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六)(1 / 2)

加入书签

李时珍瞥他一眼:"不然我大费周章住进来干什么?"

闲的么?

儿子紧张的向四周张望,给自己老爹把风。

李时珍不慌不忙的掌着长杆,将最底下的一颗榔梅打下来,然后迅速的捡了起来回房间的路上,他们撞上了道观里的道士。

李时珍面色不改的和人寒暄了几句,表示自己是出来赏月的,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回到房间。他拿出那枚偷偷摘下来的“榔梅”仔细观察,又掰下来一点尝了尝。

后来又带回家放在汤药里。

儿子问他: "如何?"

李时珍扯了扯嘴角: "不过是变了形的榆树果实而已,和普通的桃子杏子没什么区别,吃了充其量也就是止渴生津罢了。不稀奇。"

东壁堂内。

十岁的曾孙问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李时珍的儿子: "爷爷,你真和曾祖父一起去偷偷摘榔梅了?"

他爷爷抚了抚长须,笑道: "“当然了。实际上那颗榔梅还是我偷偷爬上树摘下来的。"

他可没有仙画里演的那么怂好么?

李时珍呵呵笑道:“有事,儿子服其劳。这难道不是应该的?”一家人其乐融融。

唯有他们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骂了一句: "蠢货!"

当然,他骂的是以为吃了一颗梅子就能够长生不老还不让人摘的嘉靖帝,把他们老朱家的脸都给丢尽了。

老四怎么还没到!

【中医里有一种名贵的药材,叫做蕲蛇,也就是蕲州产的白花蛇。这也是御药库里点名要蕲州上贡的药材,但药材市场上的蕲蛇实际上并不是蕲州产,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地方。李时珍知道了这个内幕之后,特意跑了一趟蕲州,不辞艰险的跟着捕蛇人去山上。】

“老先生,不是我不愿意带您去,而是那地方的确是太危险了。”捕蛇人看着李时珍,有些头大。

"你放心,我日常采药,爬山还是有点经验的。”李时珍呵呵道,“而且你捕蛇的时候我只会在旁边看,绝对不会干扰你。另外,还有酬劳付给你。"

/>

捕蛇人接过铜钱: “既然你是采药人,那就跟我一起吧。”对于采药人来说,翻山越岭只是小事情,徒手攀崖也是常见的。

去找蕲蛇的栖息地是没有路的,山势陡峭,只能靠人力攀爬,从山中硬生生的踩出一条路来。看见李时珍虽然年纪大,有点气喘,但一路都没落下,捕蛇人也流露出佩服的神情。

“蕲蛇的尖牙是有剧毒的,要是被咬在胳膊上和腿上,只能把被咬的那只胳膊或腿给砍下来。要是被咬在脖子上和身上,就只能等死了。"捕蛇人告诉李时珍。

终于到了蕲蛇出没的一个山洞。洞口处怪石嶙峋,还长满了石楠藤。"这蛇就爱吃石楠藤的叶子。"

捕蛇人让李时珍在旁边等,自己开始在附近找了起来。不久,真的让他看到了石楠藤上盘着一条蕲蛇。

“你先别过来,我抓住后你再过来。”捕蛇人叮嘱他。

李时珍并不惧怕,站在不远处将捕蛇人的动作记下来,等到蛇被抓住后还大胆的上前观察,赞叹道: “果然和其他地方冒充的蛇长得不一样。”

【最后,他根据自己得到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在《本草纲目》里终于写清楚了这种蛇的产地、外观、特性、如何捕捉和如何制药等过程,非常的详细。】

【而当这里面列出来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等都具有这么细致的描述时,那《本草纲目》其实就在李时珍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已经悄悄的超越了医学的范畴——这不就是一本明朝的《博物百科全书》吗?!】

“博物?"咸阳宫中有人在搜索这个词, "《左传·昭公元年》里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 博物君子也’。"

"然也。博通万物之意。""在后世,此词定是有所引申。"

一群人将“博物”这个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倒也猜得七七八八。“只是没想到, “博物’在后世竟然也成为了一家。”诸子百家的“家”。

汉朝的董仲舒也在感慨。看来后世的百家争鸣,丝毫不逊色于春秋战国。

他倒是想要做到历史上的那个自己,让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董仲舒清楚的知道,自仙画出现后,这一点已经很难实现了。

他暗暗在心里想,但或许

可以让儒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家。

只要对帝王的统治有利,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做到的。

而且,也要再钻研一下儒家与“格物” “博物”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要和后世一样,搞到对立面去。

和任何一个有志向的饱学之士一样,董仲舒现在只觉得有无数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只恨自己已经不再是壮年。

但是,当董仲舒看到天幕上的李时珍时,又燃起了斗志。

这位东璧先生尚能在自己五十的时候还走遍华夏,只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他又为何不行呢?和董仲舒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李时珍的决心和将之付诸于行动的大毅力,悄悄的勉励了一大批人。

【它里面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草药学,还包括了动物学、地理学、矿物学、化学、解剖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它记录了石油,记录了天气湿度与下雨的关系,记录了各地的地理和物种特征等等,所以李时珍在西方,往往被看待为一位博物学家,而不是医学家。】

【像是著名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几次引用《本草纲目》里的内容。】

长着大胡子的达尔文正在书桌前写着自己的著作。

他手拿着羽毛笔,下笔如有神的在纸上写道:

"由于我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论述,因而迈耶斯先生查阅了华夏古代百科全书,他发现金鱼最早是在宋朝于圈养中培育出来的……”①

【这本华豆古代百科全书,就是《本草纲目》。】

· …

“若有这样一本书,对朝廷也大有裨益。”李世民沉吟道。

详细的记载了每个地方的地理、动物植物和矿物,连每一种的特征和特性都描述得清清楚楚,这让李世民颇为心动。

他是马背上的皇帝,善于征战,也曾在民间长大。

但他不觉得自己对帝国疆域内的物产有这位李时珍了解得那么清楚。他尚且不能,像李治这样生长在深宫里的下一代大唐皇帝们就更不能了。

若是明君还好,但若是遇到昏庸无能之辈,说不得就会被底下的臣子们蒙蔽,干出什么蠢事来。所以《本草纲目》最触动李世民的其实是这一点。

这的确是一本《百科全书》!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大臣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说对帝王有用,这样的书籍对于他们管理六部也是有用的。

于是,大家纷纷出列: "陛下,大唐也急需这样的百科全书呐!"只有在侧的翰林院学士们既喜又忧。

喜的是,又要修书了。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修书了,不仅是本职工作,而且可以长学问,还很容易名留青史。忧的是,这修书的活儿以后肯定不会少,工作是越来越繁重啊!

无独有偶。

汉朝的卫青也正在向汉武帝谏言: “陛下,这书籍对于兵事而言也极为重要!”

虽然匈奴才是当今大患,但一个国家的兵事驻防和偶发的战争却也很关键。如果他在一场战役前就能够知道那个地方的特征和物产,那对于他制定作战计划也是极有帮助的。

汉武帝颔首:“朕知晓了。”之前看这些名医的时候,略有些憋屈。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就是想找人来写也写不出来,因为没有这个医术水平,只能往这个方面去努力。但《本草纲目》不一样,即使是现在大汉的医术没有后世明朝那么优秀,但其他的物种收集部分却是可以立刻派人着手去做的。

【我们在之前讲四大发明的时候,提到了李约瑟难题。而李约瑟本人也认为,明朝最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951年的时候,世界科学理事会评选60位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我国有两位入选,一位是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数的数学家祖冲之,一位就是写出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祖冲之和李时珍的头像出现在天幕上。

上面还附了详细的生卒年份和历史成就,并且还是中英法文三语版本。

【现在主流观点甚至认为,《本草纲目》在博物学、生物学上的成就与贡献是超过了医学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

“祖冲之是谁?”

"不知道,仙画不是讲了,人家是数学家,算出了那什么圆……圆周率。"“圆周率又是何物?干什么用的?”“那我怎么知道?说不定仙画之后会讲到,也是个大人物呢。”

"也是。&#3

4;

还有人眼尖的注意到了李时珍的生卒年份,不由得发出感慨: “是不是当大夫的,命都比较

长?"

孙思邈一百多岁,李时珍快八十岁,张仲景和皇甫谧也都有将近七十岁.…这仙画里出现的这些名医就没有短命的,即使他们很多都生活在战乱的时代。

有人嗤笑道: "这做学问也要活得久才行,上了榜的本来就是做出了名堂来的,自然也活得久。短命的大夫多了去了。"

"倒也是。就说那县里面之前那位胡大夫……"

聊着聊着就开始聊起八卦了。

但也有人将这事情记在了心上。比如一直想要长生的嬴政。比如对于自己死在弟弟赵光义之前的赵匡胤。

赵匡胤确定自己肯定不是被赵光义谋反杀害的,他了解他这个弟弟,没那胆子。最大的可能是自己生病了,或者是发生了意外了,然后赵光义趁虚而入,摘了桃子。

那不管是生病还是发生意外,医生就显得很重要了。

"既然仙画说寿命的长短与医疗水平也有关系,那就要大力的发展医政!"他对自己的心腹近臣道, "医乃仁术,这医政、医学教育、药政还有惠民医局,你等在明天的朝会上都可以提一提,集思广益。”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