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国戚(2 / 2)

加入书签

【选项已挂,欢迎大家投票。我们还是回到正题。长孙无忌出身于鲜卑贵族河南长孙氏,世为北朝重臣,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可惜幼年丧父,与母亲高氏、妹妹长孙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幸得舅舅高士廉抚养教导成人。】

【长孙无忌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嫁其为妻。隋末时,李家自晋阳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长孙无忌既与李家交好,早先

便投入唐朝,追随在李世民身边,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累迁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

【后来,随着李世民的权利越来越大,也就越发让李建成不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陈明利害,一群人一起促成了玄武门之变。其实看看玄武门参与的这些人就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李世民得到好处的人,也就是利益既得者。玄武门之变,如同李渊登上皇位一样,甚至就连隋朝的覆灭,都同样有着类似的人在背后推动。毕竟改朝换代就能利益重新分配,才有可能让他们得利,谁会舍得错过?】

杨坚握紧了拳头,这样的方法不是在李世民那儿才有,多少王朝就是因为利益而起了冲突,最终导致灭亡的。

那样的一些人,在杨坚这儿可以大致看作跟他一样的人-世族。他杨氏本也是世族,作为曾经世族利益既得者,世族到底换了多少皇帝,杨坚不是没有经历过。到他这儿,就算他隋朝强大,也未必不能够。

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他们世族能够颠覆这个天下,能够肆意改朝换代,因此这些人才会更加的疯狂。这一切,不正是杨坚一直想要改变的吗?

本来杨坚觉得,李渊能上位,李渊或许就是亡他大隋的人,还有李世民。只要把他们都杀了,一切问题就能解决。但独孤皇后提醒得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他果真一点都不知道?

杀了李渊,杀了李世民,果真能够改变大隋覆灭?

杨坚不会感受不到,就现在自己到底面临多少暗涌。看看他的儿子杨广,自打天幕把他是隋炀帝的事说出来后,杨广都做了什么。这样一个儿子,要说他上位之后做事没有任何问题,杨坚说得出来?

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们呐,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儿子不过如此,绝比不过李渊,可是,他难道对自己的儿子们就很满意?

恰恰相反,杨坚有很多的不满,可偏偏他却无力改变。杨广敢在他活着的时候都谋反,可见这个儿子的胆子是有多大,甚至有多疯狂。大隋的灭亡,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世族的问题。杨坚其实也在想,他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改变大隋的局面。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随着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既为勋臣,又是国戚的长孙无忌深受李

世民礼遇,和房玄龄甚至是魏徵都不同的是,长孙无忌其实相对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他牢牢的记着李世民是帝王,从不道李世民的过错,或许更应该说,长孙无忌从不认为李世民有错。听到这儿,感觉长孙无忌怎么样?】

怎么样,刘邦是觉得长孙无忌这样的臣子才像是一个臣子。如魏徵那样的臣子,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他是还能记得自己是什么身份吗?

“陛下觉得长孙无忌甚好?”吕雉听到这儿,已然知道刘邦想什么。

“不错。类魏徵之人,用不着。他们是臣,我是君,应该都记着。”以臣的身份言君王之过,他们并没有处在皇帝的位置上,如何能明白为君之难?天天被人骂,刘邦自问受不了!

【长孙无忌确实圆滑,也懂得进退,相对于魏徵来说,大多数的皇帝都喜欢这样的臣子。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到有人上折提及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盛宠太过,李世民拿了这样的折子直接递到长孙无忌的面前,以表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长孙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李世民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就开始远离政治中心,一心修书,唐代八史他都曾参与修著,另外还有修法。《贞观律》是中国古代律学的杰作,《唐律疏议》不仅奠定唐朝两百年的律法根本,更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对后世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本事。】

【不过,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有着偏爱的,要知道他那二凤的小名就是因为他作了一篇《威凤赋》,这赋就是李世民特意为长孙无忌所写,内容就是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威凤赋》作于贞观七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李世民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本就该以才德为标准,怎么能因为长孙无忌是他的大舅子就不用人了呢?】

【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李世民批复道: “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有你的辅佐,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随之作下《威凤赋》相赐。】

不得不说,李世民

用人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好羡慕贞观一朝的臣子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