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吕秀才想收徒(2 / 2)

加入书签

心情不错,他开始看第二篇,熟悉的调调,熟悉的文风,让他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官窑烧出来的陶瓷,器具美则美矣,但过于相似,毫无新意。

把所有文章看完之后,姜修发现第一篇文章只是巧合。

不过没关系,有一篇就够了。

“川安县私塾学子的文章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姜修慢条斯理把陈延的文章放在了自己身边,“这位叫做陈延的学子,竟有如此巧思。”

嗯?居然是第一篇被夸?这——

姜修没有去注意许县令的表情,只夸陈延文章的立意,“看来许大人也是一位重民生、百姓的人,才能上行下效,把这种重文采亦重实用的风气传给了下面的私塾。”

不仅夸了学子,还夸了他?许县令一下不懂姜大人是什么意思了,但他总感觉姜大人话里有话。

“其实我最欣赏的就是这样的文章,开题立足于民之根本,剖析民生,言之有物,雅辞与美文不过锦上添花而已,许县令,你说对吗?”

许县令这下总算是明白了姜修的意思,姜大人这已经是在明明白白说出自己的文章喜好了。

一府提学,主持院试乡试,提学的喜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秀才、举人的选拔。

姜大人自己也出身淮浙府,居然不爱华美文章吗?那整个江南府的学风文风岂不是要被翻覆!

纵然内心翻江倒海,许县令还是快速附和了姜修,“民生为重,我认为大人说的极好!”

“那这位少年学子理应有奖,我在川安县不便出面,许大人便以我的名义奖奖这位陈延学子。”

“下官明白。”

“许大人不必如此拘谨。”姜修笑吟吟的,语气平淡,就像是在闲谈:“介时那江南各府县可能都要来打听,被我嘉奖的文章了,许大人到时候可不要吝啬,得跟大家讲讲。”

许县令抬起了头,他看了姜修一会儿,彻底明白了。

这姜大人哪里是来川安县携妻女探亲的,他是来这里干正事的,江南府前几任提学都偏爱华丽辞藻、文章制艺考究美与雅,是以江南府上下私塾书院均以雅辞美文为上选。

现在姜大人来了,他想借这川安县之口,把自己的喜好传出去。

……

临近年关,整个川安县出了件大事儿。

听说吕氏私塾有一个农家学子被赏啦!被从府城来的提学姜大人赏了,据说是因为他做了一篇让姜大人极为满意的文章。

这传言愈演愈烈,连周边几个县城都听说了。

传言的主人公,陈·天才学子·延正和吕夫子一起在书房里谈这件事,陈延觉得这件事情很蹊跷,他那篇文章虽然起题新了一点,但也不至于说让一个三品大员这么满意吧。

县尊大人大张旗鼓来私塾里赏文房四宝他就觉得很奇怪了。

吕夫子也觉得奇怪,不过很快,两人心中的疑虑就被解开了。

也不知道是哪股风吹的,突然说去年新来江南府的提学姜大人不爱锦绣文章,偏爱务实文风,将来的科举试题、判卷也会更偏爱此类风格学子。

说他考校家里的小辈,也更喜欢考校农桑、水利、民生算学与工学,还说他曾批过空有飞扬文采,言之无物的文章。

各种传言,尘嚣之上。

可是,这真的是传言吗?

涉及一府提学的传言,能散播得如此之快?

吕夫子再一次感叹,“陈延,这时间可真是凑巧。”

陈延花巧思做的文章,刚好是姜提学想推行的那种文章,陈延这两个字,势必在姜提学的心里留下涟漪。

“多谢夫子给我机会。”陈延自己也没想到,一篇文章能有这个效果。

今年的江南府,注定不会平静。无风是不会起浪的,聪明的读书人嗅到了一点要换天的气息,各大私塾书院甚至提前休了年假。

吕秀才的私塾也一样,据他说,他也要根据目前的情况调整一下来年大家要学的东西。

在各种各样关于私塾的猜测里,陈延这个名字倒是逐渐失去了热度。

哦不,在俩地方他还是继续亮着光的。

一个是在陈家,陈家所有的康吹都合不拢嘴,看着县尊大人赏下来的文房四宝恨不得过大年就去祭祖坟,告诉列祖列宗家里出了个文曲星。

另一个则是在方家。

方德名没想到自家居然能在阴沟里翻船,明儿远儿居然连一个农家子都比不过,还有那废物书吏,光拿钱不办事!

不过方德名现在也忙着私塾的事,腾不出手,倒是方行明和方行远因着陈延这名挨了顿打,把人给记恨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