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金朝(1 / 2)

加入书签

【范文正公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时间虽短,却让大宋焕然一新,若能继续推行下去,大宋积弱的局面定然能够一改。可惜,宋仁宗没有改革的气魄,又是个耳根子软的,面对那些被损及利益的人步步相逼,构陷诬蔑,手段层出不穷,宋仁宗开始动摇,从而将范文正公等人贬出京城,致使新政失败。】

【不过,范文正公的改革虽败,也为二十四年的“熙宁变法”奠定了基础,可惜,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最终跟庆历新政一样,以失败告终。我将两次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

变法,大宋竟然有过两次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有无数人想方设法要救大宋的江山,可是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宋还是深陷于泥泞中,以至于再也脱不开身。

不用说,针对所谓的变法,必须得让人记下来,看清楚。

【相比之下,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后世的认为,王安石变法所求是为富国,只是针对大宋内部制度进行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矛盾,也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而且,王安石既为富国而已,也就将百姓的利益抛之脑后,脱离群众的变法,怎么可能不失败?】

【想要富国,并非一味掠夺,而是应该发展生产。百姓收获有多少,巧立名目不断想从百姓手中夺取,对,确实是富国了,可百姓富了吗?打着变法的名号重新分配利益,让本来就饱受欺压的百姓遭受更多的欺压,百姓能支持才怪。】

【国富民强,更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至少也该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着想,唯有这样才能够让百姓成为变法的支持,也才能对抗上面那些利益被损害的人。当然,重点更是皇帝能够支持你。毕竟在封建社会,君王的支持与否,关系变法的能否发展延续。张居正的变革失败的最大原因不就是因为

万历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就抹去张居正的改革?】

有了前例在先,都懂那么一个道理。

【面对大宋的情况,重文轻武,冗官,冗兵,赋税加重的情况,图变法者,那是一心要救国。可是大宋一朝他们重用文人,以文人治国,一味求和,一次一次的退让想要求得安宁,可大宋的边境安宁过吗?】

【随着大宋给辽国赐币,西夏赐币,徭役增多,民生多苦。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可见大宋已然无药可救。上位者不

思变革,既得利益者,管国家如何,百姓如何,只要他们大权在握,享荣华富贵,民不聊生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凡心存百姓者,断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遭受欺负。那么样一个比阿斗还扶不起的王朝,怎么就没有人一股作气,把这不争气的大宋朝廷取而代之呢?诸位将军爱国,不忍天下动/乱,更希望国泰民安没有错,可是大宋的皇帝他们不争气,是真的不争气!】

【大宋的文臣武将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大宋的问题,无奈大宋皇帝靠不住,既如此,因何不能为天下百姓,另择明君?大宋的百姓们真的太苦太苦了,莫让他们在饱受敌人的欺压掠夺时,不该再被大宋的皇帝所抛弃,剥削。大宋的皇帝们永无休止的退让,让大宋的臣民们得不到任何保障,更让他们的付出变成笑话。】

【百姓辛苦交的税,那是为建设国家,是为军防而用的,而不是一次一次的被皇帝和那些软骨头们用来求得所谓的太平。倘若能真换来太平也就罢了,可大宋得到了吗?既然花钱也买不到平安,为什么还要让这样的一个朝廷一直挥霍百姓的付出?】

【大宋的天下不是他赵家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君臣无能,无心保护百姓,也无意保护这个国,满心只有算计,大宋何以无人学学于少保。】

【百姓本就是最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有饭吃,有屋住,他们便安享太平。然而边境不宁,多少百姓游离失所,家破人亡,大宋一味主和,一心以为能换太平,换来了吧?赐币增多,朝廷赋税增加,有人考虑过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打着太平的旗号行的却是压榨百姓的事,亏得大宋的一个个皇帝还能喊得冠冕堂皇。不对,这不仅是皇帝,还有那些主和的人,果真他们为百姓着想过吗?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怎么就没有人取而代之?】

嘶!一干皇帝听着沈悠的话,默默为大宋朝点了一根蜡烛!确实,打着和平的旗号,一个王朝没有骨气到这种地步了,也是前所未有。

秦始皇听着沈悠的话,再看到沈悠放出来的变法,连忙让人拿上之前张居正推行的变法来比较。沈悠当时对张居正的变法给予了肯定,而今提起王安石的变法时,却多有指责,重点在于百姓。

民心,秦始皇倒是没有想过这一点,他想着应该一味镇压,从而倒是忽略了,比起那些不安分的贵族们,其实百姓无须镇压,但凡能够让他们吃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