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点石成金的秘密(一)(2 / 2)

加入书签

“烧瓷啊……”他若有所思。

底下的士卿们眼睛一亮,看向他,眼中都写着期

盼。

想要!

赢政: "……那就烧吧。"

建船一事也要继续摸索着,以后说不定能把拿瓷器去换钱的事情给提前一下。民间。

寡妇巴清原本是很慵懒的靠着榻看仙画,此刻都不由自主的直起了腰。

她眼中闪着光。

"这倒是一门好生意。"

因为现在炼丹的人不多了,她的朱砂和汞的需求量下降,正在谋求着要找新生意来做呢。这可不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巴清立刻打定主意,吩咐侍女将自己的得力干将们立刻叫过来。

【那使用得最多也最常见的白瓷呢?】

【当釉中的铁元素含量在1%以下,叫透明釉,白瓷就是用这个。白色的胎体加上透明釉,就可以烧成白瓷。】

【铁元素2%左右就可以烧成青瓷,4%左右就可以烧成紫金釉,再高一点,胎体再黑一点,那就是黑釉。】

【可见,铁元素对于瓷器的影响有多大。】

白瓷看上去细腻晶莹,十分莹润,汝密的白瓷被认为是“中国白”最好的代表。紫金釉的釉面是紫色,又带着细致的金色纹路,看上去高贵大气。黑釉色黑如漆,黝黑透亮,古朴优雅,尤以宋朝建窑所出为最佳,也被称为乌金釉。

【还有一个就是青花瓷。】

【元青花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选用的颜料是苏麻离青,来自于中亚地区的一种矿石,它含钴但也含铁。】

【后来,郑和不再下西洋了,苏麻离青就没有了,后来烧出来的青花瓷品质下降。因此元青花和明前期的青花在古董市场上动辄拍出天价。】

【高温的时候,青花料里面的铁元素会出现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结晶斑,深入到胎内。这也是鉴定元青花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元代青花瓷瓶的花纹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黑色的斑点。甚至无需放大镜。

这些就是铁元素在高温下留下的痕迹。

【如果能够熟悉这些元素,熟悉这些元素在不同温度不同环境的变化,那么就能随心所欲的烧出很多漂亮的瓷器。】

【这就是化学在瓷器上的运用。】

… …

/>在景德镇,在龙泉,在禹州等等名密所在地。

烧窑的老师傅们和工匠们从来不觉得仙画会和自己赖以为生的工作产生联系。从开始到现在,都看得极其的投入,甚至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相信。

到了这时,有老师傅忽然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燃烧不充分,对,就是燃烧不充分!"

他想要立刻飞奔回家,去试验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想到仙画还没看完,又生生的停住了脚步。也有老师傅恍然道: "原来如此,这黑斑居然是因为这个。"

更有工匠们有些沮丧: “铁、元素……可是怎么知道哪些釉料和原料是含铁多或者含铁少呢?”感觉这知道了和没知道也没什么区别呀。

倒是有人坚定了信念: "万物都有规律,其中自然也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发现。"他打定主意,如果仙画后续不提的话,那他就要自己研究!

【既然说到了瓷器,那就索性多说一点。】

【瓷器一直都是华夏对外出口的大项,可以说是纯纯的给国内赚钱。元明两朝在这一项上,最起码赚了数十亿的银两。】

在当时的欧洲,王室和贵族们会专门在皇官以及城堡中开辟华夏瓷器收藏馆。

华夏瓷器,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最疯狂的当属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

他召集了全国的炼金士: "用石头给我炼出金子来,我需要大量的金子,去买东方华夏的瓷器。"

他派外交使臣前往普鲁士: “尊敬的普鲁士国王陛下,我们陛下愿意以六百个全副武装的龙骑兵换您收藏的151件华夏瓷器。"

最后,他索性自己建造了一个瓷厂,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迈森瓷。【结果,到了顺治的时候,清廷实行禁海令,华夏的瓷器对外出口变得比较困难。】

【但用惯了华夏瓷器的西方人不可能再由奢入俭,于是他们选择了两条路。】

【一条是向日本进口。日本的瓷器业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大阪、横滨这些码头上,日本复刻了华夏的情景。一箱箱的瓷器被搬上了即将远航的船只。

商人们在歌舞伎町饮酒,碰杯的时候感叹道: “要感谢大

清的顺治皇帝啊,没有他哪有咱们现在的好生意。"

"敬他。

… …

华夏各朝代的百姓们与有荣焉。

"没想到他们如此喜欢我们的瓷器。”有名士忍不住拿下博古架中的钧瓷,细细把玩, “也是,这么美的东西,有谁会不喜欢呢?"

宋朝的名士们正在用建窑的黑釉盏斗茶,笑道: “这倒是个瓷痴。”

有品味,有眼光!

当然,再想起清廷的顺治帝的禁海令,心中感慨就更加深重了。

"没想到,一条禁海令的影响居然是方方面面的。"

"不错。"

商人们对此感触更深: “这样的市场,你不要,却随手给了别人,日后想要再抢回来,怕是难咯!"

哎!

明朝。

朱元璋和朱棣的心变得火热,没想到瓷器居然这么赚钱。两人对望一眼,竟然培养出了一点点默契。这东西,大明要好好做!而且最起码有一部分要牢牢的抓在朝廷手里,不能便宜了别人!

【一个,那当然就是自己仿制瓷器。】

【康熙年间,一个法国传教士佩里,中文名叫殷弘绪,将景德镇烧瓷的秘方带回了欧洲。】路易十五召见了佩里。

“我需要派你去遥远的东方,拿到他们制造瓷器的秘方。法兰西的财富正在流向东方,我不允许这种事情继续发生。"

他爱不释手的放下自己手中漂洋过海而来的中国瓷器。佩里来到华夏,他给康熙帝献上了从法国带来的葡萄酒。康熙很高兴: “说吧,你要什么?”

佩里连忙道: "尊敬的陛下,我想去昌南传教,望您允许。"康熙大手一挥: “这有何难?自去便是。”

佩里到了昌南,也就是景德镇,看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绕着瓷器而工作、生活。无数的窑炉立在景德镇的各处。无数精美的瓷器从这里被烧出来,不合格的直接敲碎填埋。

佩里无偿的给这些贫穷的工匠们看病,从他们的手中骗取到了烧窑的技术。七年后,他将这些技术整理好,写信寄给了路易十五。

r />路易十五大喜过望,直接将这些原本应该是秘密的技术刊登在了法兰西的报纸上。一朝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

秘密不再是秘密。

【从此,欧洲人也学会了烧瓷的方法。】几十年后,康熙换成了乾隆。

英国人来了华夏: “尊敬的陛下,这是我大英帝国给您送上的礼物,由我们大英帝国的工匠们烧制。”

箱子打开一看,赫然是一组漂亮的瓷器。

相关的瓷密工匠们刷白了脸。

泄密一事可是真正影响到他们饭碗的事情。稍微有脑子的人都能想到,要是对方也能烧出瓷器来,那自家的瓷岂不是就难卖了?

当下,有行会大佬就决定明日召开一些当家人,要建立个规矩,杜绝此事的发生。只有工匠们,黯然神伤。

"哎,谁让咱们过得这么难呢!"

所以,被人善待后就轻而易举的相信了他,给了他秘方。

他们很能共情。

其他人却想不到那么多——

刚刚正在把玩着钧瓷的名士气得差点拿不稳,重重的把东西往桌上一磕。

"偷盗之举,无耻之尤!"

"居然做出如此下流之事!"

一听这个,谁不气啊。

更有人冷嘲热讽: “你自己的东西不珍惜,要是好好对待,别人怎么能偷得到?”"不错,愚蠢之极,给人可乘之机。"

现在,天幕的所有人都等于拿到了上帝视角,自然对康熙的这一举动十分恼火。

汉朝。

汉武帝刘彻意味不明的评价了一句: "为了几瓶葡萄酒..啧。"还是眼光不够啊!

这也提醒了他: “诸如涉及到丝绸、火药、冶铁、烧瓷等事务,都要好好提防外人的觊觎,凡有偷窥和刺探者,都抓起来。"

烧瓷嘛,这么赚钱的东西,当然得马上做啊!相关官员忙道:"喏!"

桑弘羊在一旁忙道: "陛下,还有一事,对工匠们也不能太苛刻,否则容易出问题。"刘彻默了一瞬: &

#34;朕知晓了。"仁嘛,他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既然这些工匠也是他的臣民,还能赚钱,那当然要对他们好一点。为了千秋大业和万世功名,他很愿意改一改,甚至开始有些逐渐的乐在其中。

【并且,他们在一些科学家们的帮助下,烧出了很多精品瓷,从而又打造出来了一些高端瓷器品牌。】

【法国代表性的瓷器品牌塞弗勒的崛起,就和一个化学家让·赫洛的帮助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