他党争。

所以他天然不信赖兄弟,觉得天下承平日久,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些手足。所以他不想给这些兄弟机会!这些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宁给外人也不会交给兄弟们。

康熙就忍不住跟太子讲:“人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难临头,只有自己家的人才可靠,我给你看海外送来的折子,南方莫卧儿那么大的国家说没就没了,要知道几十年前他们还和藏地的喇嘛们交往,和咱们相邻,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太子说:“您说的儿子想过了,对于咱们来说这跟准噶尔部是一样的,如今再看看准噶尔,南疆已经被咱们拿下,只要往北推,准噶尔部的膏腴之地总归是咱们的。南边的蟊贼何必放在心上?而且南方十万大山,路途艰难,有大山做屏障,中原和江南都不会有大事儿。”

“若是敌从海上来呢?”

“关闭口岸即可。”

“茫茫大海,随处可上岸,你怎么防守?”

“前明时倭寇骚扰不也是没彻底上岸吗?疥癣之疾无足轻重。”

康熙摇头,站起来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这么想不对的,你从小读书,该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太子觉得远不到死于安乐的地步。

他也说:“咱们怎么没有法家拂士,满朝文武还找不出几个法家

拂士吗?至于敌国外患,儿子觉得,外患就在草原。()”

草原上的外患在火器前面不足为惧!这就是为什么年底各位公主回来走亲戚,这哪里是公主想念家人回娘家看看,这分明是蒙古权贵们害怕了,陪着公主来示好了。

康熙就说太子:“你糊涂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太子赶紧站起来,听着康熙说眼下朝廷和蒙古的优势劣势,康熙把两方的关系掰开揉碎了给太子讲,而太子则表现的听进去了,他知道这时候不能再跟皇父僵持,哪怕他不认可也要听着执行者。

毕竟这天下太子只是副君,还不是太子决定朝廷前途命运的时候。

康熙说的嘴里干了,太子赶紧端着茶一副乖巧的样子:“您说的儿子现在理解了,这事儿儿子必定放在心上。只是事有轻重缓急,弟弟们的事儿怎么办?这事儿是年前说还是拖到年后去?”

康熙说:“他们不是个个都着急吗?他们咱们不急,你是君,不能让他们催着你,不能让奴才们裹挟着你做决定,放着吧,放到年后再说,什么时候咱们爷俩心情好了什么时候处置。”

“那弟弟们的爵位?”

“再说吧。”

太子把折子塞进了自己的袖子里,这事儿不拖的太久,老六过了年要修房子呢,这事儿让老六来问吧。

这时候四阿哥和六阿哥也在说这事儿,两人在一条小河边溜达,四阿哥站在桥上问:“你昨日跑的挺快,今儿争论的时候你又不在,事儿是躲过去了,接下来你是怎么想的?”

“简单啊!回头我跟汗阿玛商量把咱们的房子通通修成郡王府的规格,咱们住起来也舒服,难道咱们就没有做郡王的那天,到时候成了郡王就不用再花钱扩大院子了,这叫一步到位!”

他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很不错,还得意的说:“我又给咱们兄弟们省钱了,大伙也不用谢我。”

四阿哥本来想教一教弟弟怎么和那些官员们扯皮,看他这打算觉得也行,省心省力,只要汗阿玛同意,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时候六阿哥说:“要是礼部的官员还叽叽喳喳说什么于礼不合,也好办,我最后修大门,这事儿不会拖到年底的,但是大门八成是年底修,出结果了,大门也修出来了。至于那些院子,修好后先把多余的院门封起来。到时候谁晋升了谁自己去把自家被封起来的院门拆开,这主意不错,真好!”

六阿哥是真的觉得这主意好!

四阿哥看他懒出新高度,觉得挺一言难尽。不得不说,这样一来六阿哥不用在皇帝和官员之间来回跑腿,苦哈哈的冒着惹汗阿玛不高兴来确定兄弟们的爵位。

这事儿本就和六阿哥没关系,他就专心造房子,哪怕明年因为爵位悬而未决造不成房子也没事儿,反正哥俩在宫里不觉得拥挤。

至于兄妹三个那二百万的银子,四阿哥说:“不着急,先放着,要是汗阿玛不让咱们在西花园住也没什么,大不了搬到妹妹的园子里去,她日常也用不上,咱们兄弟住上三五年都没事儿。”

() 他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他有钱(),不仅他有钱╳()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海棠也有钱,海棠的钱他们兄弟能随时借用,而且京城里也没有什么地方让他们兄弟花大钱,自然就不会紧张。

四阿哥的主意就要一个:汗阿玛有些奇怪,先别动,看看人家动了汗阿玛是个什么反应。

有这想法的还有老五和老七。

老五表示他舍不得祖母,他还想在宫里住着,只要他尊敬的阿玛不赶他,他就不走!这话说起来是真心的,他也确实舍不得太后。

老七表示自己是个光棍,别说媳妇了,侍妾都没有,他在宫里还能每日跑去给额娘们请安,出了宫十天半月见不了面,也没人对他嘘寒问暖,天热天冷嘱咐他减衣加衣的人都没有,出去干嘛?阿玛不赶他也不走!

这四家跟钉子户一样一点动静都没有。

老大忙着让人回城里收拾府邸,到时候康熙移驾回宫的时候他带着媳妇女儿们直接回自己家了,就不跟着回宫里了。

老三急吼吼的提了银子,大冬天不嫌冷到处找人绘图纸,对搬出去表现的跃跃欲试。

老八也很乐意搬出去,他和老七不一样,七阿哥是光棍,但是老八有婚约啊,他晚上跑来找四阿哥聊天,哥俩关系不错,还弄了点下酒菜和米酒,围着火炉美滋滋的谈论这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