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九章(1 / 2)

加入书签

【在视频的最后up想聊一聊一个小问题。

现实生活里,人们总广泛的使用“闪电战”具备的快速性、突然性去形容某件迅速又出人意料的事。

这种形容深入人心,以致于看到诸如霍去病深入漠北千里也跟着叫起了“闪电战”。那么朱棣的“千里大突袭”能不能称之为“闪电战”呢?回答它,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闪电战?】

伴随着这句话,那原本只有地图和声音的光幕,又开始有音乐和动画了!那音乐,有点像他们之前听过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有相似的艺术风格。

然后,出现在光幕上的动画,没有之前那“辽宁舰”那般震撼,而是一种黑白色斑驳老旧的感觉,不过,这黑白画面里,也是有那帅气的朱棣心心念念的坦克的。

老朱呆呆地看了坦克一会,突然,用力一拍大腿:"这次的视频放的慢,赶紧给咱把它们都画下来!"

老朱这声叫喊之后,那皇子中的朱权,都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面前已经摆好了桌椅,那新磨出来的墨水,已经在砚台里了,而自己的手掌中,更被塞了只毛笔。

朱权:"……"

他也知道事情非同小可。

于是,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地开始照着那视频上画面,把坦克给描摹下来。

【闪电战,我国的戴耀先大校曾如此定义:

1、主力隐蔽集中和展开于主要突击方向上;

2、不宣而战;

3、集中强大的装甲兵团,在强大的航空兵支援下,突然、迅速地突破敌人防御,分割并围歼敌人集团,向敌人纵深快速推进;

4、与此同时,空军对敌人飞机场、交通枢纽、防御工事、军队集结地域、重要政治中心进行猛烈空袭,瘫痪敌人指挥、运输及作战能力,给敌人以强大的心理震撼。

可以看到“装甲兵团”是闪电战的基础构成元素,不具备大规模装甲集群是不可以称之为闪电战的。】

将军们敷衍地指责了一下: "怎么可以不宣而战?"

然而,他们真实在意的,还是那视频中透露出来的每个细节:“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苏联那地方,果然是冰天雪地,看看这漫

天皆白的样子!"

"原来他们的铁丝网和壕沟是这样子的!"

"还垒了土堆,用袋子装着。"

“哦——原来他们是这样打枪的!躲在那土堆袋子之后,不错,不错,这样就不会被射到了啊!"

"那枪下面的三角形,肯定是支架!用于稳定枪支的!"

随着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朱权发现自己要画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恨不得自己此刻能长出四个脑袋八条手来。

而朱棣呢,更是一心二用。

一面看那这辈子也许仅能看一次的视频,一面在思考那后辈说的闪电战理论。【我们日常的释义,仅停留在“闪电”二字。

从语义上,似乎所有的古代兵法都早早的论述了,比如:兵贵神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然而,闪电战并不是某个战术上的奇袭战,而是经由一个或数个战役行动来达成战略目的。狭义上,它又专指二战纳粹德国所使用的战争策略。

"战争策略"。

"闪击波兰"不是一场孤立的迂回绕背,德国灭掉波兰的灭国思想策略才是“闪电战”。

如果一定要做个类比,我们应该把他的“论持久战”与之对比。就算我们红军各种千里奔袭,各种迂回包抄,可我们的指导思想不由红军一场仗跑的多快来定。

咱们打的一直是“持久战”,不是“闪电战”。】

光幕说到这里的时候,播放的视频中,正好闪出了德国和苏联的标志。朱榈咦了一声: "那苏联的镰刀和锤子,是不是也在兔朝的旗子上看见过?"

老朱则在想: "持久战和闪电战都是一项战争策略的话,那咱的‘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岂不也算一项战争策略?"

朱允蚊笑道: "自然算是的。按着这样来说,那四叔的战争策略,大概就是‘奉爹靖难’了吧,毕竟,□□全靠皇爷爷您在天之灵保佑啊。"

朱棣:"……"

>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1800出生的普鲁士军事专家老毛奇会被视为闪电战思想的源头。

他是第一个认识、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人。

老毛奇吸收了拿破仑的“运动是战争的灵魂”这个内核,开始重新理解“兵力集中”的新原则。

简单的说,要打仗,得先把兵运到指定地点,集结了足够数量的兵后“排兵布阵”,才能形成打击力量。

核心的两个问题。

1、怎么运?

2、怎么排兵布阵?】

朱棣点头:“不错,更快的运输,就能更快的形成局部优势兵力,然后进行局部的歼灭战。果然,终极形态,就是运动战。"

老朱: “看来那写‘运动战’的人,肯定也好好研究了这些东西。”

【运输不再是单纯的马匹,人们有了火车、汽车、摩托车、坦克、轮船等各种新型交通工具。新型工具不吃草,吃资源、吃重工业制造能力。

枪支不断发展,一个人占着一个点能突突一大堆。为了区域火力覆盖,阵型逐渐变得机动、错落、分散。

新阵型不吃密集,吃战场通讯。】

老朱嘶了一声,他先注意的,是通讯: “这么说来,既然对讲机能够出现,那么应该就有办法,去干扰对讲机,让联络中断。"

朱棣的落点,则是那“重工业制造能力”: “这样说来,那石油又是这坦克战的重中之重了,那毛子的坦克因为没油了被丢弃在路边无人问津,本来厉害却无用武之地。看来,未来石油的重要性,便和粮草一样。"

老朱想的比他还多一些,到底是平常造了很多驿站的人: “可不止呢,那坦克似乎能如履山地而所向披靡,可你看上面那些大车子,各个都在平坦的路上行驶,那路也是很重要的,没了路他们怕不是没法走了。"

"这样说的话,除了秦始皇那车同轨之外,"朱棣明白了, "修秦直道——那高速公路,铁路,便是这闪电战的最基础。难怪前面说, "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也会影响该地区的军事价值’。"

李景隆发出声感慨: “若是把这道路修到草原上,那岂不是在草原上也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不过

这想像,也不太可能吧,咱们筑城都那么难。"

说完之后,他发现老朱和朱棣都眼神严厉看着他。一时之间,如被猫儿盯住的老鼠,曹国公战战兢兢。

"有什么不可能?"朱棣皱眉, "别忘了那天津港,可是中蒙俄的经济走廊起点。"老朱也哼道: "那兔朝,定是把路修到了蒙古!"【老毛奇基于这些,思考总结了以下几点。

1、根据预测,对战争和会战作好祥尽的准备

2、军队分别开进,在战场上才集中兵力

3、严格遵守行军序列和战斗序列

4、重视翼侧攻击和部队的纵深梯次配置

5、给下级指挥官以广泛的行动自由。

普法战争中,他以外线作战为主,打入敌国纵深,正面部队只尽量牵制、不打消耗战,侧翼部队始终保持进攻,不给法军喘息的打法。深刻的体现了机动、协同、速度,进而成为一种烙印,刻入了德国人的骨髓。

老毛奇说:战略进攻是通向目的地的直路,而防御则是弯路。

一旦实施了战争动员,就不必担心承担责任,不等宣战就主动进攻,而且要毫无顾忌地迅速行动。

看,多么的德意志。】

朱棣思考:“三湾改编说把支部建在连上,也有这第五点‘下级指挥官广泛行动自由’的影子在吧?"

耿炳文欲言又止:虽然他不是不会进攻,但这么激烈的完全舍弃防御的说法还是让他大为震撼。

这段内容一直叫郁新有些生气,现在,他终于忍耐不住,大声呵斥: “什么叫做实施了战争动员,就不必担心承担责任?那责任,最后还不是的落到百姓的身上!陛下,便是主战思想,也不能把所有仁义道德都抛之脑后,须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堂正之师,便是打了下来,也守不住它。我便不信,所有圣贤的话,都是错的!"

老朱想了想,点头认可道: "不错,霸道归霸道,王道归王道。"

说罢,他瞥一眼已经被这视频迷了魂的将军们,好啊,这下可被他看见了,那郭英,竟偷摸的摸来了纸和笔,在那边奋笔疾书,认真到脸上都蘸了墨也不自知!

他重重咳嗽一声,点

将军们:“都听见了没有?我们是天朝上国、礼仪华夏!”

【但它还不算闪电战。

闪电战是站在形形色色的机械化战争研究、制空权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的。其中,这两个理论的诞生对它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

1、苏联人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2、德国人鲁登道夫“总体战理论”。】

这时候,那光幕中播放的视频,播放到了苏联和德国的地图。当朱元璋看到那苏联的地盘那么大的时候,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果然………果然这邻居,对土地的觊觎之情已经不加掩饰了。"

朱棣也骇然道: "这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怕是成吉思汗的领土都没有它大!"

而更令将军们感觉不可思议的是:

"那英法,为什么这么小?这么小的英法国家,竟然把清朝给打败了?""哼,落后就要挨打,别忘了那小小日本,也可以在后来兔朝的领土上肆虐。"

耿炳文摇头道: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那日本就在我们隔壁,可那英法,距离我们有那么远,那么远的战线,能投入进来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不过他们旋即发现,相较于他们讨论的这些事情,最妙的还是,拜那么大的苏联所赐,他们看到了好多兔朝以外的地形地貌。

朱棣一眼就盯上了白令海峡:”爹!你瞧那最东北的白令海峡,右边标注的好像就是美国啊!"他眼睛一时大亮, “那美国,不就是在美洲吗?那么窄的地方,我们岂不是可以一艘小船就过去了?"

他与老朱对视一眼,两人齐齐道:

"东游记!"

“那蓝玉,去了西天,我们还得派人去东天!寻那美洲与橡胶!”

【大纵深的加强版VS闪电战是怎么个打法,我们在二战苏德战场都已经看到了。

人类空前、也将绝后的超大规模坦克集群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便是诞生在此种背景之下。那是最恐怖的钢铁洪流。

两个理论都对“突破”有着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阐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