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1 章(【不当外人】...)(1 / 2)

加入书签

有了自家亲娘,三娘当即化身娘宝,每天从外头回来都要先扑进她娘怀里撒个娇,再把自己从外头捎回来的好东西分享给亲娘,比如路上捡到的特别好的叶子、中午吃到的特别甜的糖之类的。

当然了,久别重逢的兄弟姐妹们也没被冷落,每天她都要组织兄弟姐妹们开展饭后故事会,主要给他们分享最近的洛阳鲜事以及童叟皆宜的诗。

主要由诗坛老手贺知章以及她的各方小伙伴、老伙伴们倾情提供。

反正,许久不见倍觉生疏什么的,在三娘这里是不存在的。她还积极鼓励兄姊们也多多出去走动,知晓什么有的事务必回来让她们也长长见识。

郭曜他们都是半大少年,自然都是玩的,闻言都是一口答应下来。妹妹已经算是名扬两京的小才女了,他们当哥哥姐姐的可不能落后太多!

最让孩子们高兴的,当然是中秋去别业玩耍。

按照祖孙俩的要求,庄子上已经移栽了不少适合的果树,连葡萄架子都搭好了,甚至还挖来株颇老的葡萄。这便是舍得花钱的好处了,不必等它们一年一年地长,第二年兴许就能吃上自家庄子产出的时令果子!

三娘上次只是在挑选别业的时候在里头逛了一圈,这次终于可以住在自家别业里了,自然开心地带着弟弟妹妹们到处跑来跑去。

上次萧家也在嵩山东溪这边置办了别业,到了下午萧戡又屁颠屁颠跑过来找三娘玩,一起带着弹弓去祸害嵩山这边的雀鸟。

到傍晚,两家人就吃起了香喷喷的炸雀儿,郭家祖父还和驸马萧衡乐呵呵地拿来下酒。

他俩一个已经致仕的武将,一个没有实职的驸马都尉,都是游离于朝堂之外的闲散人士,时不时凑一起喝几杯问题倒是不大。

中秋节有三天假期,第一天三娘她们都疯玩一整天,都睡得格外香沉。

翌日一早,天微微亮,三娘已经爬起床来,精力旺盛地拉着她哥陪她出门遛弯,到人把鸡放到竹林里散养,她便跟着鸡在竹林间溜达,走着走着便走到王维家。

他弟王缙如今恰好在登封县当官,可以就近奉养他们母亲,如今王维回了嵩山,兄弟俩正好一起过个小节。

三娘一点都不怕生,既然不知不觉走到了王维住处,索性便在人家家里蹭了顿早饭。吃着吃着还反过来给王维介绍哪样朝食最好吃,仿佛她才是请人吃饭的东道主似的。

王缙等三娘兄妹俩吃饱喝足去别处遛弯,对王维说道:"你收了这么个学生,我们倒是放心多了。"

自从嫂嫂去世,王缙时常担心他哥离群索居,越来越有佛性。他们母亲在他们幼时便潜心修禅、不理俗务,连带他这位兄长也依稀有向佛之心。

倒不是说这就不好,只是作为亲兄弟他总归还是想兄长能活得开怀畅快些。

另一边,三娘和她哥郭曜沿着山麓到处溜达,嘴里还讨论起来:"你说刚才那位是不是老师以前惦记着的'山东兄弟'?"

郭曜是三娘从小嚯嚯到大的受害者之一,一听三娘这话就想起她在自己耳边背了许多回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点着头回答:"应该是吧。"

三娘便和他探讨起山东是哪个山的东边。

郭曜:“……”

你刚才怎么不和王维本人讨论!

三娘这边在嵩山脚下欢度中秋,洛阳那边也是十分热闹。

自从李俨兄弟俩与三娘她们商量好应对方针,便有意识地与凭借年龄优势亲近李隆基,李俅更是积极前往宁王府上跟汝阳郡王李琎学羯鼓。

汝阳郡王李琎小字花奴,乃是宁王李宪之子,深得李隆基喜。

许是因为寿王小时候寄养在宁王府的缘故,早些年李隆基时常携武惠妃到宁王府儿子,每次过来总要听花奴击羯鼓。

据传有次李隆基亲自摘了朵槿花别到汝阳郡王头上,汝阳郡王犹自击鼓,鼓声愈加激烈,槿花却纹丝不动,可见其技艺之高。

李俨作为皇长孙不好到处跑,李俅想去寻这位大他们许多岁的堂叔学羯鼓却没人会拦着。

李俅便成了宁王府常客。

宁王虽然只玩乐、不管朝政,如今他是李隆基唯一重的兄弟了,关键时刻说不定还能说得上话。可他养过寿王许多年,真遇到李俨梦中那场"一日杀三子"的惨祸,未必(粉扑-儿文=!學)会出面为太子李瑛说话。

两京之中除了张九龄这些文臣,竟是无人站在他们这边。

偏偏文臣是不能交通太子的,真要和东宫密切往来那可是犯了大忌讳。

李俨兄弟俩商量过后,由李俨负责在东宫中劝着他们爹少发牢骚多亲近李隆基,而李俅负责往宫外多开拓开拓关系网。

这不,他厚着脸皮成为宁王府常客以后,与宁王一家的关系亲近了许多。

李俅读不太行,在羯鼓方面却当真有些天赋,汝阳郡王也乐于教他。

虽然可能还是比不上寿王直接住在宁王府那么亲近,但好歹也算混了个脸熟。

还有三娘这个外援在,他们如今倒也不至于两眼抓瞎。

中秋这日,李隆基邀宁王、玉真公主入宫赴宴,东宫自然也在。

酒到酣处,李隆基笑着说道:"许久没听花奴击鼓了。"

宁王哈哈笑道:“我倒是常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