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99 章 著历史之书(1 / 2)

加入书签

???汉武帝刘彻完全没有打算反省自身,只在想,卫青霍去病讲完了,接下来沈悠得讲谁了?结果下一刻揭露出的答案,嗯,司马迁?对他有意见?

对他有意见的人从来不在少数,刘彻挑眉的是,作为一个太史对他有意见,好吧,观沈悠所说的他,相对也没有怎么一味道他的不是。

杀人太多,在他一朝官员百姓都不好干什么的,有什么所谓。

谁莫不是认为他作为皇帝日子就好过?

哼,好过才怪!

别跟他说什么官不聊生,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作为臣子若不能听从君王的安排,为君王分忧,刘彻因何不能换了他们?

【提起太史公司马迁,第一时间想到《史记》。《史记》开创此后华夏数千年史书新的记载方式-紀传,体。在《史记》之前,华夏的史书只有两类,一种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载的书,如《春秋》。另一种是按国家来记载的国别体,如《国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书。所谓纪传体,是按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史书都按《史记》的方式记载,由此可见《史记》影响之大。】

【接着大家又想到了什么?想到他忍辱负重也要完成这部旷世之作。如果说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经历代表了汉武帝时期因为作为外戚得以一步登天,大显身手,从而扬名立万,流芳千古。司马迁所代表的是汉武帝时期并不算出众的官员,却又有自己的坚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饱受摧残的人生。】

【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也有他们各自须得咬牙挺过的难关,对于司马迁来说,编写成一部史家巨作,是他父亲的遗愿,也是司马迁毕生所愿,为此,当司马迁被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定为诬罔罪名。本来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亏得那个时代“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腐刑什么的,宫刑!都知道是什么刑罚,正是因为知道,听说司马迁宁可选择如此刑罚也要活下来,嗯,不同的人想法都有些不一样了。

【司马迁的罪名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先从司马迁的家世开始说起,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或者汉武帝建元元年,为什么司马迁的出生有争议呢,主要是后世的人有不同的发现,由此达成并不统一的认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细论。】

【据《汉书》有载,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全家因而得以免于徭役。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稍稍年长,司马迁才前往长安。】

【不过司马谈既修于史,也不希望儿子司马迁成为井底之蛙,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司马谈让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这也是为了将来司马迁能够编写出《史记》奠定基础。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山。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即今河南开封,才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怎么听着怎么让人豁然开朗。

?行而不辍提醒您《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