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章 弹劾(2 / 2)

加入书签

李三桩心动了,虽然他不识字,虽然不知道这报纸买回去有什么用,但是、但是它只要两个铜板啊!他一斤柴火都卖四个铜板呢!

这便宜不占简直就是吃亏!

李三桩的手自己钻进怀里摸出两个铜板:"来一份。"

“好啦。”赵七收下铜板,递上一份报纸,一蹦一跳地离开。

李三桩摸着手中的报纸有些恍惚,他、他竟然买书了,他李三桩竟然也能买书了!他老李家的祖坟是不是要冒青烟了?回家,回家,回去就把书盖在婆娘肚子上,这一胎一定能生个有出息的小子。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李三桩踏上了回家的路。

第二期《京城周报》继续大卖,四天时间,两万份全部卖光,街头巷尾都能听到人们大声地讨论着上面刊登的新闻。

弘书看着报社交上来的调差报告满意点头,看来下一期可以继续增量,先增三千份吧,步子别迈太大,一步一步来。

刚将报告放下,养心殿来人传召。

“皇阿玛,您找我什么事?”弘书疑惑,阿玛平时很忙的,基本是他主动来觐见,很少传召。

胤指着御桌一角的一堆折子:“看看。”

弘书更疑惑了,突然叫他过来看折子干什么?

取下最上面一本打开一瞧,原来是弹劾允禧的。

嗯?弹劾允禧的?

弘书立刻打起精神,难道允禧背着他干了什么违法犯罪、道德败坏的事情?要是真有,他一定不会包庇,不过看在这些年的交情上,他可以帮忙争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结果细细看过,这一道折子却是弹劾允禧利用报纸谣言惑众、煽动民心,证据就是报纸报道了张四方冬魁案后,旗人民人互殴案短时间内大大增多,旗人受伤严重者颇多。

“……”弘书一言难尽地看向阿玛,“这官员是怎么选上来的?”

胤禧只抬抬下巴:“都看完。”

弘书眉头微皱,直觉不对,快速将这一堆折子全部翻看一遍,越看眉头皱的越深。

这一堆折子全是弹劾允禧和弘暾的,除了一两件是两人私事以外,其余弹劾的点都与报纸相关。

有说报纸矫改圣旨的,有说妄评圣上的,最离谱的是一个官员从报道黄河水清的新闻里挑刺,说这篇文章 浊’字出现的次数比 ‘清’字多,且 ‘浊’于‘清’前,是讽刺朝堂不清,侮辱大清国。

弘书看的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这人是不是不知道这报纸后面的人是他?

深吸了几口气,将被这些脑残气出来的火气压下去,弘书道:“有人针对报社。”

胤点了点那些明显就是在牵强附会的奏折道:“这些没什么,一群尸位素餐之徒,朕自会处置。但这只是开始,叫你来看是要你警醒些,别觉得一切都顺风顺水,你在宫里没人能钻得了空子,允禧和弘暾在宫外就不一定了,别叫他们阴沟里翻了船,牵累到你。"

他当然会全力护着自己的儿子,但允禧和弘暾就不好说了,不是他冷血,而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很多时候不得不妥协。

虽然已经将老八这些政敌清理干净,好似大权在握,但胤自己知道,因为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之事,朝廷上上下下不知道潜伏着多少反对的人,哪怕是十三,但凡他有一点放松,这群人都能一拥而上把十三吃干抹净。

弘昌就是例子。

“是,儿臣明白。”

弘书心情略有些沉重的离开养心殿,他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金元宝,不会人人都喜欢,报纸看着没什么,但其实得罪人的时候不会少,也会触动到一些群体的利益。

这次这么集中的弹劾,背后肯定是有人指使的,但是指使的人也不会去指定手下弹劾的具体内容。

就像那个弹劾允禧利用报纸谣言惑众、煽动民人反抗旗人的官员,他的强功理由肯定是他自己想的,而从这个理由就能看出,他代表的是屁股完全坐在旗人那一边的集体利益,认为民人就该任由旗人欺凌,不该反抗,张四就该判死刑。只是阿玛明旨下发,他们不敢反对,自己身份特殊,他们也不敢针对,就将枪口对向允禧、对向报纸。

像今天这样的针对,以后只会越来越多,不可避免。

不过没关系,弘书转瞬坚定心智,现在这些不算什么,他以后要走的路,注定少不了敌人,如今这些开胃菜,拿来锻炼允禧和弘暾正好。

“这些人是不是有病?!”

听完弘书复述的弹劾内容,允禧忍不住骂道: “这得是长成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出这样的理由弹劾我!"

弘暾比他冷静些:“禧叔别生气,这还不算什么,有些弹劾我阿玛的理由才叫离谱呢。”

“不行,我忍不了。”允禧就差撸袖子了,“我一定要亲自去查,到底是谁看不得我好!”

弘书道:"你可以查,但不要妄动,先看看皇阿玛会如何处置。"

阿玛说他会处置,肯定不是只处置弹劾的那群人,背后的指使者一定会被揪出来。

允禧憋着气答应:“我明白。”

出宫后,允禧和弘一起,全力查这群弹弹劾的人有什么共同点,最近又都与什么人有接触。

在允禧和弘暾查出眉目前,胤已经拿到结果。

“蔡温。”胤眉头紧皱,问道,“确认背后之人是他?”

负责此事的人估计也觉得蔡温这个名字不够有说服力,还特意多查了一番,解释道: "是,奴才查到的,是蔡温联系众多浙江士子,搭上恭亲王府上长吏的线,利用恭亲王声名制造了这次弹劾。"

胤唇线紧绷,将来人挥退,思虑良久后,提笔写下隆科多的名字。

蔡温不老老实实低调做人,竟还敢兴风起浪针对弘书?

针对弘书是假,试探他恐怕才是真。

隆科多,不能留了。

胤在隆科多的名字上重重划下一笔。

到底手段稚嫩,允禧和弘暾花了几日才查出些眉目。

“浙江士子?”允禧皱眉看着调查出来的结果,总觉得有些离谱,一群人一起算计他们什么的,行动力、组织力这么高的吗?

“咱们有得罪过哪位浙江出身的大臣吗?”他只能往这个方向想。

弘暾摇摇头,又想了想,猜测道:“是不是上期报纸的那篇文章?”

允禧稍微一回想,就想起一篇和浙江有关的: “辟谣海宁屠城的那篇?不是吧,咱们报道的不是事实吗,又没污蔑他们,本来就是几个浙江人炮制的谣言啊。"

弘暾道:“可能他们觉得不该点名造谣的是浙江人吧,觉得咱们在抹黑他们?加上他们最近日子不好过,所以找咱们出气?”

允禧皱着眉:“我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那,继续查?”弘暾问道。

允禧坚决道:“继续查,盯着这帮浙江人,我就不信了,查不出一个幕后主使。”

结果没时两大,这群人全被个狱了,罪名是与祭地朋克。

允禧目瞪口呆:“这,皇上的效率也太快了,所以主使之人是蔡廷?咱们有得罪过他吗?而且他不是因为诬告岳钟琪正在接受审查吗,还敢伸手针对咱们?"

弘暾悄悄道:“恐怕不是针对咱们,我听阿玛说了两句,这事牵扯蛮大的,咱们就是个由头。”

允禧立刻来了精神:“好侄儿,快说说,十三哥还说什么了。”

弘暾干脆利落的摇头:“没了。”

“就这么没了?”引么历皱着眉,不满地看向沈归,“沈先生,你之前说的计划可不是这样的。”

沈归道: "此次是草民估算有失,只想着这群浙江士子因蔡、查嗣庭之事受牵连而满心怨愤,可以利用。没想到如今正是敏感的时候,与蔡斑扯上关联会让皇上多想。还请贝勒爷恕罪。”

“哼。”弘历虽然有些不满,但好在这次折进去的人与他无关,也没有将他牵连上,而沈归除了这次失误,其他时候表现都不错,就道,"下不为例。"

“浙江士子折进去了,那你之前的计划准备怎么办?”

沈归沉吟了一下,委婉道:“此次已经打草惊蛇,草民以为,短时间内不宜再有行动,不如先放放,待他们放松警惕后再找时机。”

“如今浙江士子下狱,本就被蔡、查嗣庭带累的浙江一脉肯定已经人心惶惶,正是您雪中送炭的好时候。”

“报社就在隔壁跑不了,这样的好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