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盛唐明月(1 / 2)

加入书签

唐皇李隆基所在的天宝年间,迎来另一场变局,李隆基似乎很有可能被强行退位。

而其他平行时空,骂声犹未平息。

睢阳发生的一切,突破了所有人的底线。

可归根究底,该怪谁呢?怪张巡吗?骂他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但更多的人亦明白其中逼不得已之处。怪安禄山吗?尽管他已经身死,却以一己之力掀开这场浩劫的帷幕,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自然要算在他身上。可最该骂的无疑是天子李隆基。

平行时空,女帝武则天毫不犹豫下旨,废了临淄王——她可不管李隆基所开创的开元盛世有多辉煌,反正最后都在安史之乱下沦落成泥。倘若让天下百姓来选择,恐怕宁愿上位的天子是个平庸守成之主,尽管无法有所作为,也不至于败坏天下罢!

开元盛世再如何辉煌灿烂,享受到最大好处的依旧是上层,百姓的日子就算比从前好一些,提升也有上限,可安史之乱的黑暗混乱,却是将无数百姓打入了地狱啊!

是以,这一道旨意并未引来多少人的反对,民间的百姓反而纷纷松了一口气。

……他们宁可不要那盛世,也不想被战乱波及。盛世未见得能够惠及到他们,可一旦天下大乱,又有几家几户能得太平?

不过武则天也并非赶尽杀绝,只是废掉了李隆基的身份,以庶人之身辗转流放各地。

倘若他能尝遍民间疾苦,受到砥砺磨练,不仅心气不丧,反而愈发奋发向上,从此更体谅百姓之苦,说不得将来还能重归长安,列为继承人选——毕竟,既然他能开创开元盛世,能力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在一群矮个子的李唐皇室中也算高个子。

当然了,倘若李隆基就此一蹶不振,这些后事也就休提。武则天大可选一个守成之君,只要其安安分分不乱搞事就行了。

——至于说在李唐皇室之外另选人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远近亲疏乃是人之常情,她总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子孙另选他人吧?否则将来九泉之下,又有谁为她祭祀?

念及此处,一代女皇也不禁惆怅一时。

……终究是一个难解的死局啊!……武周一朝,终究只能昙花一现。

不知何时,水镜中睢阳城的画面渐渐模糊消失,轻而淡的云雾重新布满了镜面——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安史之乱,诚

然是大唐建立以来面临的最惨痛浩劫,然而大唐国运未绝,遂有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相继自相残杀,有李泌、郭子仪、颜杲卿、张巡之流前赴后继、出生入死。】

【以区区数千人坚守睢阳十个月,张巡终究不负大唐,大唐却有负于张巡,有富于睢城百姓!睢阳满城百姓的牺牲,为郭子仪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朝廷得以收复两京,让大唐江山得以继续绵延不倒。】

【但从此以后的大唐王朝,可还是人们心中那个“九天捭闺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唐玄宗李隆基以后的大唐天子,又有几人能够名传于后世?】

【——恐怕后世之人对中晚唐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句“长安六陷,天子九迁”罢!】好家伙,这一句暴击,让唐玄宗李隆基以前的历任大唐天子,都气得血压直升。"堂堂天子弃都而逃,这种事情哪怕只做出一次,都足以令大唐丢脸几千年!"“何况这还不是一次,而是九次,九次啊!”

李世民完全没心思欣赏什么异族酋长的歌舞,只是死死盯着高悬的水镜,恨不得仙人立刻就将那些个弃都而逃的皇帝曝光出来,把他们的名字通通都记在小本本上!

"——我大唐怎会有这般多的窝囊废!"

唐高祖李渊气得吹胡子瞪眼,他一拍作案,豁然从座位上站起:“二郎,看看你的子孙后代,看看他们干的好事!"

李世民打出一排问号: "???"——父皇啊父皇,何必互相伤害呢?"朕的子孙不就是父皇你的子孙吗?"李渊: "……"说的好有道理啊。他轻咳一声,仿佛无事发生般坐了回去。

而镜中人还在持续对他们发出暴击——

【太宗皇帝驰骋天下,令番邦小国为之拜服,甘愿为其殉死,共遵其为天可汗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那开元盛世的辉煌灿烂,从此成为了无数唐人心中的旧梦。】

【梦醒后,唯有天灾人祸、山河无光。地方蕃镇割据、中央宦官横行,偶有天子企图振兴社稷,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更多的大唐天子在醉生梦死中一日日摆烂,沉醉于温柔乡中一去不返。若是哪一日地方节度使一个不高兴攻入长安,大不了学习先辈弃都而逃,将蜀地当做第二故乡!】

【真真可以学刘阿斗,乐颠颠来一句:】

/>【”——此间乐,不思长安也!”】

【偏偏这样的大唐,曾经有过那样梦幻般的开篇,却像是烟花升到最高点后突然破碎,叫后人岂不哀哉,痛哉,惜哉!】

【偏偏这样的大唐,仍有无数人痴心眷恋,为之捐躯赴难,出生入死。郭子仪不惜一生救火,张巡不顾身前身后名,更有域外孤军为大唐独守五十载——】

水镜之中,一张偌大的大唐地图浮现出来,星星点点光辉在每一个角落上升起,像是无数人的力量汇聚成了火炬,共同托举起已经四分五裂的大唐,镜头不断放大,最终定格在孤悬西域的地图一角。

两块被染成斑驳彩色的地区出现在镜中,分别标注着“北庭节度”与“安西节度”。而镜中人的声音这才幽幽响起——

【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宛如一个分水岭,截断了大唐的盛世,将大唐王朝的历史划分成两段,不仅大唐本身由盛转衰,大唐在西域的统治更是急转直下。】

【安史之乱时,为了平定叛乱,唐肃宗李亨诏令天下兵马秦王,是以本该镇压西域各国的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节度使,都纷纷抽调精锐前往中原,勤王平叛!而心怀不轨的吐藩便趁势而起,一举占领河西走廊,切断了西域和中原之间的联系,从此, “关陇失守,东西阻绝”!】

【就在中原忙着平叛的这段时间,土藩军队在河西攻城略地,大唐军镇纷纷沦陷,最终,居然只剩下李元忠坚守的北庭都护府和郭昕坚守的安西都护府,由于与沙陀突厥和回纥结盟,这才得以幸存下来。】

【精锐部队都被抽调往中原,留守西域的他们有多艰难可想而知,与中原断绝消息的十余年间,两人始终不忘遣使奉表,多次派人回中原联系朝廷,却始终无法突破吐国占领的河西走廊,重新回到长安。】

【以至于他们甚至不知道大唐新君继位,年号更替,却始终在西域苦苦坚守。】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建中二年(公元782年),李元忠、郭昕二人派遣的信使,不远万里绕道,从回纥等部落经过,终于抵达长安。长安城里的天子这才知道——原来西域还有两支军队在苦苦坚守,北庭和安西二镇依旧飘扬着大唐旌旗!】

br />

【这一守,就耗尽了他们的余生。】

【——公元786年,李元忠去世,杨袭古接替了他的位置,短短短年后,土藩军队大举进攻,前来救援的回纥军队遭遇大败,北庭都护府失陷,安西都护府从此成为了大唐落在西域地界的一棵独苗。】

【自此之后,安西与中原的联系再度断绝,郭昕率领着西域最后的唐军日复一日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直至埋骨异乡!】

【从他们接受任命来到这片土地上,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五十年。大半生背井离乡,在西域出生入死,与大漠风沙为伴,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可曾眺望东方,灵魂随夕阳一同前往那念念不忘的长安?】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声响了起来。

一声又一声。

节奏越来越急促的鼓声中,漫天风沙自大漠尽头卷来,残破的古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大唐的旌旗在城头上高高飘扬。

白发苍苍的郭昕远与满城白发兵伫立在这面旌旗下,挺直着大唐不倒的脊梁。远处沙尘滚滚,大股军队来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