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9 章 不敬(1 / 2)

加入书签

大部分人都认同沈悠这句话。

政治联姻的情况下动了真情,这是大忌。若能厮守一生也就算了,偏偏这位解忧公主三嫁,

【乌孙每易国王,因为大汉的缘故,上位的乌孙国王都会选择娶解忧公主,这是政治的考量,因为大汉的强大,匈奴在西域横行多年,可以说乌孙也是深受其害。早年他们没有能力和匈奴抗衡也就罢了,只能一退再退,大汉用自己的实力向乌孙证明,大汉能对抗匈奴,这么样的情况下乌孙既与大汉联盟,联姻就是最好证明他们是一路人的方式。】

【当然,解忧公主也用行动向乌孙证明,她的身后靠着大汉。汉昭帝末年,乌孙受到匈奴和车师的联军攻击,解忧公主上书求大汉朝廷出兵救乌孙。适逢昭帝驾崩,汉廷没有派遣援兵。汉宣帝继位,经解忧公主及蚍弥翁归靡分别遣使,汉廷发兵十五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

【汉宣帝本始三年,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击乌孙,虏乌孙老弱欲还,正遇天下大雪,人民、畜产冻死大半,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匈奴,每遇天灾都往周边抢掠,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无从选择的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办法挽救本国的危机,却不思他们的作法何尝不是在迫害其他各国的子民。实力强大时,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会安然无恙。反之,惹了众怒的人一但露出大厦将倾之势,各方必将蜂拥而至。丁零、乌桓、乌孙乘势进攻匈奴,三国共杀匈奴数万人,俘获马匹数万,牛羊甚多。匈奴又因饥饿,人死十分之三,畜产十分之五。从此,匈奴势力大衰。】

【一直视匈奴为大患的大汉,又派三千余骑分三路攻入匈奴,生俘数千人而还。自此以后,匈奴急于与汉和亲,当然,这以后的和亲不同于汉初时,那是汉朝为取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得不送人和亲。形势已然倒转。可对于和亲的女子来说,不管是怎么样的和亲,她们都远嫁他乡,终此一生再不能归于故土。】

确实,和亲的女子在汉不如匈奴时,生死未可知,纵然汉强,一但和亲,她们永远都不可能再回到汉朝。

谁人不思故土,谁人不想着再回家中,然而她们回不去。

朱元璋表示,哼,看看他,看看他,他有再大的错,他主张不和亲这一点值得称赞的吧!

【匈奴势弱,从此再也无法控制西域,大汉顺势取而代之。汉宣帝神爵二年设西域都护府,长官都护负责管理西域事务,作为继匈奴之后,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的乌孙,也尤其受到大汉的关注。也是在这一年,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翁归靡逝世。】

【本来翁归靡娶解忧公主后,其上书称“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也就是说,他要以解忧公主之子贵靡为嗣,将来让贵靡成为乌孙的国一,可翁归靡死后,乌孙人却没有履行此约,而是改立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也就是解忧公主第一任丈夫的儿子为王。泥靡于《汉书》中称狂王。如

此失信,大汉自是不与乌孙的联盟由此中止。】

【中止联盟意味着什么?嫁入乌孙的解忧公主最是清楚不过,此时其实解忧公主大可上书请求归汉,大汉未必不会答应。可是解忧公主并没有。她牢记自己远嫁乌孙的使命,为此,她按乌孙的收继婚习俗改嫁狂王,并生下一子鸱靡。】

【大汉于此时已经不需要联合乌孙共同对抗匈奴不错,但是,有着匈奴血统的狂王天然的不喜大汉,甚至成为乌孙国王后,未必不会暗戳戳的谋划着什么,或许威胁大汉。加之狂王与解忧公主的感情不和。恰在此时,汉使魏和意及任昌为乌孙侍子而来到乌孙,解忧公主指出狂王不得人心。不得人心四个字算是暴露了乌孙眼下的情况,各方势力纷争,而解忧公主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乌孙的国王。唯有如此,才真正能够控制整个乌孙,不会成为大汉的威胁。】

【魏和意及任昌听明白了,即在酒宴上刺杀狂王,可惜行刺失败,狂王骑马逃去,随后派儿细沈瘦围困赤谷城的魏和意、任昌及解忧公主。不能一击即中,解忧公主自料到会遭遇什么样的报复。对于大军围困,她自也有应对之法。】

秦始皇有些意外,这解忧公主可以啊,倒是时刻记得自己是大汉的公主,处处为大汉着想。杀一个有着匈奴血统的国王,接下来就可以推自己的儿子上位,乌孙,那才是真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然这样同样也存在问题。一个杀他们乌孙首领的人,乌孙难道对这位解忧公主就十分信任?

大汉这时候在干嘛?

有此疑问的何止是秦始皇,汉朝那些个皇帝们何尝不是在问,大汉这时候在干嘛?

远嫁和亲的公主出手解决乌孙最大的问题,为的何尝不是大汉,总不能大汉的人连动都不动吧。

【数月后,西域都护郑地发动诸国兵救解忧公主,狂王的士兵一看来的人不少,只得撤兵。按理来说,娘家人来了,解忧公主就等于是有了底气,好些事就算明面上不能做,但能利于大汉,背地里也不是不能做的对吧。无论如何,明面上解忧公主和汉使行刺乌孙国王这个事,必须得给乌孙一个交代。否则乌孙上下必然不服于大汉,日后两国再往来,只怕要多生事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