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首倡者(1 / 2)

加入书签

确实!别管是秦汉时也罢,或是后世了解唐朝历史的人也好,他们都认同无比沈悠的话,都很希望能够碰上李世民这样的皇帝!至少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功高盖主,死得稀里糊涂。

不少人都酸了,恨不得自己能取大唐那些臣子们而代之,他们保证,他们一定会做得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更好!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们在说笑吗?咱们的陛下是你们不可求的,难道以为他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你们想越就能越过的?他们哪一个掌出来是人想随便越就能越得过的?

至于被内涵到的刘邦,不好意思,他别的优点或许没人,就是脸皮厚,不要脸。再说了,李世民不是已经体会到不得不杀功臣的原因了?他也是不得已而杀功臣的对吧。

【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维护并不只是这一回,还有当年玄武门之变前,李元吉给尉迟敬德送去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欲收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自然不会被人送了一点小钱便归附于人。明明白白的拒绝李元吉后,李元吉不仅派人行刺他,行刺不成,更是在唐高祖面前诬陷尉迟敬德,以至于唐高祖下令将其囚禁审讯,更准备杀了他。李世民数次劝谏,为尉迟敬德寻找证据,这才把尉迟敬德救了出来。】

【用尉迟敬德拒绝李元吉的话来形容他对李世民的忠心,他的性命是李世民所救,此后又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此生只能以性命报答他的恩情。尉迟敬德说到做到了,武德九年,突厥侵扰乌城,太子李建成举荐李元吉为统帅,密谋请李世民到长安近郊的昆明池送行,他们则乘机将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听到这个阴谋,同长孙无忌立刻禀告李世民道: “您如果不赶紧惩治他们,恐怕要被他们所杀,那么国家危矣。”】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消息,伤心自是有的,叹息道: “现在他们二人离间陷害同胞兄弟,除灭君主的儿子,这种危机大家都很清楚。我虽然深受他们忌恨,眼看大祸临头,可我们是兄弟,始终令我不忍下手。我打算在他们动手后,再按义理惩罚他们,你们以为如何?”】

嗯?这不等于坐着让人来把他李世民解决,他李世民再动手?

诚然,李建成他们动手杀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再还手,这样一来可以让天下人少些非议,但生死之事,非不非议的重要?

【李世民的想法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于尉迟敬德他们这些人看来,李世民这样坐以待毙,等着李建成他们出手

再反击,这不是相当于把双手绑起来让人砍,只有他们侥幸活下来,才可以还手?看尉迟敬德的脾气就不是这样的人,立刻向李世民进言, "贪生怕死,人之常情。秦王顾念兄弟情义,却忘记国家大义,太子和齐王密谋要杀害您,这个时候你还要等他们动手您才要反击,这不是任由他们出手杀您?于危难之时秦王这般行事,丧失为人臣不避艰险的气节,不具备前辈先贤大义灭亲的品德。我的想法是先下手为强杀掉太子和齐王,如果秦王不愿意听我的,请让我逃走吧,我不能坐等别人来杀我。靠危难成就大业,这是圣贤的高明主见,把灾祸变为福祉是智士的天赋机敏。我如果逃走,无忌也要一起逃走。”】

【长孙无忌自然是附议的。事到如今,李世民岂有再退之理?他在这个位置上,他身边追随他的人,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所针对,死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里。尉迟敬德的一番话说得是相当的清楚了,要么把李建成他们干掉,李世民上位,要么李世民呆着任由他们出手,尉迟敬德定要走得远远的,绝不会和李世民一起等死。】

【权力相争,到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这样的地步,对方已经准备出手,明摆着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洞察别人的阴谋,不能先下手为强,反而等着别人再出手,这是在等死。尉迟敬德纵然不畏于死,可是让他就这样束手就擒等死,他做不到。】

这个,这样的事,谁也做不到!

李世民顾念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兄弟之情,不愿意出手。对尉迟敬德他们这些人来说,那就是要置他们于死地的人,对这样的人,必须得先诛之。错失良机,等同于把他们的性命全都葬送。

【况且,这种时候尉迟敬德早已备下八百勇士,他们全都已经进入皇宫,手握兵器,穿着铠甲,箭已在弦上,不可不发。眼看李世民还要犹豫,尉迟敬德和侯君集再日夜进言鼓动。最终李世民下定决心。】

这还不错,听着李世民一直没有最后下定决心,秦始皇只觉得李世民有些优柔寡断。好在,他身边的人不错,最终劝李世民下定决心。

不用说了,这就是之前沈悠说过的玄武门之变。

刘邦同吕雉感叹道: “这李建成活该死在李世民的手里,要杀李世民的消息传扬出去了他都不知道,他这身边都是什么情况了?"

吕雉不能说不对,毕竟刘邦说得也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