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武帝(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开国之初的经济民生之凋敝是如此,那么之后呢?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又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元末明初,高丽使臣郑梦周在出使明朝时一路而来曾遇到过很多平民百姓,留下不少诗词。

洪武十九年三月,郑梦周渡海来到山东登州,南行奔赴南京,在途径山东时看到一位山东老人。

那是一位上了年纪、饱经风霜的老人。

春日的阳光之下,老人坐在篱笆边,晒着太阳。

通过老人染上白霜的鬓发,我们可以知道,老人几经战乱,见惯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只不过啊,当今天下太平,再也不用担心流离失所。所以老人才能够有心思伺弄自己家里的花圃,甚至是和邻居小酌几杯。

酒酣耳热之际,对过往的事情进行回忆。

没有绮丽奢华、风流雅逸,没有富丽堂皇、清吟晚唱。

这是属于百姓的盛世。

至于说老朱之残忍,出身农民却残民虐民?收天下之利以供养朱家人,只是为了维系自身之统治?

明万历年间,有公安派士人江盈科,写有作品《蜂丈人》。讲述朱元璋微服私访,见一老翁,为养蜂人。通过和老翁之间的交谈,得出统治者治国的道理是要体恤百姓,而不能够竭泽而渔。

我们像农民爱护庄稼、牧民爱护牛马一样爱护老百姓。

虽然话不好听,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能指望一个封建的统治者不去剥削百姓?

难道一个养蜂人能因为爱蜜蜂、亲蜜蜂,而不去收割蜜蜂?

但至少在朱元璋之所在的位置上,他已经是一个足够出色并且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养蜂人。

【英武伟烈之主也。】

圆镜中的画面与盘点至此接近尾声,而大明洪武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朱元璋情绪却并不高昂。

“老马走了,标儿......”

“咱这一辈子图啥呢?可不就图吃饱穿暖,不再受那些贪官污吏欺负。”

“可这怎么就只剩下咱一人了呢?”

天命啊......

有未曾出口的叹息回荡在唇齿间,但朱元璋自始至终却没有放下那圆镜,而是等待着后续结果的揭露。

老朱不信命,不信仙人,不信神佛。

如果信,又何以以布衣之身而有天下,开创下这大明?

只不过这仙人既然出现,那么一切都应该是有可能的,不是吗?

抱有这样想法显然不仅仅是老朱一人。只不过那圆镜之中却没有给出答复,而是继续开始接下来的盘点。

事实上至此,结果已经没有太多的悬念。但在诸天万界的时空当中,同样有心里没点数的总以为接下来轮到的当应该是自己的名。

胡无人,汉道昌。

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圆镜之中画面与字迹显现。

【排名第三:刘彻】

是少年将军斩将夺旗,封狼居胥。

是帝王虎目微瞪,道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是匈奴凄声哀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

汉朝未央宫中,汉高祖所在的时空之内,刘邦一口酒水喷出,既然放声大笑,连道三个好字。

而在那吕后已然临朝称制的时间线当中,吕雉同样抚掌称善,目露喜色。

汉文帝、景帝更是点头,目光欣慰。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什么是九世之仇?

汉朝与匈奴之间,就是九世之仇。

从汉高祖白登之围,为了脱困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向匈奴每年送上大批丝绸、粮食、酒水。到刘邦去世,冒顿单于给吕后写情书向吕后求婚,以此羞辱汉朝。再到汉文帝时代,匈奴以言语贬低汉文帝。

这一桩桩一件件,直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攻入定襄、云中,杀死汉朝百姓数千人。

此时距离刘邦白登七日游已经有多少年?

一百年。

高皇帝遗朕平城

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

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左脸被人打了一巴掌,然后把右脸贴过去给人打的从来就不是华夏人,更不是汉人!

以德报怨,可乎?

不可。

以直报怨。

从前是我搞不过你,所以只能忍着拿小本本记着。但是现在......

天凉了,昔日的账该算了。匈奴,该破了。

见此一幕,如何不叫汉武帝刘彻往前的时间线上,刘邦、吕雉等为之激动?

又有什么,会比看到曾经欺负你的人倒大霉更加快意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