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秦·招贤(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压低声音相互讨论,看着秦昭在那左一瓢卤水右一瓢清水的,完全猜不透她到底要做什么。

窸窸窣窣的讨论声越来越大,秦昭不为所动,依旧小心地调试着超大木桶里的卤水。

所谓盐水选种,其实就是把种子放在配比好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

秕谷和坏种的密度比正常饱满的种子低,盐水比起淡水浮力更大,不饱满的种子就能漂在水面上。

它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点满农耕技能点的先祖们实践出的真知。

盐水选种原理简单,诀窍就一个:掌握好盐水的浓度即可。

秦昭记得两个大概的密度值:饱满的小麦种密度超过1.2×10^3kg/m3;选水稻种子时盐水密度大概在1.13×10^3kg/m3。

而天然的卤水,密度肯定比这些大。

在现代,拿比重计随便一测就能知晓当

前溶液密度。

但在战国,没有仪器,甚至连盐和水都不是分开配比的天然卤水,又怎么去测量合适的密度呢?其实说难也不难。

秦昭搅拌好掺了部分井水的卤水,抬头问人要几颗生鸡蛋。有位老妇连忙上前,把鸡子放到她手里,小小的鸡子还热乎着。

“刚出窝的,可新鲜哩。”

秦昭笑笑,把生鸡蛋丢进盆里。

它们翻滚几下,最后漂在水中,刚好露出一个硬币大小的蛋壳。

秦昭眼前一亮,这时的盐水用来选稻谷种子刚刚好。

但想想这是用来对付后世那些不知道选代多少次的良种的“盐水”,秦昭克制着往桶里加了半瓢井水。

“看到现在鸡蛋的样子了没,后面你们自行配水时,到这个样子就能准备精细选配了。”秦昭用一只深碗舀了大半碗水,跟蹲在身边的里正说道。配制的方法她都教给了里正,现在该教他实测验证了。

旁边放着他们从种仓取来的一豆麦种,秦昭拿木匕舀了一勺放进碗里。大部分种子斜斜卧在碗底,一小部分漂在水面上。

里正听秦昭指示,把浮起的种子捞起,用手一捻。

他瞪大双眼,指尖的空秕感是真的,有些麦粒有虫痕,有的只剩半截……

里正夺过碗,颤抖着用另一只手把碗底的麦种小心地扒出来。不说全部都颗粒饱满,但至少都不是坏种空壳。

真能筛出来好种子!

如果他们种的麦种全是好的,出芽、生长、抽穗、结麦……没有辛苦会被浪费,只要天道好,真的会增产,真的会是丰年!

老秦人脊骨响当当,战场上流血不流泪。但此刻里正捂住嘴,哗啦啦地淌出热泪呜咽着。

"里正,如果掌握不好配水的技巧,就可以这样用碗来试:种子全沉了,就加卤水;大部分都浮起来,就加井水。"

"里正,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种子,要记得用清水洗过两三遍再播,毕竟是被盐水泡过的种子嘛。”

“里正,一次可选不完满仓的种子,记得多次使用后,盐分会被种子带走,要适当卤水,免得影选种响质量。”

“里正……里正?”

正在跟人交代细节的秦昭忽然见里正起立,

周遭的议论声戛然而止。里正手捧碗,深深向秦昭一揖———

“乌白村里正,谢过士子昭赐选种良法。今日我在此起誉:我与村中二三子,必精心耕种,以报此恩。

“来年春收,除却天时,若因人力懈怠至麦粮无法增收一成,我必自戕谢罪!”

老秦人的声音如破空之雷,生生劈开天帷,闯进秦昭的心里。有这样的国民,秦何不兴?

选种没费多大劲,第一大桶种子出来后,绝大多数人都没了碎语。沉在桶下的都是实打它的好种子种过样的种子准不声吹了油百

5网咖啡出来的座种,也可以合

inttrodestorl头borPr,Pafforerentores:ouninboldh,Calls单去喂家畜,并不糟蹋。

黔首们拿着自家的盛种器皿,从里正这领走种子,好好清洗几遍,越看手里的爆满麦粒,心里就越欢喜。

勤劳的农人闲不下来,有人看天色还好,一吆喝,就都立马带着种子下地去种。

手指拈着麦粒种下,再用脚踩实……挂着汗珠的脸不见疲累,都带着笑。

手里播的不只是麦种,还有他们的希望。

秦昭坐在田埂上,看着农人们在田间忙碌。

眼中神光流转,不知在心中的稿纸上,她又添了什么东西。

“还满意吗,昭?对你造成的这番盛景?”桑冉环着臂找过来。

“不啊,这才哪到哪,怎能算盛景呀?”“原来昭的心中,真有大气象。”

秦昭愣了愣,避而不答。

“东西做好了?”

“下次再让冉做这种没技术的小东西,冉就把木头拍你脸上。”

她哈哈一笑,伸了个懒腰,望向天边的太阳。

“我心里有太多好东西想造出来了,只是……做不到啊。”“你以为冉愿意跟你来秦国是为什么?”

秦昭转头,她第一次在懒散的桑冉身上看到夺目的光辉。

“你尽管想象,尽管画图————冉给你把它们,全部变成现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