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86 章 阳谋(2 / 2)

加入书签

刘邦心情相当的好,好得哪怕知道此时的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自家孙子,那也无妨,反正好政策他记下了,何时他能用上,他何时来用。

最让刘邦高兴的莫过于后继有人。哎哟,瞧瞧他的儿L孙曾孙多争气,一个个把大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叫刘邦听得都为他们骄傲!

【诸侯王都不是傻子,谁人听着不知道朝廷是真容不下他们了,想方设法的要夺他们的权,然而刘彻打的可是赏赐的名号,毕竟他也是想要厚待刘氏子孙,只一个嫡长孙可承继一方土地,对其他的兄弟算不上友好。推恩令虽然会遭到嫡长子的反对,但是原本应该分不到封地的其他人却都会感谢皇帝。因为按照之前的法令,他们在嫡长子们继承土地之后,是什么都没有的。这样一来,这条法令对他们是非常有益的。推恩令这种手段虽然比较委婉,但确实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对皇帝自己的名声也很有利。杀人不见血,说的正是推恩令这类手段。】

【本来强大的诸侯国,原本一个人掌控的土地不断被分成几个人所有,这样一来每个人分到的就都是原本藩国的一小部分了,他们分得越细,分得越小,对于中央来说越集权。不仅如此,在实施推恩令的同时,刘彻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一百零六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掉一些侯国。刘彻干得利落,明摆着要把对大汉内部不安稳的因素全都要解决掉,怎么可能没有人反抗。是的,又有人企图谋反。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又招结宾客,暗造兵器,阴谋反叛。可惜,如今的诸侯王和以前的诸侯王已然完全不同。元狩元年,武帝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皆自杀,列侯和大小官吏、宾客因牵连被杀的数万人,二国废为郡。自此,没有人敢再反对刘彻的推恩令,也反对不了。】

果然,一切的政策推行都要建立在自身强大之上。如果没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刘彻的推恩令不可能顺利实施。

很多事一代人做不完,须得是二代,三代,甚至是四代五代人才能做好。后继有人重要吧?

应该说不是一般的重要!

【粉碎淮南王、衡山王的叛乱阴谋后,刘彻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贬抑诸侯国官吏为“左官”,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

不得在中央任职;后者禁止朝臣交结诸侯、为其谋利。经过刘彻的一系列削藩措施,诸侯王权势、封地愈益缩减,名存实亡。这也是为什么自汉武帝之后,诸侯王再无作乱的实力,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想为诸侯王效力的人,因为“左官”

政策,他们但凡想要出头,都不会再跟诸侯王混,完全看不到希望,怎么跟他们混?】

【没有地,没有财,没有人,诸侯们虽然依然姓刘,也仅仅是姓刘而已,想想汉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几世孙来着的,那会儿L刘秀挂着刘家子孙的名头,已然没有任何皇族特权。相比之下朱元璋以天下养朱,必须得夸一夸老刘家的一个个皇帝们,人家同样是普通百姓出身,怎么就没有像朱元璋一样想让天下世代养着他们老朱家的人呢?嗯,或许朱元璋是生怕自己的儿L孙将来极有可能吃尽苦头,瞧着老刘家的人才会定下天下以养朱氏的规矩。只要是老朱家的种,废物也得朝廷供养。呵,想想朱元璋曾经的出身,不知他是否记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硬是为天下百姓增加负担,拖死大明朝。】

朱元璋!!!被骂得半个字都不敢回。

他想回自己想得没有那么长久,万万想不到他定下明朝宗室俸禄制度,竟然对后世造成那样大的影响,他,他并非有意?

笑话,他想不到?

不,他想到了。作为一个大家长,他觉得自己得了天下,他想让自己的儿L孙可以享受他打下的天下。

【想想汉亡时多少人为之痛哭,大明亡时,嗯,该说大明是亡于农民起义?亦或者是亡于清。】

下一刻,别管是汉也好,明也罢,一个个君王们听着心情都不好了,没有人会希望国亡,也没有人愿意自己打下的大好基业,终是没了!

然而王朝更迭非人力所能更改,他们或许能做的不过是好好的治理眼下他们所能掌控的王朝,别让天下亡于他们之手。

后世的子孙,除了耳提面命让他们好好挑继承人又有谁能怎么办?

朱元璋咬了咬牙,一而再,再而三被拿来做反面教材,他竟然不学刘邦反而要自己整出事来。

“爹,儿L孙自有儿L孙福。”

瞧着亲爹脸色的转变,朱标亦无奈之极,亲爹打的什么主意,他有数。天幕那并不算很是惋惜于大明灭亡的语气,可见对于大明许多的政策是不满的。

是啊,以天下养一姓之人,朱元璋纵然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又有什么资格?

“爹,天下非我朱家一家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为一家之私损百家之利,不可取!”朱标无奈把话说透,请朱元璋别再犹豫不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