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1. 有异心 儿子使人培育粮种胤禛是知……(1 / 2)

加入书签

儿子使人培育粮种胤禛是知道的,毕竟所谓踅摸到的‘种地好手’不少都是从圆明园的多稼如云薅过去的。但他没有过多关注,因为他没觉得会很快出成果。

今日看来,倒是他小瞧人了。以儿子素来的秉性,既然能在万寿节上拿出来,那必然是出了不亚于甜菜的成果。

胤禛心中有了计较:“呈上来。”

弘书亲自送上去,胤禛一页页看的仔细,尽管心中已有准备,但随着一项项翔实的数据在眼前流过,他仍不可避免的情绪起伏起来。

直到映入眼帘的开始变成新作物的推广计划和食用指南以及部分菜谱,他才情绪激荡地放下汇报,眼含赞许地看向儿子:“夸尔之言朕在立你为太子已说过许多,今日不再赘述,只望你往后每日如今日,不忘初心、常念小民。”

弘书郑重受教:“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胤禛虽然没有多说,但在场的重臣都十分了解他的性子,立刻明白太子殿下这次恐怕又是拿出了了不得的成果。

迫于同僚们的眼神压力,允祥‘不得不’站出来:“皇上,不知臣等能否一观太子殿下的贺礼。”

胤禛当然不介意,毕竟之后推广的事他还打算让好十三弟去给儿子站站台呢:“去,拿给你十三叔和军机处几位爱卿看看。”

弘书接过,笑道:“光看干巴巴的文字没什么意思,儿臣提前让人准备了一些新作物做成的吃食,不如请诸位大人边吃边看?”

胤禛在看到后头的菜谱时就知道儿子又有打算,没好气地道:“你都准备好了,朕还能不答应?”

这话有阴阳怪气的嫌疑,弘书嘿嘿一笑,低声道:“您放心,只有您面前这盘是儿臣亲手做的,其他的儿臣都只动了个嘴。”

这臭小子,难不成还觉得他会喝醋?胤禛嘴角抽了抽,要不是底下那么多人,真想给他后脑勺来一下,压声骂道:“就算你想做,也得能做的过来。快滚吧。”

弘书滚下去的同时,给等在门边的人打了个手势,很快,便有太监们鱼贯而入,一桌一桌的上菜。

拔丝红薯、蚂蚁上树、酸辣土豆丝、豌豆炒玉米。

弘书让人提前准备的菜色并不多,而且都是做法比较简单的家常菜,毕竟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推广,家常就意味着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推广起来会更容易。

殿中众人看着色香俱全的美食,不由食指大动,而因为拔丝红薯的甜味实在侵略性太强,大多数人的第一筷子都是伸向了这道菜。

一口下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眯起眼睛,外脆里嫩,香甜入味,糖丝不断,又甜又糯又拉丝,这是什么神仙食材!

决定了,回去就让自家庄子改种红薯!

最爱吃甜食却又被限制的福惠暗自陶醉的享受完,正想再夹一块,却发现盘子空了!

是谁!!

他气鼓鼓地去看同桌的三哥、五哥、堂兄等人,被看的人却都移开视线,一个也不与对视。

竟然都!这群人,还有没有一点爱护幼弟的兄长样子!

福惠气成河豚,弘时作为年纪最大的到底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指给他指豌豆炒玉米:“小七你快尝尝这个,这个也是甜的。”

福惠用豌豆炒玉米把嘴巴塞满时,允祥等人也已看完粮种培育的成果,哪怕他们还没尝新菜,但只要看看其他人的表现,他们就已经深刻的明白,大清百姓的餐桌,要更加丰盛了!大清的子民,能养得起更多的孩子了!

“皇上,太子殿下所献几种新作物,实系瑞种。”礼部尚书常寿率先站出来道,“其恰逢储君立后丰收,臣以为此乃天赐祥瑞,以昭储君仁德。太子殿下得天钟爱,我大清必能锡福黎庶、衣食充盈!”

虽然这话很明显是在夸他,为他站台,但弘书却听得皱起眉头,他搞育种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一方面也是想引导大家往科学的方向走,可不是为了给自己弄什么祥瑞。

常寿的这个‘好心’,恕他接受不了。

“皇阿玛,诚如常大人所说,几种新作物确实能称得上瑞种,但儿臣以为,此与儿臣并无半点关系。”虽然不想接受‘好心’,但常寿却也不是针对他,弘书也就没有落他的脸面,“红薯、土豆、玉米,实际原产于南北亚墨利加洲,当地的百姓种植它们少说也有几千年了,就像中原的祖先们种植粟麦一样,是经过长久的培育才有如今的样子,儿臣只不过用先祖们的经验将这些外来物再次培育而已,能有如今成果,全是人力,与天无关,更与儿臣是否仁德无关。”

“常大人,即便真是天降祥瑞,也与孤无关,而是尔等大臣公忠体国、实心爱民,才感召天和。”

常寿一番话后,其实有不少人想附和他,奈何太子殿下站出来反驳的太快,把一些话都到了嗓子眼的人生生噎了回去。

胤禛对祥瑞的态度一直有点模棱两可,一边警告督抚大臣们不许献祥瑞,一边却又因为鄂尔泰的一封奏报贵州祥云的折子给贵州全体官员加了一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