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学养田(2 / 2)

加入书签

秦始皇还是第一回被人那么奔放的表达对他的崇拜,干咳了一声,但听着沈悠所提的建议,秦始皇已然转头问起一旁的众人问:“都听清天幕所言了,把墨家的人喊过来,朕要让他们照着那本《天工开物》的制作工艺把那个纸,还有印刷术弄出来。最重要的是五谷。”

口粮之重要,秦始皇比谁都清楚。

多年战乱,天下早已百废待举,人口凋零,非一时能缓过来。但是想要养人,养无数的人,必须得保证他们有饭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墨家的人啊,听着天幕对他们的肯定,更盼着他们的手艺能够流传下去,如何不让他们感动。

刘邦倒是泛酸的开口道:“我怎么觉得这天幕那么偏爱秦始皇呢?”

萧何中肯的道:“于世人而言,秦律苛刻,然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功在千秋。后世之人对之多有推崇,不足为奇。”

听着萧何也在赞着秦始皇,刘邦还有什么好说的,乖乖把嘴闭上。

【好在,大明朝不愿意对宋先生肯定,后世却从不吝啬。咱们现在的小学课本,来,看看,宋先生就在这儿呢。啊,和他并列在一块的还有另一位同样也是出自明代的又一位医药家,李时珍。】

沈悠继续解说,屏幕上已经展现了一本书,上面有两副画像

,一个是宋应星,一个是李时珍。

明时的李时珍???

他,他竟然和宋应星并列在一处吗?看到《天工开物》李时珍也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样一个务实的人啊,若非有一颗为民之心,怎么可能会拼尽全力只为写出这样一本既不能为他争得功名,更会为世上读书人所不耻的书呢?

低头看了自己所写的内容,李时珍更坚定了。相较于已然是举人出身的宋应星,他本就是一个行医济世的行脚大夫,将父亲的心血和自己的心血总结下来,也可惠于天下人。甚幸也!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宋先生是科学家,对此,肯定有人又不认同了,封建时代也有科学家吗?咱们得先论论,什么叫科学。百度的解释是,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还是拿水稻来举例,《天工开物》第一卷中的一篇稻宜中有说,凡是稻子,如果栽在肥力贫瘠的稻田里,生长出来的稻穗上的谷粒就会稀疏不饱满。这大概都会说,那是常识。可是这样的常识对我们而言或许不过如此而已,但并不是从一开始所有人就懂得这个道理。而是前人经过几千年的摸索,最后才得出的总结。到我们这儿,我们不是祖辈口口相传才懂?难道因为都懂,就算不上科学?

【我们也不必争,继续下文,也是这一篇里,宋先生写下了关于养地的办法。宋先生提及人畜的粪便、榨了油的枯饼、草皮、树叶,都可以作为养地的肥料。当然,咱们现在几乎用的都是化肥。就咱们各家种的田,使用花肥之后,一般的产量都在五百公斤左右。以前的时候,有化肥吗?】

【没有的。宋先生对于养地的办法,针对当时社会所有具备的情况和现实,系统地给出答案,什么样的东西养地最好,如粪便最佳。榨了油的枯饼,其中芝麻籽饼,萝卜籽饼都好。哪一样胜寥于无,如草皮、树叶。甚至针对冷水田,也就是长年受冷水浸泡的稻田都有养护之法。试问,这一切如果不是宋先生经过深入研究,比较之后,他能得出这些结论?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

话不多说,沈悠继续上图,只为让人看清楚。

各朝代的人,啊哈,一般产量都在五百公斤的水稻吗?想要,求给!

化肥,化肥没有,《天工开物》里有其他的,那也比他们连

地都不知道怎么养的强。

秦始皇立刻喊道:“你们把这些关键的都抄下来,不许漏了!”

刘邦同样也想喊人,结果萧何已然挥笔如洒,不用催,更无须急,他自己来!刘邦再一次庆幸有萧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