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 日进斗金(2 / 2)

加入书签

笔墨纸砚和字帖不必多说,在古代考科举可比现代高考难多了,没有一手好字,你连秀才这一关都过不去,更别说举人进士了。

而字,只能靠练,笔墨纸是消耗品,哪怕是最便宜的,一年的耗费也不少。名家字帖就更贵,这时候书局求名人墨宝出字帖,虽然达不到一字千金那么夸张,但一字十几两也并不少见,这些钱都是要从买字帖的人身上赚回来的。

至于像是历史留名的书法大家们的字帖,那就不是能买得到了,基本都是各大家族的私藏,只给族中弟子观摩练习,绝不会流通出去。

束惰和经籍注解更是大头中的大头,三百干你能买得起,但你买来就能自己看会吗?不可能,没有拼音、没有字典,你书买回来不找人教根本连字都不认识、不会读。还有四书五经,能买四书五经的人肯定是识字了,那他就能自学了吗?不能。现在虽然有句读,但像四书五经这类圣贤书,是没有断句的,没有人教,普通人连断句都断不对,更不用说理解其中意思和典故了。

什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是建立在已经有足够的的积累和学识上,你让一个才识字的人将吴下阿蒙读一百遍,在不知道典故的情况下,他就能自动明白这个成语是比喻人学识尚浅吗?不可能。

经籍注解就相当于后世的辅导书,甚至它的作用比辅导书还要重要一些,因为现在的夫子教学也是按照经籍注解来教的。经典的经籍注解已经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它根本很少在市面流通,你想买都买不到。像徐以恒前文吐槽过的《朱子注解》、《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这就是人家夫子和书院所私有的,除了世家大族有私藏,贫寒出身的学子想要看这几本书,只能去这几个地方拜师或者交钱入学。

书院、老师、启蒙、束俺这些不是一个书局能解决的,弘书决定先从已经识字能自学的读书人群体入手,扶持贫寒学子,提高进士举人中贫寒学子的比例: "惠民书局第一阶段的目标放在经籍注解和字帖上,我翻看了宫中藏书目录,已经挑出一些经典的圣人注解和名人字帖,你看看。前期就以这些为主打,把印刷机给我放开了印,每本价格都给我压到1两以下。"

弘扫了一眼目录,有些吃惊: “六阿哥,这些书字数都不少,即便是以新式印刷机的效率,压到1两以下也是完全亏本的,更别说您还打算全国一个价,光是把这些书运过去的费用,都不止一两了“@无限好文 尺在

。西无限好文,尽往自江文学城

“我知道,你不用担心亏本的问题。”弘书当然明白,这些他都已经算清楚了,有阿玛才给的那些皇庄和矿山,他亏本的底气很足,“铺□□那已经是相当后面的计划了,真到那个阶段,印刷机数量会更多,到时候直接在当地建印刷厂便是,运输也会更加高效,成本都会压下来的。”

任何事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当然不会花几年时间只搞一个书局,将前期框架搭建起来后,他就会全权交给弘暾,转去忙别的。

“你现在不用考虑这些,你要负责的,就是确定铺面、招人、安排印刷、与各方打交道。今年内,先在京城和周边县城将书局开起来,站稳脚跟,然后培养可靠的人手,等明年开始一步一步往外拓展的时候,不会无人可用……”

连续入宫开了三天小会,弘暾才算将前期计划完全梳理清,顶着月色回家,没想到会在门口碰见他阿玛。

“阿玛。”弘暾见礼,好奇,“您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