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 章(【可不一定】...)(2 / 2)

加入书签

别三娘年纪小,她做事有主意得很。听她叔问要不要吃了斋食再走,她马上又逮着机会和王维搭话:“您常来这边吗?”

王维本来已经准备离去,听三娘这么一问又涵养极佳地回答:“某客居于此。”

三娘听懂了,这位摩诘先生就住在这里。她两眼一亮,知道自己问对人啦!

“您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吗?”三娘积极追问。

听叔说出去吃饭最好找常客问清楚哪道菜最好吃,不能问店家或伙计,不然会被他们给坑了。

至于她叔之所以会这么谆谆告诫她,当然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被坑的那个——当时他花了大价钱吃了超难吃的菜、买了超难喝的酒,简直一肚子火,回来后和三娘念叨了好几回。

这不,三娘不仅记下了,还活学活用地实践起来。

王维想到自己也该用饭了,索性亲自领着她们去斋堂。

寺中有“梆响过堂”的惯例,斋堂外悬着木梆子,到饭点时便敲得梆梆作响,提醒寺僧和租客们该用斋餐了。

三娘一行人来到斋堂外时正好到有人在敲梆,清脆的梆声传得老远,引得她好奇地驻足了过去。

对小孩儿来说什么事物都很鲜,她认真观察了半天,觉得这东西很有用,哒哒哒地跑过去问那个敲梆的小沙弥:“这个能敲得很响的东西叫什么?怎么做的?”

郭幼明只觉一眨眼的功夫他那么大一侄女儿就不见了,赶忙跟过去抱起三娘教育道:“在外面不能乱跑知不知道?仔细让人把你抱走卖掉!”

三娘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相当诚恳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又继续转过头一脸期待地向小沙弥,似乎真的非常需要这个能挂在门口敲得倍儿响的梆子。

郭幼明:“………”

总感觉提前体会到了给人当阿耶的辛酸,想来他阿耶每次到他诚恳认错、从不悔改的态度时都气得不轻。

三娘一点都不晓得她叔复杂的心路历程。

她兴致勃勃地问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东西,才跟她叔说起自己的伟大构想:“这个听起来很容易弄,一会回到家我就让阿翁挂一个到叔房门外,这样叔以后就没法睡懒觉啦!”

须知幼崽的精力十分旺盛,家里人平时外出的外出、读的读,就郭幼明这么个终日无所事事的闲散人士可以给她当陪玩,三娘自然对郭幼明时常睡到日上三竿这事儿十分不满。

所以到小沙弥敲梆子时她立刻来劲了。

世上竟有这等叫醒神器,她一定要拥有!

郭幼明:?????

我真是谢谢你啊,想法多多的小阿晗。

旁听了全程的王维和郭曜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几人相携入了斋堂,里头已经飘起了食物的香味。哪怕没有荤腥,大荐福寺的斋餐闻起来也很不错,至少三娘感觉自己有点饿了。

她力邀王维等会一起把斋食交换着吃,这样他们都可以尝到好多种不同的美味!

王维没有拒绝。

最终这顿饭在三娘的主持下把每样吃食都互换了一轮,所有人都吃得非常丰盛。

回去的时候远还没到宵禁的点,叔侄三人便又优哉游哉地往回走。

郭曜已经开始读了,路上忍不住与三娘说起刚才那位摩诘居士可能是位非常有名的大才子。

三娘听后笃定地道:“他长得这般好,才华肯定不会差!”

郭曜闻言了眼旁边的叔,嘴里还说道:“那可不一定。”

郭幼明:?

你什么意思?

你小子那眼神是什么意思?

说话就说话,你我做什么?

郭曜转开眼,不他们家叔投来的愤怒目光,摸着三娘脑袋给她背起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后还重点强调这是人家王维十七岁的时候写的。

有的人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却还是文不成武不就,估摸着十七岁时也不会有多大改变,人和人可真是不能比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