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9 章 品行不端者?(2 / 2)

加入书签

嗯,于生死存亡时,品行好却没有办法为刘邦解决问题,陈平的事,听起来并没有证据,单纯只是道听途说,倘若因此弃陈平不用,损失的到底是谁?

【刘邦又不蠢,哪里会不懂魏无知说的道理,要说品行一等一的好,刘邦自己品行都算不上有多好,他自己对自己没有过多的要求,反倒对别人极苛责?好吧,有人是不管许多的,尤其像刘邦从不是一个多要脸的人。他对自己没有要求,他可以没有品行,不讲道德,并不希望身边的人跟他一样。毕竟,作为一个没有品行又不讲道德的人,他太清楚像自己一样的人有多难对付。】

刘邦......

不能说沈悠说得不对,太过于扎心是真的。

算了算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到今天谁能不清楚?

【魏无知说得在理,刘邦当然不可能再责备魏无知,但陈平处他也要寻陈平要个说法,像周勃、灌婴他们说的那样,陈平并不是一开始出山就跟着他的,偏他跟着的人一个个都不太好。刘邦想听听陈平解释,将陈平叫来责问:“先生原来侍奉魏王而不合意,转而投奔楚王,到了楚国又不合意,现在又追随我,讲信义的人原来是如此三心一意的吗?”】

【陈平面对刘邦责问,立刻明白是有人在刘邦处进谗言,有理有据反驳道:“我为魏王做事,可是他不能采纳我的计策,因此我离开他去投奔项王。项王不信任外人,他所宠信的不是宗族之人就是妻家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任用,我因此离开了楚王。我听说汉王善于任用贤才,因此前来归顺大王。我来的时候孑然

一身,

如果不接受将官的钱财就没有办事的经费。假如我的谋略有值得采纳的,

我希望大王使用;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那些钱财都还在,请让我封存以后送到官府,并请大王同意我辞官。”】

【好,陈平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从魏王处离开,奔于项羽后又离开,再投于刘邦。哪怕是连收钱的原因也解释得清清楚楚,刘邦要鸡蛋里挑石头?刘邦所要确定的是陈平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一个轻易背叛人的人?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己?以及陈平是否有谋略?】

【和陈平的交谈中,陈平会说话,凡事有理有据,实在难得可贵,况且眼下是刘邦用人之际,送上门来的人才,刘邦从来不会拒之门外。因此刘邦亲自向陈平道歉,并重重地赏赐了他,还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所有将领。】

【话说白了,所谓陈平通/奸等言,不过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证据。至于陈平择主跳槽的事儿,谁不想找一个明主?陈平冲的正是刘邦,刘邦若是看不上他,陈平也不会死皮赖脸。收受他人钱财一事陈平更解释清楚了,以备后用,谁又能再说什么了?乖乖听从刘邦安排。对陈平也是信服,再不提陈平的往事。】

秦始皇算是略松一口气,品行问题重要也不重要,但最好别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陈平的事纯属道听途说,那就很好。

【由陈平的表现中可见,他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他一直在寻一个明主,盼着能够遇上,好一展所长。不用说,本来他是寄希望于项羽的,没办法,彼时的项羽声势浩大,有谁不看好他,架不住项羽自己坑自己,大好的局势偏自己亲自葬送。】

摇头叹息,沈悠实在为项羽痛心。

刘邦想问了,他不好吗?他所创立的汉朝不好吗?怎么沈悠总惋惜项羽呢?

项羽的性格注定他的失败!神仙都救不回。

【陈平,生年不详,战国末年魏国户牖邑人,年少时家中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童年的陈平是幸运的,幸运的拥有一位好兄长。彼时的人们皆以耕种为生,陈家有三十亩农田,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全部的农务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游学可增长见识,开阔人的视野。可在外人看来却显得陈平无所事事,终日游手好闲,对喽,有同样经历的人刘邦也算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