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我这不是怕你不要我?祝由...)(2 / 2)

加入书签

"还是不麻烦了"

这时,曹氏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

",怎么不?这可是宫里的御医?"又对颜青棠说,"棠儿,麻烦你了。"

"舅母,这叫什么麻烦。"

说着,颜青棠吩咐素云,让她找个人去请陈女医来。

不多时,陈女医来了。

见来的是个女医,也就三十多岁的模样,其实一开始曹氏和宋文喜都没抱多大希望。

见对方把脉把着把着,眉心越蹙越紧,两人心中甚至有种果然如此之感。

因为在过往的岁月里,他们找过许多所谓的名医,大多是如此。

"能否一舅老爷的腿?"

曹氏了丈夫一眼,见丈夫点了点头,就帮把他的腿搬到罗汉床上,并撩起他的裤腿。

颜青棠则走到的窗边,往外去。

陈女医低头查宋文喜的腿。

但见他的腿出奇得白,显然长久不见日光,又因为长久没用,肌肉萎缩了大半,但却不见青筋,一就是日里被人照料得极好,每日都有按摩的结果。

陈女医在上面按了按,从脚踝一直顺着按倒大腿,每按一下,都会问宋文喜疼不疼,而宋文喜都是摇头。

她收回手,示意曹氏帮忙将裤腿拉下来。

"舅老爷当年可是从马上摔下来,或者被重物轧了腿,之后虽腿骨经络都无事,却偏偏不能再行走?"

闻言,不光曹氏愣住了,连宋文喜都愣了一下。

夫妻二人你我我你,而后一起将目光投向陈女医,点了点头。

"是不是从那以后,舅老爷身体便慢慢虚弱下来,变得畏寒怕冷,每到季节交替之际,总会生些小毛病,小毛病若不管就会变成大病?"

曹氏实在没忍住道:"陈女医,你如何这么清楚?"

陈女医没有答她,道:"我大致明白舅老爷的病因是因何而起了。"

"陈女医那你可知是何病因?我和老爷这些年四处寻找名医,很多名医都说不出所以然来,逼急了只说是与经络有关,旁的他们也不知。"曹氏激动道。

陈女医还是没答她,向宋文喜:"当年舅老爷腿出问题时,应该不在江南一带吧,是在何地?是云贵川,还是滇?"

宋文喜眼中冒出奇异光芒:"陈女医为何如此说?"

曹氏急切又想插言,颜青棠忙扶住她道:"舅母你别急,让陈女医慢慢说。"

"若我没错的话,舅老爷此病非病,乃是当年得罪了什么人,被人咒了。"

"咒?"

陈女医点了点头:"我并不精通这个,只因身边有人会此术,曾听过一个类似的病例。对方也是右手受过伤,但筋骨未断,皮肉也无问题,偏偏左

手连筷子都拿不起,后来经诊断,是被人咒了,也就是中了祝由术。"

"可什么是祝由术?"颜青棠不禁道。

"此法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你们只需知晓医术原本是将各类病症分为了十三科,而祝由科就是第十三科。可祝由科治病要使用符咒,在常人眼里就成了装神弄鬼,久而久之被弃之不用,因此精通祝由科的医者几乎所剩无几。"

顿了顿,陈女医又道:"医者虽少,但会个皮毛借此招摇撞骗的神婆药汉不少,所谓'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明白什么是咒,你们大概就知此法是如何害人了。大致就是借由某处受伤,对你形成心理上的暗示,你觉得自己的腿坏了,不能行走,那腿自然就不能行走了。"

这一番话简直为三人打开了世界,颜青棠和宋文喜若有所思,至于曹氏,她只关心一件事。

"那这样的话,还有没有治?"

陈女医犹豫了下:"治倒是能治,但此人已隐退,常人难以请到他,只有--"说着,她向颜青棠:"大约只有太子殿下,有可能请动。"

颜青棠倒也爽快:"那我去跟他说。"又对曹氏和宋文喜道,"若是能请动,一定让他帮忙请来。"

按下不提,等晚上纪景行回来后,颜青棠便与他说了这件事。

"祝由?如果是陈女医说精通祝由术的人,那就只有宋太医了。"

"宋太医?"

纪景行点了点头:"宋太医并非宫里的太医,原是父皇专用的大夫,后来父皇登基,他便做了太医。但他不在太医院供职,只为父皇母后诊,又性情古怪,确实如陈女医说的那样,已经隐退了很多年。如果按关系来算,其实他应该是陈女医的师公。"

"师公?"

"对,这位宋太医便是那褚女医的丈夫,我之前与你提过。两人算是系出同门吧,但祝由术是宋家家传。"

"那此人可能请来?"

纪景行一笑道:"陈女医都提到我了,那自然能请来。不过宋太医这几年经常携妻子云游在外,怕是一时半会联络不上人。这样,我给京里去一封信,将此事告诉父皇,再由父皇派人给宋太医送信,让他来苏州。"

"那,麻烦你了?"

说到这里,颜青棠有些不好意思,毕竟用他也就罢,现在还要用上当今圣上,是个人都会忐忑。

"麻烦什么?等你随我入京,父皇就是你公公,不麻烦。"

他又来了,又见针插缝开始了。

可颜青棠还能斥他不成?只能含羞带臊地嗔了他一眼。

次日,颜青棠把此事告诉宋文喜夫妇。

其实宋文喜对治腿这事,并不着急,也是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一直期望失望,也都习惯了。

曹氏听闻还得当今去信找人,自然也不敢催促。

说完治腿的事,当下重要的还是推行政。

宋文喜也想试一试,毕竟当年寒窗苦读不过为了做官,如今不用功名就能做官,自然是大喜之事。

且他也知晓太子当下做的事是利国利民,哪个男人心中没有一腔抱负?以前没有,不过是无能为力。

从这天起,舅甥俩便忙碌了起来。

税司和海市衙门又不同,且由于不仅是针对海上贸易,涉及得方方面面更多,要考虑得更周全,才不至于推行不了多久便被废弃,又或是沦为贪官污吏的捞银之地。

最先要起草的便是办法,从各行各业如何收税,各商各家又该如何交税,所税几何,如何收取、存放、转运,乃至如何监管等等。

方方面面,都要周全。

光这个办法,便花费了众多人一个多月的辛劳,期间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光初稿就废了几十遍。

待办法定下,接下来是推行。

而推行更是要用上水磨的功夫,小到小商小贩大到各个商铺织坊工坊,都要告知到位。

一开始,百姓很不理解,觉得这又是朝廷巧立名目想刮老百姓的油。

税司这边,只能把招进来的吏员一一下派到地方,务必要做到与百姓解释清楚。

待到月,税法实施,进城卖货的小贩们突然发现过城门时,没有城门卒管他们要过路钱了。

到了市场,也没有官差来收场地钱,倒是来了税司的人。

如今税司的差役在苏州城也是一道风景,皆是统一服饰,区别于普通衙役官差的制式衣裳,因此人一来,大家便认了出来。

税司的差役会根据小贩们所携带货物几何,相应收取一定的税,少到几文,多到十几文几十文。总的来说,这个价钱比小贩入城后经过层层扒皮,要便宜许多。

因此小贩们虽有些怨言,但也没有太过抵触。

税司的人收过税后,会给小贩出具票据,凭着票据,他这一担货在卖完之前,是不用再交任何钱了。

即使当天卖不完,需要出城,在出城时,只需出具票据,让城门处税司的人在票据上记下余量,下次入城依旧不用交税。

这一行举倒迎来小贩们的赞扬,但是不是真的官府能不能守信,还要试过才知。

不同于小商贩们,那些有铺面店面的商户就要更复杂一些,诸如酒楼、茶楼、戏楼、妓院之类,每个月税司会给定下一个数额,这个数额是经过核算房核算过的,大致与他们每月营业所得相差不大。

商铺需按照这个数额每月缴纳商税,当然若是当月没达到这个数额,商户可以向税司提出异议,只要提供当月账册,就能进行核减。

至于再小一点的商户,每月营收不足五十两的,则给予免收。

对于苏州城内的主业,丝织手工类,税司则有更完善的收税及监管办法。

货物从入城门时,便要核数,在交易后,卖方则要主动前往税司缴纳商税,拿到苏州税司所出的完税/票据后,此后不管转运何处,只要是大梁境内,各地官府路卡皆不得进行盘剥。

若有人私自设卡盘剥,直接告到当地官府,或是苏州税司,之后的事就不用商户操心了。即使当时被盘剥了银两,事后自然会补回来,且私自设卡的不论是哪个官衙都会被追责。

这一场政推行,整整持续了数月,虽一开始难免有人抱怨,可在尝到了只交税一次,便可避免多层盘剥的甜头后,大家俱是纷纷赞扬,都说这政推行得好。

宋文喜更是赞道,连说此法也该在扬州推行。

这税法中关于杜绝层层吃卡拿要,其实大部分都由他补充完善,宋家虽为盐商,可早已苦层层盘剥久矣。

各级官差府衙层层扒皮下面的商户,实际上所得并没有归于朝廷,而是全充了个人荷包,养了一群硕鼠蠹虫。

与此同时,由谋害太子案而引发的这一场震荡,惹得江南及沿海一带人人自危,这时该担忧的是自己的性命,而不是银子。

因此数月来海上一片风平浪静,海盗不见了,走私商不见了,那些洋商及沿海一带的外商们,自然都涌入了苏州海市。

一时间,苏州俨然成了整个大梁最热闹的地方。

自然免不得有洋商抱怨,苏州还是离南海太远,他们过来一趟要走很远的路,建议在福建广州等地也开设大梁朝廷的海市。

对此,纪景行已经在着手准备。

但由于人手不够,只能慢慢来,而去别地开设海市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把海市衙门设立起来。

同时,为了监管海市交易及海市衙门,他又弄出个稽查司,专司监管此事,彼此互相制约。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明明还是初春,如今的苏州城却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纪景行已经开始着手把这整整一套的改革与办法,做成了集册,打算之后带回给朝廷。

很多事,他不可能全凭一己之力去做,只要办法严密,监管得当,交给朝廷派给其他人做也无妨。

他也开始把手边的事转交给其他人,例如窦风还是管着水师,如今却不叫苏州水师,而是改名为东海水师,如今所控范围已经推进到浙江了。

真正的端王世子纪劼,也被他叫到了苏州来,被他派去了浙江。

而他则开始准备回京了,毕竟京里可是催了一次又一次。

颜青棠也开始处理手边事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