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章 第 44 章(2 / 2)

加入书签

前些日子赵妃去看皇后的小女儿,皇后的小女儿玉雪可爱。五皇子当时在一边,眼睛盯着妹妹眼里的喜爱之情不似作假,那时候赵妃就想,若是自己的画屏也有个亲生的兄弟就好了。

可惜了,赵妃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再不能生了。

赵妃是王府侧妃出身,但是原本她是要做正妃的。昌平帝也就是当今圣上求亲的时候,亲自许诺赵家父子,让赵氏做正妃,只不过当时老皇帝觉得赵家有兵权在身,若是赵氏做了儿子的正妃,若是以后真是这个儿子登基,他担心陈家的江山会不会被赵家取而代之。

老皇帝深谋远虑,所以即便是同意了儿子的婚事。但是赵妃不得为正妃,只能以侧妃的位份进府。

昌平帝喜欢赵妃,但是最后负了承诺,以侧妃之礼迎娶赵妃入府。

只不过谁也不知道的是,当初赵妃入府的时候,昌平帝亲笔书信,说是若是日后赵妃有了儿子,封皇儿为太子。

不过赵妃第一胎的时候就伤了身子,别说是皇子了,就是皇女也只有陈画屏一个。

五公主是皇室嫡女,自从五公主出生后,赵妃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

原先她女儿虽然不是嫡出,但是是皇帝最宠爱的女儿,而现在皇上有了嫡女,她女儿就是再受宠,在身份上也是差了一截。

陈画屏听了母妃的话,并没有说她其实没有看上三皇兄,也没有看上五皇兄,她将目光放在了小六的身上。

这是陈画屏和元池一同想出来最好的人选。

六皇子年幼,母嫔不算聪明。但身后还有着人脉,若是他能上位,陈画屏未必不能站在其身后,当镇国公主。

元池给自己的目标是成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司礼监太监固然是位高权重,但是一时之间不现实,崔正现在正得皇帝信任,掌印太监的位置说什么不会轻易变动,与其这样,元池觉得还是要现实一点,选秉笔太监。

这个位置才学,脑子缺一不可,而且也是有权利的,只要是运用得当,以后前途不可限量,说是一句御笔朱批都不为过。

而陈画屏想做的是镇国公主。

皇子年幼,母妃无能,太后年迈。无论说什么,六皇子比其他的皇子都更加的合适。

只不过这些陈画屏不想要告诉母妃,她迎着母妃的话,说道:“若是三皇兄出府,女儿明年也会和皇兄一同出宫建府。”

赵妃惊讶的说道:“你不是还想在宫内多呆一年吗,如今不过半年,怎么就反悔了?”

赵妃心里不舍,她是想要女儿来年十一月份出宫的,说不定那个时候女儿已经定亲了,这样的话出了宫也有人照顾。

陈画屏道:“三皇兄和五皇兄都走了,宫内的皇子公主也都少了。女儿一个人无趣,我不如一同和两位皇兄出宫,正好若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和三皇兄一起商量。”

“你三皇兄会和你商量?”赵妃问。

在她看来,就是老三有了什么心思,也该和自己商量,或者若是不方便会和温嫔商量,再由温嫔告诉她。

毕竟女儿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老三就是要借着赵家的势力,那也是该和自己说。

“母妃,儿臣和三皇兄年纪相当,三皇兄怎么不能和我商量?”

赵妃张了张嘴,看着女儿理所当然的样子,只觉得女儿说的细想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皇子们大皇子早就任职六部历练,剩下的皇子除了六皇子太小,几位连着二皇子明年也都要在朝中任职了。

只不过自己女儿是个公主,所以只能得了食邑奴仆,其余的并不能涉足。如果女儿不是个公主的话,那也是该到担事情的时候了。

想到这赵妃将反驳的话留在口中。

最后说道:“也是,你若一点不沾惹。你三皇兄日后成事,想必也不会记得你多少的好,不如一开始插手,后面功成身退。”

赵妃自顾自的说着没有注意到,她说道功成身退的时候,陈画屏皱了皱眉。

年尾的时候崔正从永州返回,没带回来银子,也没有带回来人。带回来的是永州以及周边郡县确实是旱灾的消息。

安王所言属实,永州周边的郡县都遭了灾,不仅交不出来银子,还需要银子赈灾。

皇帝听了之后,良久不语。最后叫了管理赈灾的官员,准备赈灾的事宜。

赈灾几十万两的银子,由监察院的人护送,一路沿着北,一直到永州。

只不过这次去的人不是崔正带着人去的。

监察院的人手紧缺,若是全去赈灾,不说朝堂上的人愿不愿意,皇帝自己就不愿意。毕竟和朝臣相比,监察院才是皇帝手里的刀。

监察院的人不过是去了一个代皇帝监察,防止官员中饱私囊,其余都是官兵护送。

崔正回宫那日,元池刚到内书堂翻开了书,就听见一片杂乱之声。

这个时候教书的大人并没有来,所以内书堂即便是乱的很,也没有人管。

元池听见杂乱的声音,从书中抬起头,问身边刚从外面回来的念北道:“外面发生什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