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青牛镇24(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四章

岑越和二苗约了买小野草莓的苗, 也没说时间几天,可都快十天了,也没见人来,岑越的衣架做好了, 还是慢慢做的, 那几天齐少扉的玩变成了磨木头。

打磨的光光滑滑的没毛刺。

“别是贪了五文钱不来了吧。”梅香说。她也不愿这么想, 要是三四天的还好说, 怕被什么绊住了,可都快十天了,还没见来, 最近也没下雨。

说完又懊恼, “我忘了问他家住哪里姓什么了, 只知道叫个二苗,找都没法找。”

“知道了为了五文钱你还跑一趟啊?路上来回都不够你受的。”刘妈妈觉得吃了亏当教训, “别在郎君跟前说,省的郎君心里不好受。”

梅香说知道。

买小野草莓是郎君买的, 也是郎君信了那个二苗, 前些天,三少爷天天问郎君二苗来了没,那是惦记着糖葫芦, 现在三少爷都不问了。

梅香只能心里愤愤,咋就信了那个小哥儿呢。看着人小, 说话也直, 人还老实,就不该信的, 郎君心善, 她得提醒来着。

可惜了五文钱。

岑越到没有难受, 他还是觉得二苗不会跑路,有些怕被什么耽误了,他想的多,别是摘小草莓时从山上掉下来受伤了,听二苗说,这野果子在山里挺难摘的,所以卖的贵。

所以当时说不急,让注意安全。

小院子门口外的竹子最后还是拔了,岑越本来想在那儿种草莓苗,离井口近方便浇水,最关键是那边比较阴凉,一天日照只有几个小时,草莓就喜阴凉,需要阳光但不要太晒。

所以正正合适,没想到地刨了,苗子没到。

辛苦他家阿扉了,当时拔竹子开垦小菜田,阿扉学的很认真仔细。

刘妈妈给做的短打都做好了,花了四天时间,用的就是月初岑越大闹前院,老爷送的布,那布很软,不像岑越之前在家穿的粗布麻衣,做完后齐少扉迫不及待上了身。

岑越夸好看。

从一个文质翩翩不说话瞧着高冷有气势的大帅书生少爷,变成了家底殷实肩不能挑的白面俊朗农户小哥。

齐少扉挨了夸,是‘下地干活’都有力气,挥着锄头仔细开田,又给浇了水,干活很卖力气。岑越:……他家阿扉真的好哄。

布料多还有富裕的,刘妈妈见郎君爱穿裋褐,就给郎君也做了一套,这不第二套都做好了,今个说起二苗的事。

“算了不提了,明日到了月中,郎君和三少爷要去大院吃圆夜饭。”刘妈妈换了话题,“这衣裳就不能穿了,提醒一下郎君。”

梅香说知道了。

晌午过后,等郎君睡醒,梅香说了明日要去大院吃饭这事,“老爷白日很少在家,明日圆夜饭郎君和三少爷晌午过后去就成了,到时候我叫郎君。”

“齐少修也出现吗?”岑越问。

梅香一愣,郎君怎么问起四少爷去不去?如实说:“去的,就是林姨娘、程姨娘也去。”

听着还挺大场面的。

所以那次齐少扉压着齐少修打,闹得大,齐老爷才生了大气,罚了齐少扉小院的银钱,被刘妈妈背地里念叨多了。

齐少扉一听要去大院吃席就有些不乐意,情绪都挂在脸上,岑越说:“有我在呢。”

“要是、要是,他欺负越越呢。”齐少扉闷闷不乐不开心。

岑越:“谁欺负我?齐少修吗?”然后冷笑一声,“我正盼着见见那个小胖子!”

婚礼当日,拜堂的时候岑越见过齐少修,当时不知道瓜葛,言语还算是客气,形容‘高高壮壮’的小男孩,这会话风就变了,成了小胖子了。

可见岑越和齐少扉的感情增进。

“有我在,不怕。”

齐少扉是崇拜目光看越越,越越怎么这么厉害呀。岑越很受用,其实他也没想好怎么‘对付’齐少修,毕竟说起来齐少修十一岁,还是个小孩——

可他家阿扉才五岁!

所以说起来,还是齐少修不是东西。岑越磨牙想。那小子最好乖乖的,别惹到他们跟前,不然管他几岁,让他好好会会。

天越来越长,傍晚时余光落在院子里。

岑越陪着阿扉玩了一会挑棍子,上次回门,铁蛋的棍很是宝贝,只借他们玩了玩,一颗糖算作租赁费用,末了回去时,铁蛋就要走了一把棍。

齐少扉还挺眼馋的,不过当时装的很大人,并没有表现出来。

岑越后来知道是刘妈妈教的,说三朝回门陪郎君回去,不能太小孩子气了,要大大方方的给郎君撑脸面。

齐少扉都记着呢。

于是拔下的那几颗竹子,岑越买的做木货工具都在,顺手就给阿扉做了一把,两人一道干,阿扉磨过衣架,那会做的很熟练,岑越还做了个盒子装竹棍,本来打算盒子刻个‘阿扉’两字。

结果作罢。岑越是理直气壮想小岑越不识字,肯定不成,实际上是阿扉笔画太多了,算了。

于是改给盒子刻了个星星。这个简单。

齐少扉收到礼物可宝贝了,很是认真的擦了擦,拿着去了书房。岑越第一次迈进书房,跟他想的不一样,里头书架没多少书了。

梅香提起来就带气,“前头都搬走了,说三少爷现在用不上,四少爷正上进,书这是稀罕东西,别浪费了。”可恨的紧。

主要是齐老爷发的话。

小院就不敢反对。

时下读书科举对寻常人家来说很是艰难,资源稀缺,一是书籍,二就是授课老师。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拜师的重要,进了师门,才会倾囊相授。

启蒙上私塾这类,那不算正经老师,称夫子。

就是小地主家庭的齐家,当年供齐少扉读书,市面上买的书不提,许多书本还是许家送来的手抄本,可见外面不流通,比较稀罕。在齐老爷观念中,三儿子现在不中用,那些书摆着浪费,不如让四儿子看,没准家里再出个苗子是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